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課對我思想的颠覆
陳海琪(2011級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
初入大學時,我對新生研讨課沒有什麼了解,選課時憑着自己的興趣選了陳仲丹老師的“晚清名臣評述”課。後來才知道這門課有多麼火,而我卻有幸選到。短短一學期的課上下來,我對這門課最大的感受是颠覆。
首先是教學模式的颠覆。高中三年我已經習慣了老師講解,習題鞏固,考試檢驗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後,對這門課的學習讓我真正體會到大學課程的自由開放。該課采用的是小班教學,起初還覺得人數少不習慣,後來才發現小班教學的好處。大家有充足的時間自由表達,老師也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想法,有效加強了師生間 的互動。老師在授課時不再是像高中那樣填鴨式教育,而是循循善誘。我們一開始并不知道學界對晚清名臣有哪些研究成果,而是在老師一步步的引導下,通過講述人物生平事迹,介紹學者觀點,再由學生自己總結,最終得出比較中肯的結論。我們學生可以相互讨論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也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抛出新 的曆史結論。這不僅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這些非曆史專業學生對曆史學習的熱情,也通過這種方式鍛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内容上陳老師也是别出心裁。我們不再拘泥于課本,而是着眼于對人物的深刻認知。陳老師收集整理了大量比較難懂的文言史料讓我們閱讀,并用現代的觀念和生動的語言加以講解,還原出真實的人物。一改我們對晚清名臣臉譜化的認識,讓我們能夠深刻剖析名臣們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在具體事件中的心理狀态,對人物也 能夠揭下程式化的标簽,公正客觀地評價。此外,最讓我敬佩的是陳老師對圖片史料的搜集。他制作的幻燈片都不是從網上下載的,而是他親自搜集來的,使得圖片史料在正确性和清晰度上有了保證。
陳老師在評價體系方面的颠覆無疑也是巨大的。考試不再是檢驗學習的唯一手段,本身也成了學習的過程。期末考核時,陳老師借給我們他珍藏的《曾國藩全集》,讓我們自由選擇某個角度來談談對曆史人物的看法,讓我們不再被考題所局限,可以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然,陳老師本人也是對我上大學前對教授形象認知的一種颠覆。教授在我的心目中不再是一把年紀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而是像陳老師這樣有着嚴謹務實的學術态度和風趣幽默人格魅力的朋友。師生間少了隔閡,在觀點分享和交流上也更加便利。
最後,我想表達周圍同學們的一個小小心聲,希望陳老師能夠多開幾門新生研讨課和通識課,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碰撞思維 激蕩思想——關于新生研讨課的一點感想
郭燕(2011級新聞與傳播學院)
回憶起來,我感到十分有幸能夠在剛進入大學時就體驗了陳仲丹老師教的新生研讨課。我選修的這門課叫“晚清名臣述評”。選這門課時我對晚清名臣知之甚少,也就記得曆史課本上那寥寥數筆的描寫,全憑對晚清曆史一腔熱血的想象,就選來看看到底會講些什麼。
所謂研讨課,顧名思義,不光是老師單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研究讨論。當時與我一同選修這門課的,也不乏與我截然不同,對晚清曆史了解得頭頭是道,講起李鴻章、曾國藩的事如數家珍的同學。聽他們與老師有來有往,激辯探讨,真是令我好生佩服。而我作為一個不那麼“學 霸”的學生,也自有我的收獲。在這不到30人的小班裡,我不能再像高中時那樣作泯然衆人狀,準備好聽老師長篇大論而毫不參與老師的講課進程,隻得認認真真 跟着課程的思路,才能在大家讨論時提出一些小小的問題或看法,參與到研讨中去。而這種授課方式,最終使我對那些晚清名臣的認識不再是教科書上空洞的、平面化的形象,而是立體的、有血有肉的具體到曆史中的人。這就與研讨課的教學目的相契合,學生并不是為了學分成績而死記硬背,而是在交流中碰撞思維,激蕩思 想。
