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楊亞非:高考結束之夜 我夢見了一條魚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21-01-12 09:23:49訪問量:10

楊亞非

作者簡介  

楊亞非,1955年生。1978考入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1982至1992年在徐州師範學院(今江蘇師範大學)任教,1993年開始從事企業管理。

文圖來源:新三界

高考結束之夜我夢見了一條魚

作者:楊亞非


1978年高考結束的當天夜裡,我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夢見了一條碩大無比而不知其名的魚。我家在江蘇徐州,城北有東西向的黃河故道,河床上有座慶雲橋。夢中的我就站在那座橋的橋頭,昂首西眺。但見一條巨大的魚,頭部幾乎與河等寬(約百米吧),身長遙望無際,緩緩向我遊來;更奇妙的是,還有另一個我獨自站在那魚頭上……然後我就夢醒了。

唉!這叫什麼夢啊?還沒把接下來的結果演繹完,就把我從夢中轟回來——醒了。按民間說法,夢魚是好事。我這人不迷信,卻相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事實上,做夢的前一晚确實有好消息。晚飯後不久,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我的一位好友、也是小學同班同學氣喘籲籲,登門報喜,大聲宣告:“祝賀啊,你考上重點大學啦!”這話兒哪對哪兒呀?今天才考完,這考上重點大學的話扯得太沒譜了吧?!而他繼續振振有辭:“告訴你吧,我有位鄰居這幾天監考,他回家後跟我閑聊,說他負責的考場上有位考生,答題相當出色,五門功課平均分數肯定在80分以上,上個重點大學沒問題,接着說出了你的名字。我問他知道是哪個單位的嗎?他說他監考的考生都是機械局的。”他立馬直奔我家,以非官方方式對我宣布,我“中榜”了。

盡管考得不錯與最終錄取是兩碼事,但同學這一通吆喝,還是讓我和我的家人都興奮莫名。記得在考場上的那幾場考試期間,共有兩位監考老師,我也确實感受到了有一位監考老師不時地在我的側後方看我答題,我那奮筆疾書的樣兒,以及認為我的答案還不錯,無疑會讓他有了個初步的推定——這個考生肯定能考上!

好了,好友帶來的口信讓我驚喜,感慨奮鬥終于結出了碩果。同時也慶幸自己在關鍵時刻,對參加1978年高考作了戰略調整,從1977年的理科轉為文科,從而得以充分發揮自己之長。這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這些年來的工作經曆和上一年的高考過程……

我的學曆不高,小學五年級畢業遇上“文革”開始,然後停課三年;1969年下半年複課上初一,初一沒上滿一年,就陸續開始分配工作。此後我便成了工人階級隊伍中的一員,在徐州機械局下屬一家工廠做車工。那時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社會身份是高的,然而文化程度卻是低水平的。因此,在我的工人生涯到了第七個年頭,1977年恢複高考的喜訊傳來時,我就陷入了糾結。

報不報考?憑自己六年的學習經曆就要考大學?而且這個低學曆還屬久遠的過去時。不報吧,心中又蠢蠢欲動,覺得上大學是多麼榮光的事兒,可以通過考試而不是通過關系門路去上,這是多好的一個機會啊?即使自己水平不行,不去試試,那不是把個人命運重大轉折的機會就這樣輕易地放棄掉了嗎?

最後,一咬牙一跺腳,今年權當一次高考實習體驗,一次考不上考第二次,明年再失敗,後年接着幹!哪怕最終與大學無緣,最起碼也證明咱努力過,跨進過考大學的考場,此生也就無憾了。可見當時已有了努力補習、拼全力去考的“長遠”打算。

1977年高考,我選擇了理科,原因很簡單:我從事的車工工作,屬于标準的理工科範疇,對我來說,這不就是理科強項麼?。說來可笑,我還以為熟悉車工行當的人,就跟理科有了密切的因緣。

當時江蘇的高考因為人多,以便通過第一輪刷下去一批人。這次預考隻考語文和數學兩門。我在非常短的時間内,搜集到了一些課本。可是當我初次翻看那一本本中學數學、物理、化學教材,頭腦頓時就大了。各式各樣的符号、公式是咋念的都不知道,猶如天書。好在時間倉促,期望值不高,心态居然良好。從此,每天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日複一日,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到了初試的日子。試題簡單,以我這當時不太高的水平,也在這淘汰賽中順利晉級!

