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建設雪域高原,口述傳承援藏精神:“雪域尋音”團隊暑期社會實踐紀實(三)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24-08-31 01:26:25訪問量:17

2024818日到824日,bevictor伟德官网新中國史研究院“雪域尋音”實踐團隊的第三批隊員先後前往陝西鹹陽、四川成都、重慶市、貴州平壩等地開展了對16位早期進藏援藏幹部的口述曆史采訪。采訪過程中,團隊累計采集超121GB視頻材料,初步形成23萬字的文字資料。受訪者既有50年代初首批進藏的十八軍戰士,又有6070年代投身援藏事業的進藏援藏幹部,涵蓋林業、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各個行業。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贊歌,更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建西藏的曆史見證。


第十八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支進入西藏的部隊。在崇山峻嶺中,他們勇毅前行,進軍西藏,從此掀開了西藏曆史的新篇章。西藏和平解放後,他們繼續紮根高原,為西藏的現代化建設打下重要基礎。

在此次實踐中,團隊成員共采訪了兩位十八軍老戰士,一位“接力支援”部隊老戰士。他們的生動事迹給成員們很深的觸動。


(一)胸懷家國戰天鬥地,雪域高原改天換地

818日,團隊成員于陝西鹹陽采訪了十八軍老戰士朱慶春。朱老出生于1933年,并于1949年參加革命,參軍後被分到1852師南下工作隊宣傳隊。進藏路是萬分艱辛的,從樂山到甘孜的一路上,過鐵索橋、吃麻雀、爬雪山、趟冰河……但是戰士們不辭辛苦,以極為頑強的意志力克服艱苦條件,進軍拉薩。1955年,朱老轉業藏幹校,一直用切實的行動為藏民們謀取幸福,與藏族學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實踐團隊成員感悟——陳馨茗:

進藏之路,十分艱辛。過極寒雪山、趟刺骨冰河,這都不是我們常人能想象的。老戰士們排除萬難,艱苦奮鬥,胸懷家國來到雪域高原。在聽到朱老的講述後,我更深刻地領悟到“援藏精神”的意義。90歲時,朱老接觸過的藏族同學專程來給他慶生,從昌都、成都、武漢等各地齊聚鹹陽,歡聲笑語。說起這段故事,朱老仍很激動,我們也不免動容。萬裡經年,雪域相援。早期進藏援藏幹部以非凡毅力克服極端環境,用青春和汗水建設西藏,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同時,他們同藏民結成的深厚友誼,更讓我們明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内涵。這些事迹,又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後人的前進方向。作為南大學子,我們使命在肩。

圖為朱慶春老人接受采訪


(二)參軍一展巾帼志,高寒不敵人情暖

819日,實踐團隊采訪了原十八軍文工團女兵誾家琪。1950年,二十歲的誾家琪成為五十三師文工隊的一員。1951年,《十七條協議》簽訂後,五十三師、五十四師文工隊并入十八軍文工團,跟随大部隊一同進藏。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旅途,誾老自豪地說,爬山很累,男同志都想幫我們減輕負擔,但是沒有一個人把背包給男同志。

剛到西藏的時候,開荒種青稞,鹽巴和糌粑,成為他們的日常。1956年,誾老離開文工隊,調至分工委秘書處工作,民主改革時期又調到現在的貢布江達縣,将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西藏。在那裡,她經受着缺氧少食的磨砺,見證了農奴制度的黑暗,也感受到當地人情的淳樸。與百姓同住時,他們會拿出平日裡舍不得吃的幹牛肉招待她;騎馬下鄉時,同伴也總會把她安排在隊伍最安全的位置。


實踐團隊成員感悟——仲彧雯:

在這些“老西藏”或激昂、或平淡、或眷戀、或悲情的講述中,那幅波瀾壯闊的歲月長卷徐徐展開。“一槍一炮砸爛舊世界,重建新世界”,這是陳權富老先生對解放西藏的生動描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為人處世,說話要嚴謹,盡力而為”,這是朱之軒老先生在藏工作三十年多年,遍嘗酸甜苦辣之後,淡然而誠懇的總結;“為西藏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為西藏建設多出一份力”,這是“總公司運輸标兵”譚祥福老先生的樸素信念。盡管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幹勁,才能造就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偉業。

圖為誾家琪老人接受采訪


  1. 挺進高原相援,傳遞精神火種


繼第十八軍挺進西藏後,許許多多的部隊也前赴後繼,接力支援雪域高原。有這樣一支軍隊,參與抗美援朝三年回國後,馬不停蹄地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途經青海剿匪,最終抵達西藏,最初的“老西藏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傳承與延續。821日實踐團隊采訪的秦大飛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員。

秦老出生于1936年,1956年入朝,三年後進藏。他回憶了在邊壩剿匪,子彈從肩膀穿過後背的驚險、帶領當地老百姓開荒生産的奮鬥、因路況不好翻車導緻腿傷的遺憾……峥嵘歲月的一幀幀畫面随着他的講述徐徐浮現。艱苦奮鬥之外,秦老提到更多的是和藏地百姓交往的魚水情,是政委關照幫助的戰友情。懷着深厚情感,秦老的兒子也參與西藏建設十幾年。


實踐團隊成員感悟——張雨純:

近七十年過去了,秦老仍記得當年的番号“五十四軍”。在家人的幫助下,他戴上抗美援朝紀念軍帽,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采。“穿着棉褲滑下雪山圍剿,屁股被磨出血”是秦老為維護西藏安定揮灑血汗的縮影。對于這個奉獻青春和身體去維護與建設的地方,秦老更是深情地說到“西藏是我的第二故鄉”。堅定的信念和殷切的情誼,是無數進藏援藏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更是薪火相傳的後繼者們的前行動力,是我們永遠的精神财富。

圖為秦大飛老人及家屬


從舊西藏到新西藏,從戰天鬥地到改天換地,這背後,有着無數進藏援藏幹部的前赴後繼。他們艱苦奮鬥,胸懷家國,孕育并不斷發展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團結、特别能奉獻”為主要内容的“老西藏精神”。一個個故事、一張張照片,講述着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暑期的采訪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未來,實踐團隊還将繼續前往更多地方,展開采訪,大範圍搜集1951-1978年進藏援藏工作者的口述史料,總結援藏經驗,弘揚偉大援藏精神,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世界屋脊之上彰顯南大學子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勇擔時代重任。我們也将廣泛宣傳援藏事迹,将援藏精神傳播到祖國大地,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圖為實踐團隊第三組成員合影


文字:陳馨茗 仲彧雯 張雨純

圖片:尤姝懿 翟苑琳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