我還記得為了讓大家能夠自己去學習、去了解,陳老師還特意将自己的一套《曾國藩全集》帶到課堂上來給同學們傳閱。因為平時時間有限,我還将其中一本在放寒假時帶回家繼續看,通過閱讀曾國藩的書信,更詳盡地了解他。我非常喜歡陳老師對所授之課的精心準備,和他對課堂氛圍的引導。這門課結束後我又選修了他開的 高年級研讨課“圖像與曆史”和通識課“世界中古文明”,可以說算是陳老師的一個粉絲了。在“圖像與曆史”課上,陳老師也是準備了非常翔實的資料,搜集了很 多高清曆史圖像,除了自己講解外,還讓學生積極讨論,甚至讓每個人去搜集曆史圖像上台演示解說。而“世界中古文明”由于是通識課,上課的人多,難以展開讨 論,這更證明了研讨課存在的必要。
通過這種小班教學、研讨為重的授課形式,實現對大學精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是之态度——的一種回歸,我認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對于新生來說, 體驗研讨課的形式,正是他們大學生活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是我現在作為一個大三學生每次回憶起來都覺得非常幸運的地方。然而我現在的這點感想想必十分淺薄,或許若幹年後再回首,便如我曾翻閱過的那套《曾國藩全集》已泛黃的書頁那樣,會沉澱出更多的東西來吧。
對新生研讨課“晚清名臣評述”的感想與建議
缪陽(2011級商學院)
當初完全是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陳仲丹老師的“晚清名臣評述”這門課。自己認為對于曆史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由于相對缺乏對清朝曆史的認知,所以這門課正好能作為彌補。
一個學期下來,對于這門課有着不錯的感受。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晚清名臣躍然眼前。這些人當中,我對于李鴻章了解是最多的,但也僅僅是知其 “賣國簽約”之名。然而,陳老師的講解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李鴻章,一個有血有肉的李鴻章,不僅僅局限于高中曆史書上的李鴻章,他整個人都活靈活現起來。我知道了李鴻章初出茅廬,知道了他的飛黃騰達,知曉了他的功與過,讓我能更加客觀地看待李鴻章這一曆史人物。再說張之洞,之前對他的了解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僅 僅了解他是洋務派大臣。通過“晚清名臣評述”這門課,我了解了他的生平。他是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中樞重臣,他主張學制改革,提出“中體西用”的觀念。令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老師講述張之洞将辦公地點選在自己督辦的漢陽鐵廠對面這件事,我不由得對其産生敬佩之情。這體現了他嚴于監管,恪盡職守,而張之洞捋着胡須在夕陽中注視鐵廠的形象也不由得浮現在我的腦海。這兩個人物僅僅是我一學期中了解的晚清名臣的例子,還有緻力于維穩晚清王朝的曾國藩、兩面三刀的袁世凱 等等,這些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都在這門課上,從陳老師的口中演繹出異常精彩的畫卷,在我們幾十個人的腦海裡烙印下深刻的記憶。現在細細品來,還有淡淡餘味如茶香萦繞。
一個學期下來,我收獲頗豐,感慨良多。同時,我也有着一些建議。比如說,可以在課堂上加入一些人物故事的視頻和一些資料片,使同學們能更加沉醉其中。可以設置曆史背景,讓同學們扮演特定的曆史人物做出選擇,讓同學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曆史人物的心境,增加對晚清名臣的了解。
最後要感謝陳老師一個學期下來的精彩講解,同時也慶幸自己能夠幸運地選上這門使我收獲頗豐的課。
我上新生研讨課的一些感想
孫浩(201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記得自己大一剛步入校園,面對陌生的環境,心裡總會有種淡淡的失落和憂傷。新生研讨課能夠很好地幫助我積極面對新的學習生活。
我上的第一門研讨課是“晚清名臣述評”。這門課讓我很快感受到了大學的氛圍,讓我更好地融入了大學,結識了一些朋友。
“晚清名臣述評”作為一門新生研讨課,上課人數不多,小班教學能使老師和學生更好地交流。同時,對剛從高中校門走出的我來說,突然要上一些上百人的大課,也很不習慣,小班課程能給我一段過渡期來适應大學的課堂氣氛。
承擔這門課教學的陳仲丹老師平易近人,講課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和其他同學都很喜歡聽陳老師的課。陳老師除了講曆史故事,評說曆史人物外,還會提一些問題讓我們讨論。雖然像我這樣的理科生回答起來有些困難,但這樣的讨論讓我有了機會與老師、同學交流,提高表達能力。課間休息時,陳老師還 會與我們談談生活上的事,講講他認為對我們有幫助的一些話題,讓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課堂外的知識。