随後不久,我便走進了1977年的高考正規賽賽場。第一天的政治、語文考試,筆下如風。第二天的數學、理化,麻煩來了。數學大部分不會,估計能得個十分八分的。理化,看到試題後腦子裡頓時一片空白。時間一分一秒地飄去,如果交了白卷那可是奇恥大辱!我提起精神,反正有的是時間,便逐行逐字地搜索起來。

眼睛一亮,有了!物理部分有一道大題,大概是一輛卡車行駛在斜坡上,其中有一道小題,問的是汽車承受了多少種力。我開始充分發揮想象:大氣的壓力、地球的吸引力、前面的阻力、車本身的重力、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車向下坡的滑力...……言不盡意,還附帶畫了一條斜坡和一輛大卡車,标上各種力的示意箭頭。

然而,除了這一小題我自以為略微“出彩”外,其他就乏善可陳了,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我的1977年高考,以名落孫山黯然收場。

高考完畢,已是年底。對于我來說,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演出季。那個年代,許多單位都組建了業餘文藝宣傳隊。我時任徐州機械局宣傳隊樂隊隊長,兼職徐州市總工會文工團藝術顧問。處在這樣的位置,總不能甩手撂挑子吧?于是,排練、演出幾乎占用了我全部的業餘時間,繼續高考的準備工作隻好暫時放下。 

 

春天來了,萬物複蘇。春天蘊涵着希望,孕育着未來。我重新踏上高考之路。

反思1977年我高考失利的原因,一則時間緊迫,倉促上陣,舉措失當。在學習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主次不分,全無章法。二則選錯了科目。物理、化學兩門功課,連課文中那些符号都不認識,也無法參加學習過程中的實驗,想在短時間内靠自學來完成初中、高中課程,真是異想天開了。

而我一位熟人,是我鄰居家的世交,他和我同在機械局當工人,喜歡寫詩、朗誦、唱歌,也經常一起參加局裡文藝彙演;與我同齡,學曆、經曆相仿,人家1977年報的是文科,就一舉考上了bevictor伟德官网哲學系。成敗首先就在于選擇的對與錯,這位熟人的成功,對我很有啟發,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改報文科。

報考的科目确定之後,如何學習就是決定的因素,我開始謀劃具體方案。從時間上來說,距離考試還剩三個多月,而且隻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在工廠裡,每台車床加工哪些零部件都是相對固定的,就像流水線中的工位,一個蘿蔔一個坑兒,請假之事想都不要想。在如此有限的時間裡學完整個中學的政治、語文、數學、曆史、地理五門課程,必須在取舍方面做出合理的抉擇。

首先,放棄政治的複習。工作之餘,我曾多年私下裡讀了不少哲學、政治經濟學方面的書籍,甚至如馬克思《資本論》、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自然辨證法》,列甯《哲學筆記》、黑格爾《邏輯學》等,還有一些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著作,這些讀來叫人感覺佶屈聱牙、大費腦筋的經典著作,作為一個工廠的小青工,居然曾經翻閱過。

後來我想,可能因為當時可讀的書實在太少,沒機會讀到那些更好讀的中外文學名著,而自己對于充滿理性、富于哲理的馬列和諸子經典也确有一些興趣,所以曾經“啃過”那些高大上的書——當然,也就是由着興趣翻閱而已,談不上刻苦鑽研。此外,當時工廠班組每周都有固定時間的時政學習,政治時事包括其中,權當是給我複習。我想,這對高考的政治考試來說,我上述的底子,基本夠用了吧。

其次,舍棄語文複習。我認為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難以一蹴而就,靠短期惡補成效不大,把本已有限的時間花費在語文上得不償失。況且,我在自學哲學和中國古典論著過程中,碰到過不少晦澀難懂的詞句,也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無形之中,語文水平也該有所長進吧。

剩下的三門功課,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個月攻克數學,第二個月拿下曆史,第三個月搞定地理。——真是一派雄心勃勃的樣子。

而真的面對一摞中學數學課本時,心裡又不免打怵,這可是三個晚上當中學一學期的節奏。好在中學上過初一,屬于複習,初二、初三的部分内容由于車工工作需要也多少曾自學過。但要想如期完成整個數學複習,還需打破常規,另辟蹊徑。我的做法是,大部分精力放在每個單元的例題解析部分,側重點在“知其所以然”上。

把原理搞清楚了,再從習題中挑選兩、三道題做,做對了本單元過關,做錯了再探究其因。那些定理、公式什麼的,抄在紙條上,帶到單位,有空則背誦。一個月以後,數學算是“結業”了,正巧碰上了一次檢驗我數學學習效果的極好機會——徐州市教育局舉行全市應屆畢業生高考數學模拟考試。考試當天,在某中學任職的父親下班後拿來了試卷,家裡變成考場,父親擔任監考老師。

第二天,父親把我的考卷帶到學校,交由老師一并改卷。成績出來了,全市最高分89分,名氣最大的徐州一中,60分及格以上的也隻有幾個人,而我這個編外自學考生卻得了95分。考試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也知道,這個結果是曆史條件下的産物。在“文革”長期“讀書無用論”思潮的影響下,教育質量低下,年輕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然而前途究竟如何,理想的終點遠未達到,還須繼續努力。

對于曆史、地理的學習,由于時間短暫,我不能按部就班地死啃課本,隻能擇要而學。恰巧,我在前期搜集備考學習資料時,有幸找到了兩本山東省魚台縣教育局編寫的高考曆史、地理複習資料,16開本,藍色封面,印刷簡陋。這兩冊複習資料,是圍繞着知識點濃縮而成,語句精煉,每冊的字數大概隻相當于全套中學課本的十分之一,學起來非常省心。

