師資隊伍
  • 基本資料
  • 個人簡介
  • 研究成果
  • 教學情況
  • 獲獎情況
  • 代表成果
基本資料
姓名:王濤 職稱:教授
學系:世界曆史系 電子郵箱:t.wang@nju.edu.cn
辦公地址:bevictor伟德官网388
個人簡介


湖北荊州人,2001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獲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曆史系,獲曆史學博士學位;曾在德國弗萊堡(Freiburg)大學、慕尼黑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訪問。現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史、教會史、數字史學等方向。

Wang Tao is a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Nanjing University. He earned his Ph.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8. From 2008 to 2009, he w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in Germany, and from 2015 to 2016, he held the same posi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Dr. Wang's research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German history and digital history. Presently, he serves as the Director of the Digital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at Nanji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the book titled The Bishop's Epistolary Space: A Paradigm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ugustine's Epistulae (Nanjing, 2011). At Nanjing University, Dr. Wang teaches a wide range of courses, encompassing introductory seminars on world history as well as graduate-level courses on German history. He also offers courses on digital history.

研究成果

專著:
1. 王濤:《主教的書信空間》,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1年;

論文:

2023年度

1.澎湃圓桌|ChatGPT、人工智能與數字人文:傳統學問的科技未來;

2.“數字史學不可缺省價值判斷”,《曆史評論》2023年第2期;

3.“16世紀德意志語境中關于土耳其的知識生成”,《曆史教學問題》2023年第1期;

4.“大語言模型時代曆史書寫的路徑與局限”,《澳門理工學報》2023年第4期;

5.“德國工業遺産研究的學術史語境轉換”,《史林》2023年第5期;

6.參與編寫《數字人文與曆史研究》,上海三聯出版社,2023年;


2022年度

1.“神聖羅馬帝國的三副面孔”,《神聖羅馬帝國》序,譯林出版社2022年;

2.《時間與權力》譯後記,中信出版社2022年;

3.“建構中國自主數字人文知識體系的使命與路徑”,《數字人文研究》,2022年第2期;


2021年度

1.“數字史學的價值與前景”,《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0期;

2.“面向未來的曆史教學:曆史系學生應該會編程嗎?”,《私家曆史_澎湃新聞》,2021年4月;


2020年度

1.“發揮數字人文在史學研究中的效用”,《社會科學報》2020年3月12日第1697期第5版;

2.“從人才培養看數字人文對新文科的引領”,《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8月28日第8版;

3.參與編寫《公共史學概論》,負責第七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4.“數字史學的方法論問題”,《光明日報》2020年7月27日理論版;


2019年度
1.“什麼不是數字人文”,《澳門理工學報》201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2019年第4期全文轉載;
2.“中國的世界史研究實現數字轉型要面對的問題”,《bevictor伟德官网學報》2019年第2期;
3.“數位人文:跨界與争鳴”,《當代曆史學新趨勢》,蔣竹山編,台北經聯書房,2019年(二作)

2018年度
1.“數字人文框架下《德意志人物志》的群像描繪與類型分析”,《曆史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3期轉載;《曆史與社會》(文摘)2018年第4期轉載;
2.“文本分析的新工具:以主題模型的可視化為例”,《雲南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3.“數字人文的本科教育實踐:總結與反思”,《圖書館論壇》2018年第6期;

2017年度
1.“數字人文熱的冷思考”, 載:《史學月刊》編輯部:《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德意志新教與揚森主義”,載《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3.“數字史學:現狀、問題與展望”,載《江海學刊》2017年第2期;《曆史與社會》(文摘)2017年第2期轉載;
4.“18世紀德語曆史文獻的數據挖掘:以主題模型為例”,載《學海》201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5.“另一個維度的啟蒙:天主教啟蒙運動的思想與曆史”,載《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

2016年度
1.“缺席的統治:共主邦聯時期的德意志事務處”,載《史林》2016年第6期;
2.“如何用電腦閱讀5萬份題錄”,載《曆史教學問題》2016年第5期;
3.“關于數字時代曆史教學的思考”,載《曆史教學》2016年第2期;
4.“國外著名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的辦學理念與經驗探析”,載《中國大學教學》2016年第1期;
5.“鐵路、美國的現代化與數字史學”,載《讀書》2016年第1期;

2015年以前
1.“挑戰與機遇:數字史學與曆史研究”,載《全球史評論》2015年第8輯。人大複印資料《曆史學》2016年第2期全文轉載;
2.“入侵與解放背景下的革命:美因茨共和國的曆史解讀”,載《世界曆史》2015年第4期;
3.“關于中國對德意志形象構建的思考”,載《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4.“政治陰謀的犧牲品:再論聖殿騎士團覆滅的原因”,載《安徽史學》2014年第6期;
5.“歐洲火山噴發印象的曆史變遷:以百科全書為中心的考察”,載《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
6.“18世紀德意志親英派眼中的英國”,載《英國研究》2011年第3輯;
7.“内布利提烏斯的雙面孔”,收錄台灣中原大學基督教學術業書《重讀奧古斯丁忏悔錄》2012年第8輯;
8.“從假發看西歐社會的變遷”,載《bevictor伟德官网學報》2011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5期轉載;
9.“西方教會:行走于政治和倫理之間”,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6日;
10.“心懷二意的伊拉斯谟?”,載《曆史研究》2009年第6期;
11.“新教徒眼中的羅馬天主教:簡評弗裡德裡希•尼柯萊的遊記”,載《北大史學》2009年第14輯;
12.“奧古斯丁書信的發現、整理與研究”,載《曆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學》全文轉載;
13.“内布利提烏斯的雙面孔”,載《基督教思想評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輯;
14.“奧古斯丁書信10*和書信24*的個案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載《西學研究》,2006年第2輯;

翻譯:
1.邁克•亞達斯,彼得•斯蒂恩:《喧嚣時代:20世紀全球史》,北京:三聯出版社,2005年;
2.林奇:“東派教會:曆史的背景解析”,北京:商務印書館,載《西學研究》2003年第1輯;

教學情況

本科生課程:
數字史學導論、德國史、基督教文明史、影像中的世界史、德意志精神和文化

研究生課程:
德國史專題研究、德國史文獻閱讀


獲獎情況


2020年,江蘇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2020年,第16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7年,第二屆日知世界史獎青年獎

2016年,第14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6年,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2014年,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教師人文科研原創獎

代表成果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