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沈學善,男,漢族,浙江湖州人,1933年1月出生,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離休幹部(享受正處長級待遇)。1949年-1956年曾任浙江湖州軍管會财經處幹部、湖州百貨公司會計股代理股長。1956年-1961年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學習。後曾在北京總政治部軍事博物館、總政治部群工部、南京七四一廠、bevictor伟德官网工作。離休前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
初心不改 善念永存
沈學善
三次圓夢 源于黨恩
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我的數度夢想成真,更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出生于内憂外患的年代,年幼時戰火紛飛,生活極其艱辛,高中便失學。我清楚地記得,1949年4月,家鄉解放,解放的歌聲、翻身的鑼鼓聲響徹全城,我與學友走上街頭,唱啊、跳啊,内心充滿激情,也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從那一刻起,我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6、7月間,我進入革命學校湖嘉公學學習;9月,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吳興縣軍事管制委員會财經處報到。由于剛解放,敵對勢力還蠢蠢欲動,我和同事們常常背着槍,輪流值班,保衛我們的勝利成果。當時工作任務重,人手少,加班加點是常事,也沒有什麼加班費,大家憑着革命的熱情忘我地工作。冬天,買了生山芋,放在爐子上烤,加班完了,山芋也熟了,大家分享着,至今那股記憶中的美味仍然讓我念念不忘。
入伍時留影
1956年,由于表現出色,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圓了我人生的第一個夢想。同年被推薦調幹學習,考上了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開始了又一個人生曆程,實現了我從小就懷有的大學夢。
進入南大這個新天地後,我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一切都不一樣了。這裡有着優美的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高水平的幹部,民主的作風。印象最深的是孫叔平書記為我們開設的曆史唯物主義課程,他知識淵博,思路敏捷,講課邏輯缜密、絲絲入扣、言辭風趣,聽他的課頗有如沐春風之感。真是聽師一門課、勝讀十年書。在曆史學科領域裡,王繩祖、蔣孟引、王覺非、茅家琦、洪煥春等老師引導我們進入曆史科學的殿堂,受益匪淺。五年的大學生活即将結束、1961年面臨畢業分配之際,我在畢業登記表志願一欄中鄭重地填上了“人民教師”四個大字,這是我的夙願。但是,組織上卻把我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心中雖有遺憾,但身為黨員的我深知:我是革命一塊磚,黨往哪搬往哪搬,無論去到哪裡,都是為黨效力、為人民群衆服務,都要學好本領。在北京的歲月裡,我下過連隊,去過基層,搞過“四清”,這段軍旅生涯磨煉了我的意志,增長了我的見識,開拓了我的視野,培養了我獨立思考的習慣。十年後,我終于轉業複員至入伍地──南京,并于1973年調回母校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至此圓了大學畢業時的夢想──做一名人民教師。
大學畢業後參軍入伍
此後,在20多年的教學中,我始終懷揣着對黨的感恩之情,帶着對南大的敬仰和熱愛,全心全意教書育人,其間多次獲得優秀教學獎,并在主持“世界現代史”的課程建設中榮獲二等獎。
心存善念 傳遞溫暖