記得大一時每天課程不少,加上高中時晚上都不上課,所以要我們晚上上課還是有些困難的。剛開始會一時因記不起而遲到,不過在适應之後就不會遲到了。無論做什麼事開始時總會碰到一些小麻煩,但堅持下來還是收益良多的。
我雖然隻上過這一門新生研讨課,但對這類課程還是有一些想法。新生研讨課對新生的幫助是很大的,小班教學的模式、研讨性質的交流都是它的優點,但是新生研讨課開設的數量與學生人數相比就有些偏少了。許多新生實際沒有機會選上新生研讨課,如果這類課程能再多一些就好了。記得有一個通識研讨課的網站,但是似乎 并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希望老師們能常常去網站上與學生交流,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結識到更多的良師益友。
新生研讨課對學生是“授之以漁”
王亞森(201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在剛來南大的日子裡,對在高等學府學習的新鮮與好奇,對自己專業的憧憬與敬畏充斥在我的胸中。然而,繁忙的軍訓過後,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看起來是那樣枯燥乏味。這時“悄無聲息”,新生研讨課這一全新的上課形式進入了我的大學生活。
就我的理解,新生研讨課不同于我們小學、中學的上課形式,它更自由,更親切,我們每個人都是課的“主體”,老師隻是“主持者”,更多地引導我們思考。
而實際的新生研讨課與我的想象相距也不遠,它是由學校裡的教授專門為大一新生開設的小班專題讨論課程,主要教學方式是使學生在開課教授的指導下就某一專題展開讨論,以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盡快适應大學階段的學習。
從小就對曆史感興趣的我選擇了陳仲丹老師開的新生研讨課“晚清名臣述評”。在課上,陳老師用他風趣幽默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曾國 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大名臣作為舵手駕馭着晚清王朝這艘舊船在驚濤駭浪中勉力前行。晚清的國勢是大廈将傾,正如李鴻章自嘲的他是“一生風雨裱糊 匠”:“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随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 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他飽受罵名,抱屈受辱,可惜國事頹唐,日益衰落。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思索 李鴻章失敗的根由,同時也探尋名臣成功的秘密。我們從書中尋求答案,陳老師帶來了《曾國藩全集》。書中全是原始文獻,通過讀書、治學、修身、出仕幾個方面,展現了曾國藩的畢生追求。尤其是他的家書更是妙語連珠,生動地表現了他追求人生理想和道德完善的心路曆程。通過讀書我們汲取了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的長 處,正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課上老師的妙語連珠激發了我們熱烈讨論的興趣。曾國藩的性格特點,一生功過,晚清四名臣的是是非非都是我們讨論的話題。陳老師提出的問題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思緒的紐結,引導我們進入思索、質疑的殿堂。就這樣,在歡快和諧的師生互動中,我們很快度過了初進大學的迷茫期。
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新生研讨課上,我們不僅鍛煉了自學的能力,學會了思考問題,探索問題,還積累了與人合作的經驗,培養了研究和探 索的精神。通過課後與同學的交流讨論,我們試着去解決在課堂上留下的疑惑。新生研讨課不僅教給我們一些知識,而且在教給我們如何去獲取知識、思考問題的方法。學習知識,經曆認知,老師導引,師生互動,自我學習,相互讨論。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基本研究能力;以老師為主導,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以師生互動為前 提,啟迪學生自主學習;以鼓勵質疑為基礎,倡導學生勇于探索。因此,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獲取的不僅是既有的知識,更享受了“授之于漁”的快樂!
