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發掘出土于1986-1987年,其中有刻字的骨簽5.7萬多枚,總字數近百萬,是出土于中央宮殿、工官記載車馬、衣服、器械、兵器的皇家檔案。這一考古發現,在考古學、曆史學、古文字學、檔案學、軍事史等諸多領域有着重要的學術意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
劉慶柱主編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 由中華書局于 2020年6月出版。全書共90冊,包括《考古編》(全8冊)、《釋文編•上》(全36冊)、《釋文編•下》(全36冊)、《文字編》(全10冊)等四個部分,是對漢代長安城未央宮第三号建築遺址出土的64305枚骨簽全面系統的整理與研究。
《考古編》公布中央官署遺址發掘、出土遺物、骨簽研究和骨簽摹本、骨簽登記表,骨簽登記表詳細登記了每枚骨簽的編号、出土時間、出土地點、彎部、尺寸、釋文等;《釋文編》公布每枚骨簽照片、規格和釋文;《文字編》是之前裁切出的骨簽上清晰文字的集中。
骨簽的時間上限在西漢初年,下限在西漢末年,以西漢中後期為多;有紀年的骨簽最早者為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始元、元鳳時期數量最多。主要内容是設在地方的中央工官向皇室和中央上繳各種産品的記錄,第一種為物品代号、編号、數量、名稱、規格等;第二種為年代、工官或官署名稱及其相關各級官吏、工匠之名。對中國漢字從古文字到今文字的“隸變”揭示演化之迹,尤其對漢代乃至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如制陶、冶鐵、鑄銅、紡織、漆器等)、工官制度以及兵器、兵備工業等領域的研究,更是填補了某些史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
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及其出土的六萬多枚骨簽,是中國乃至世界檔案史研究中的重要科學資料。作為“檔案史”考古數據,其“級别”之高、數量之大、保存之完整、内容之重要是考古發現中所極為罕見的。骨簽作為“檔案”的“備查”功能、長久保存的“質地”要求等,無不左證了中央官署遺址的“檔案館”與骨簽的“檔案”性質。
bevictor伟德官网考古資料室藏有本書全套,歡迎大家查閱。
附圖為劉慶柱先生文章節選
(圖文: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