中學的曆史、地理,多屬“固化”的東西,諸如人物、地名、年代,江河湖海、沙漠冰川、七大洲四大洋等等,少不了“死記硬背”的功夫。然而,第一天就“背”得我頭昏腦脹,還直接影響了夜間睡眠,估計這樣下去撐不了多久,便要到精神病院歇着去了。看來,這“背”還是要來點創新。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看”代替“背”,如同閱讀小說一樣。我相信,隻要“看”得遍數足夠多,也會取得良好的記憶效果。我測算了讀一遍的時間,大概在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的話每天可讀四、五遍,一個月下來就是一百多遍。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這種記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随着時間的推移,複習資料中越來越多的題目隻要眼光觸及,内容便會在腦子裡閃現出來,閱讀速度逐漸加快。而且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情況,也許人的大腦對儲存的信息确實有着自動整理、歸納、消化的功能,原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題目,開始由點及面,同類知識相互融通。後來證明,這兩本不起眼的小冊子以及我自創的“記憶”方法,為我高考順利過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曆史、地理均與滿分僅差三四分,同為本市第一名。 

盛夏季節,驕陽似火,1978年高考來臨了。開考的頭天晚上,我給自己放了假,早早便上了床,本想美美睡個好覺,養精蓄銳,以飽滿的姿态迎接明天開始的高考決戰。無奈腦袋瓜不聽使喚,緊張、忐忑、回憶、憧憬……思想猶如脫缰野馬,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橫沖直撞,難以平靜。已近半夜,還是無法入睡。我估摸着到了該使用催眠大招的時候了。數數,阿拉伯數字蹭蹭往上蹿,結果是越數越清醒;喝酒,少說三四兩老白幹下肚,依往常經驗本該昏昏欲睡,現在呢?越喝越精神。最後,我停止了與自己無用的抵抗,随他去吧。

7月20日早晨,我迎着初升的太陽,帶着因一夜無眠而略顯疲憊的狀态走進了考場。

第一場是政治,是我備考期間幾乎未做準備的科目,确實心裡無底。開考的鈴聲響了,我攤開試卷把題目浏覽了一遍,發現多年自學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派上了用場,沒有超出自己知識範圍的試題,有些緊張的情緒逐漸平穩下來。最終,順利闖過了第一關。

語文是我備考時放棄的另一門科目。開考之前,我最擔心的是像1977年高考那樣要求創作一篇命題作文,因為我上一次寫作文,還要追溯到十幾年前讀小學的時候。等看到試卷後,心中暗喜,這道大題,是給了一篇較長的政論文要求縮寫到600字以内,這方面我可是訓練有素。我過去在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那些名著時,經常做些讀書筆記,歸納出章節的中心思想和精華部分,正好契合本次高考作文的要求。

數學,在兩個月之前的模拟考試中取得了全市第一名之後,過于自信,就把數學丢在了一邊,時間全給了曆史、地理。結果“大意失荊州”,在最後一道分值最高的20分的大題上被卡住了。正所謂學得快忘得也快,本來已經了然于胸的一些定理、公式之類,關鍵時刻卻不知跑到哪裡遛彎去了。該題不知從何下手,隻好作罷。

我的五門考試,曆史、地理是考的最輕松的。考試時幾乎每遇到一道題目,相關内容便會條件反射般地在腦海裡被完整複制,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據題目要求把它剪裁、編排寫在試卷上。曆史試卷裡,有一道5分的名詞解釋“孟良崮戰役”,在我所用的學習資料中沒有編入。我想起了看過的電影《紅日》,裡面的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敵師長張靈甫,這些關鍵詞還是有記憶的;擊敗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解放戰争由戰略防禦階段轉變為戰略進攻階段,這些知識點在别的問題上學過,也彙集到答題的思路中來。不過戰役的具體時間就不清楚了,我就用“解放戰争初期”來代替,我想這不能算錯吧?

地理考試時,也隻有一道3分的名詞解釋“外力作用”沒有學過。這道題單從字面上看,有點像物理中的力學題目。我不能再像1977年高考的物理考試時那樣瞎扯了,扯不好就變成物理考試的答卷了,于是果斷放棄。

7月22日上午,最後一門考試結束了,我如釋重負,幾個月來如影随形的緊張感一掃而空。當天晚上,我的好友給我帶來了喜訊,他的鄰居、我所在考場的監考老師,給予我很高的評價,預測必得高分考上重點大學。

我對監考老師的預言是相信的。想想啊,我和他素昧平生,他如果沒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十足的把握,不會在高考結束的當天,就在第一時間向他人來評論我和預測我的高考成績。我打心眼裡感激這位從未謀面的監考老師,我也衷心感謝我的發小,是他們在高考剛結束便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使我免去了以後難熬的等待。當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大學圓夢幾無懸念,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已經來到面前。

于是那天夜裡,我夢見了那條大魚,另一個我獨自站在那大魚的頭上,向我緩緩遊來。醒來後,我忖思着這個夢,似乎悟出了點什麼……

1978年10月,我踏入了bevictor伟德官网的校門。

作者(右一)上大學時與師友參觀古迹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