作為一名黨員離休幹部,一直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1993年離休以後,我仍然積極參與黨政工作。在擔任老幹部黨委副書記期間,和懷亮同志共同主編了《曆史的足迹──bevictor伟德官网離休老同志回憶錄》。當時主編這本書難度極大,因為要召集 180 多位離休老同志本身就很難,而很多老同志在此書的編寫過程中相繼過世,更增加了難度。但我和懷亮同志堅持要編寫這本書,在我看來,這些老同志們的一生都有着各種閃光點,每一位都經曆了出生入死的艱難歲月,很多人是從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連天炮火中堅強地活下來的。他們身上有着那段歲月的印記,需要有人去記錄下來,讓後人能夠了解并感動于那個年代前輩們的付出、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最終,這本《回憶錄》裡的文章除了已故的五位同志由他人代筆外,其餘均由老同志本人撰寫。其間還出現了不少感人的事迹,81歲高齡的前總務長吳克彬同志于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當時雙目幾近失明,手不能提筆,但為了撰寫回憶錄,他拄着拐杖艱難地摸到老幹部處,連續做了整整四天的錄音,口述數萬字,書中題為《浴血奮戰十載》的文章,就是從中摘錄的;參加過抗日戰争的老戰士喬瑞南同志當時已是癌症晚期,醫院多次發出病危通知,可他在病榻上仍堅持着寫完自身經曆的片段,完稿後沒幾天就去世了。有着地下鬥争經曆的孫稚如同志,在南京解放前夕被捕,受盡了鐵窗折磨,寫這段經曆時,她曾情不自禁地趕到雨花台向當年同時被捕而後犧牲的戰友憑吊緻敬……可以說,編寫此書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再教育。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自學的彈琴技能不僅充實了我的晚年生活,更讓我達成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願,為服務群衆、服務社會盡了點綿薄之力。
上世紀五十年代,參加革命工作沒多久,我所在的團組織成立鍛煉小組,早晨集體出操,晚上不加班時,看書學習。當時的工人文化宮辦得很好,舉辦舞蹈、歌詠、手風琴班,我的手風琴就是在那時學會的。那時大家常常是在手風琴的伴奏下,引吭高唱革命歌曲,洋溢着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同志友情。九十年代,南大成立鋼琴選修班,我參加了第一屆培訓,買了第一架鋼琴,自此,我在鋼琴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每天練習2小時。
2014年,我的很多老朋友生病住在鼓樓醫院,有一天前去看望時,恰好看到醫院公開招募鋼琴演奏志願者,想到病人們很痛苦、醫務人員也很辛苦,我就想為他們做點什麼,于是就報了名。從那時起,我每周三都會到鼓樓醫院彈奏鋼琴,這一彈就是六年,很多長期住院的病人都很熟悉我。
熱心公益事業
六年來,我在志願彈奏上用足了心思,常常站在病人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選擇彈奏的曲目。雖然我的鋼琴不是彈得最好的,但絕對是最用心思的。有一次,一位身患絕症的女士請我彈奏一曲《世上隻有媽媽好》。聽到她表達對已故母親的思念時,我又主動彈奏了一曲《媽媽的吻》。兩曲終了,這位女士眼含熱淚,對周圍的人說:“人總是要經曆生老病死,但我要堅強面對人生,争取早日康複。”我被她的話所感動,又彈奏了一曲《讓世界充滿愛》,在場聽衆紛紛随着琴聲哼唱。還有一次,現場有位小患者告訴我她即将離開這個世界,為了寬慰這個小姑娘,我現場為其彈了一曲《祝你平安》。遇到出院的病人,我會彈奏一些歡快的曲子向他們表示祝賀。多年來,我将《緻愛麗絲》《梁祝》《茉莉花》等一首首經典曲目帶給鼓樓醫院的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們,用音樂慰藉他們或疲憊或受創的心。
彈琴不僅能活動手指,還能愉悅心情,每當我身着筆挺的西裝端坐在鋼琴前,一曲曲悠揚的旋律從我的手指間流淌而出,我仿佛也回到了年輕時的歲月,沉浸在音樂帶來的美好與溫暖中。
“耳邊跳動着的音符,溫暖着人們的心扉;琴鍵上飛舞的手指,架起博愛的橋梁”,這是鼓樓醫院對我志願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對晚年志願生活的踐行與期許。
在我看來,從事公益事業,無關年齡,總有精力不濟之時,人生在世,總有謝世之日。2020年7月,我在家人陪同下,去南京紅十字會捐獻遺體辦公室登記,志願在逝世後捐獻遺體給醫學事業,以報人民培育之恩。
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這也算是我這個老黨員對黨的一份獻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