對我而言,新生研讨課帶來的震撼不僅是教學形式、學習方法的變革,課堂之外的收獲也将終生難忘。新生研讨課給我們提供了走近名師的機會,我們與各個專業的名師平等交流,領略名師的魅力風度,感受他們的治學為人。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名師,就在身邊!
随着時間的流逝,新生研讨課的音迹漸行漸遠,但這一值得珍視的經曆将令我終身難忘。學習時間的短暫不能消弭彌足珍貴的師生情和同學情,它将曆久彌馨,永遠難忘!
選修新生研讨課“晚清名臣評述”的感受
徐炜超(2011級工學院)
從小就對曆史有着濃厚的興趣,凡是曆史書上的故事或者曆史事件,我都會在閑暇時翻出來看好多遍。所以在大一選課的時候,當我看到陳仲丹老師的“晚清名臣評 述”研讨課,就毫不猶豫地選了。這門課是小班教學,隻有30個人,還記得選課最後一天我打開選課頁面,發現這門課有兩千多人選了,最後我能成為這30人中的一員,還是非常幸運的。
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年了,老師講授的具體課程内容我已記不大清,但是第一次上課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老師先一一了解我們每個人的情況,問了我們每個人為什麼選這門課。在每個人提到自己的院系時,老師也會介紹一些各院系的情況。陳老師總是笑呵呵的,給人很親切的感覺。課堂上老師講授滔滔不絕,他的ppt文字 隻有很簡要的大綱,必要時他會補充對曆史背景的介紹,但都很精簡,其餘的則是圖片。老師喜歡通過生動的曆史照片或者繪畫還原曆史場景,給我們展示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這種教學方式是我以前沒有見過的,使課堂内容更加有趣,使聽者更加專心。這些圖片都是陳老師的心血收藏,大多是他外出考察時親手拍下的,讓人 敬佩。
除了生動的圖片教學,陳老師也很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上除了提出問題讓我們思考外,還會讓每個人發言,提出自己對曆史的見解或者疑問等,如果有同學不同意,課堂上也會針鋒相對地進行讨論。進入大學便沒有了正式的曆史課,這門課算是我進入大學的第一門曆史課,也是很特别的曆史課。大學裡沒有了高中曆史 教科書上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隻是就相對客觀的曆史史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無疑解放了我們的思維,給了我們更多思考的空間。
當然每周兩節課的課堂時間并不足以将晚清幾大名臣的一生完整地呈現出來,因此老師在課堂上總會反複叮囑我們在課後閱讀曆史方面的書籍。為了讓我們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閱讀,老師把自己買的30本的《曾國藩全集》借給我們,供我們閱讀,讓我們熟悉原始史料,以此引導我們深入了解曾國藩的人生和他所處的時代。
我是學材料專業的,主要是學習物理、化學這些理科知識,對人文學科了解不多,有必要多加補充。這是我在大學上的第一門選修課。這門課拓展了我的思維,豐富了我的課堂生活,也讓我有了更加客觀的曆史觀,引導我學會思考,讓我受益良多。
新生研讨課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
于耀東(2011級數學系)
我入學修讀的專業是數學,剛進校上了幾周的數學專業課我竟是頭昏腦脹,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也聽不懂,心情比較低落。在這時我開始上新生研讨課“晚清名臣 述評”。這是我聽得懂的一門課,也就聽得比較專注,後來發現非常有趣。授課的陳仲丹老師講述的晚清名臣主要有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在我的印象中講曾國藩的時間最多。我對晚清曆史的了解僅限于高中曆史課本,隻知道清王朝在一場場戰争中被打敗,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了解,隻覺得晚清官 員多是無能之輩。
陳老師的課讓我開了心眼,原來晚清也有不少優秀的官員,就以曾國藩為例,他清正廉潔,官風好,還親手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這些品德和才幹即使在今天也值得大家學習。老師上課并不隻是泛泛的介紹,他帶來了幾十卷的《曾國藩全集》,要大家分頭去讀,尋找各種細節全方位地了解曾國藩的人格魅力和領導才能。現在社 會上有一種說法,為官當學曾國藩,看來不無道理。即使對被人非議的曆史人物老師也講出了新意,比如李鴻章,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十惡不赦的賣國賊,但通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李鴻章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有的責任是該他負的,有的則應由腐敗颟顸的清王朝負。