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晚,應bevictor伟德官网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闵凡祥之邀,台灣“中央大學”曆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皮國立在bevictor伟德官网發表題為“中醫史的啟示:近代中國社會如何抵擋全球大流感?”的演講。講座由闵凡祥教授主持,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呂晶等數十名師生出席講座并參與研讨。
在感謝bevictor伟德官网的邀請後,皮國立教授以新冠肺炎時代的全球史為引入,簡要介紹了過去三年中出版的醫療史成果。中國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皮國立教授以此推及1918年的大流感疫情,引出講座主題:近代中國是如何抵擋全球大流感的?據曆史統計,1918-1919年的大流感期間,全球至少四千萬人死亡,至多一億人死亡。流感蔓延全球,但在中國,相關的書面記錄并不多,1937年陳邦賢所著的《中國醫學史》在談及近代中國的疾病時,甚至并未提及流感。但與此同時,當時的西方流傳着流感源自中國的說法。而這引發了皮國立教授的兩個疑問:流感來自中國嗎?若全球大流感的死亡人數如此龐大,中國的狀況又是如何?也即對大流感問題中“華工潛伏說”和“中國死亡無算說”兩種說法的疑問。
為解答第一個疑問,皮國立教授分析了在中醫中“感冒”到“流感”的演變。中醫很早就有“感冒”的概念,清末随着西醫的引入,流行性感冒被納入新式傳染病的譜系内,在一些醫學著作中也出現“流感”字樣。但感冒和流感的定義一直處在變動中,直到1919年3月上海政府的布告中,還将渾身無力、口鼻流涎等症狀稱為㾕症。也就是在當時的中國,對流感并沒有官方統一的認知。除此之外,在西方曆史研究中,将1917年初至1918年初在山西至南京的廣大區域内流行的疫病當作大流感在中國的表現,但根據記載這場疫病實際上為肺鼠疫,并非流感。中國的大流感疫情在當年5月底爆發,晚于大流感1918年3月在美國堪薩斯州的爆發。
講座進行中
大流感在日本和韓國也造成了大量死亡,而當地人的防疫和治療措施并不科學,收效甚微。相比之下,中國的疫情較輕,死亡率較低;在當時的中國,流感是傳染性較強但死亡率較低的一種疾病。皮國立教授借助當年的統計數據,估算出1918年-1919年中國死于大流感的人數約為48萬,遠遠少于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其中,中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這次流感是“溫燥之症”,并在報刊上讨論疫情,亦吸收了不少西醫名詞和消毒隔離等方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藥方。報紙上也會登載以中醫為基礎的防疫要領和飲食要領,在民衆中傳播,起到了防疫的效果。
最後,皮國立教授得出結論:大流感在中國傳播而死亡人數較少,中醫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可以稱作是20世紀初中醫的第一場戰争。皮國立教授還強調了研究中醫史、瘟疫史的現代意義:在全球疫情時代,瘟疫史獨特的研究對象使其具有普世性的文化關懷;而中醫作為中國傳統醫學,具有中國特色和獨特性,中醫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呂晶副教授點評講座
闵凡祥教授再次感謝了皮國立教授帶來的圖文并茂、具有生動故事性的講座。随後,呂晶副教授對講座内容作出了簡要點評,認為這為同學們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諸多範例,通過多種材料來源為我們解釋了中醫史在1918-1919年是如何解決流感問題的;同時也希望學習醫學史的同學們要帶有人文關懷和科技求知,感受醫學中的溫度。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提問,從材料的選取和梳理、新媒介在醫學史中的應用和中醫的發展方向等角度提出問題,皮國立教授也熱心一一詳細解答,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bevictor伟德官网世界史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于小雅供稿)
同學們踴躍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