“弱國無外交”,在那樣一 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李鴻章還是一個善于談判的外交家,在談判桌上用盡各種手段,力圖國家減少一些損失。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曆史人物有着多重的性格,豐富的内涵,不是臉譜式的一個好壞可定。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還不時穿插生動的細節和故事,并結合同一時期國外的曆史進行對比。他還在課堂上展示曆史圖片來講述曆史,圖片數量十分豐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講甲午海戰時,給我們看了很多日本的曆史畫。這些浮世繪風格的畫作特别精美,形象逼真,但又充分暴露出了當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
随着課程的進行,我覺得這個老師真可算是無所不知,有一種受到震撼的感覺。當時我還有幸擔任了這門課的助教,能幫助老師和同學做點溝通服務工作,感到非常榮幸。學習有了興趣,我逐漸适應了大學生活,對原先覺得畏懼的數學專業課也有了親切感。
最後我要對新生研讨課提一點建議。在課堂上可以讓同學自己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文言文獻講解,然後由老師補充、評論,再與大家一起讨論。或者由每個人講述他們課程論文的主要内容,進行相互交流。我衷心希望新生研讨課這一新型課程能在我們學校一直開設下去,越開越好!
上新生研讨課的一點心得體會
王璟(2011級海外教育學院)
轉眼已是進入bevictor伟德官网學習的第三年,回想當初作為大學新鮮人的第一年,印象最深也最令我受益匪淺的莫過于面向新生開設的新生研讨課。可惜的是,短短一學期就不得不和這門氛圍愉快輕松且讓我對大學生活産生美好憧憬的課說拜拜了。不過,它帶給我的體驗和感悟卻是永遠的無價之寶。回顧所學,我有以下一點心得體 會。
首先,就課堂本身來說,新生研讨課是供大一學生選修的通識通修模塊課程之一,采取小班化教學,通常隻有15—30個學生。這種與傳統教學相異的方式将學生 作為主體進行讨論式的研究型學習,不僅可以以一種比較新鮮有趣的方式緩解大學新生面對新的學習生活而産生的不适和緊張,而且還促使學生主動尋找資料、進行整合展示。這在高中到大學生活的銜接上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轉換和過渡的作用。
其次則是授課老師個人魅力潛移默化的影響。開設這種課的老師都是學識豐富且極具人格魅力的學者,學生可以同平時在大課中遙遙相見的老師進行比較深入的接觸。我所選修的“晚清名臣述評”的授課老師是曆史系的陳仲丹教授。他風趣幽默,同時對學術孜孜以求。陳教授在自己的世界史專業外出于個人喜愛對中國近代史有着深刻的研究,甚至逐篇細讀過近20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老師做學問的這種态度對我今後的學習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最後,新生研讨課所強調的師生互動與自主學習做到了對學生“授之以漁”。課上經常以小組讨論和自由分享感想的方式教學,使得學生從以往的“輸入”轉變為 “輸入和輸出”的可持續循環。此外,新生研讨課還有作為課堂教學補充和延伸的網站,實現了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和師生課外的交流互動。網站以學生助教進行課程平台的日常維護和管理,這樣網絡課堂就實現了同現實課堂相似的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
當然,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也感覺到新生研讨課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一,這門課的中課率不高,許多學生沒有體驗學習的機會,應當适當增加開課數量以避免大部分學生搶課無果的情況。第二,新生研讨課的教學内容還是略少,選擇的餘地不多,可以參考學校各院系專業的特點開設相關課程,豐富課程範圍。第三,授 課不應局限于課堂,老師可以将學生置于實驗室或某種情境現場,組織考察、參觀,使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感受。第四,應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後交流與讨論。
新生研讨課在大學生活開始時給我上了最重要的一堂課,讓我對大學生活産生了更多的期待。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和體會,祝願新生研讨課越辦越好,真正急學生所需、解社會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