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忽然翻到王春南老師發在新浪博客裡的文章:“長憶母校 永念師恩”,這是王老師2009年同學聚會寫的紀實,覺得很有意思,還有他曾給匡老寫的一幅字,很有紀念意義,轉發“校友之窗”,供大家欣賞。如有修改補充,請留言(電子郵箱:historys@nju.edu.cn),謝謝。
作者簡介:
王春南,男,江蘇丹陽人,1941年4月8日生。1964年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畢業,1967年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中國古代史(元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曾先後任新華日報社編輯、人民日報社編輯、江蘇古籍出版社(後改名為鳳凰出版社)編審、《民國春秋》雜志副主編。江蘇省優秀出版工作者。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著作有:《宋濂、方孝孺評傳》(與趙映林合撰,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中國百年風雲錄》(與王伯森、張士傑合撰,江蘇教育出版社)、《中華民國文化史》(與史全生、蔣順興等合撰,吉林文史出版社)、《王春南草書集》(江蘇美術出版社)、《二王書法》(江蘇古籍出版社)、《書聖王羲之》(有江蘇文藝出版社及台灣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兩種版本)、《書法家成功之路》(與徐元田合撰,山西人民出版社)、《讀史啟悟》(江蘇人民出版社)。參與撰寫茅家琦先生等著《中國國民黨史》(鹭江出版社)。早年撰有科普讀物《海底漫遊》(湖北科技出版社)。
長憶母校 永念師恩
——記曆史系1959級入學50周年紀念活動
王春南
50年時光,使得十八九歲風華正茂的青年垂垂老矣,但不能消磨我們對母校的拳拳之忱。2009年10月23-25日,在丹桂飄香之時,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1959級同學彙聚母校,紀念入學50周年。我們來自北京,安徽合肥,江蘇南京、無錫、徐州、南通、鹽城等地。有的服務于黨政等機關,有的任職、執教于大中學校、黨校,有的從業于新聞出版單位,有的在檔案館、圖書館、研究所工作,等等。我們始終牢記母校的教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盡己所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我們沒有辜負母校對我們的殷殷期望。
曆史系孫江林書記,副系主任範金民、計秋楓、水濤,以及辦公室主任胡正甯熱情接待了我們,使我們一下子找到了1959年大學入學時的那種感覺。系領導向我們介紹了曆史系近年來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及培養人才等方面的情況。母系發展之快,變化之大,使我們驚喜不已。
我們向母校贈送了兩件禮品:鼓榮興同學的山水畫和王春南同學的書法作品。
母系為我們安排參觀本校的考古及藝術博物館,系友楊休先生的私人博物館長風堂。在考古及藝術博物館,我們觀賞了母系在南京北陰陽營等地的考古發掘成果,以及國寶級名畫五代南唐宮廷畫家王齊翰畫《挑耳圖》,上了一堂生動的考古課。在長風堂,我們欣賞了鎮館之寶、陸俨少《杜甫詩意冊》100幅,及其他書畫名迹。楊休先生以私人之力,收藏并向社會展出這麼多堪稱稀世之寶的書畫作品,令我們驚奇和欽佩。這位身兼實業家和文化人的系友,向社會展示了bevictor伟德官网畢業生的品味和風姿。
史全生同學(曆史系博導)主持同學座談會,特意把座談會開成“班會”,首先請當年的班長張天中(原安徽大學副校長)和團支部書記丁愛華(原徐州宣傳部副部長,《徐州日報》主編、社長)講話。然後大家漫憶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我們憶及郭影秋校長當年的廣播講話《元旦獻辭》,憶及匡亞明校長來南京後對全校師生員工的第一次講話,憶及各位老師的講課風格和長處,憶及當年所用油印講義,憶及韓儒林、陳恭祿、王繩祖、蔣孟引、胡允恭、王栻、劉毓璜、茅家绮、王覺非等老師們對我們的畢業論文的指導,憶及在南京堯化門、湖熟公社等地的勞動,等等。這一幕幕情景,令我們激動不已。我們感念母校、母系對我們的關懷,感念老師們對我們的栽培。
在座談中,作家、詩人石灣同學建議:曆史系宜開設人物傳記課,要引導學生在學好曆史的同時,提高文學素養。當過多年駐外記者的成元生同學說,大學生要學得寬一點,要具備三種技能:電腦、英語、開車。
我們特地複制了當年的大學畢業照,每人發一張。照片上有當年多位校、系友及給我們上過課的老師。我們拿着照片,逐一回憶校、系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教導,更加感到師恩深似海。
在聚會期間,我們還參觀了總統府,遊覽了石頭城。參觀總統府時,承系友、江蘇省政協副秘書長唐立鳴和中國近現代史遺址博物館主任劉曉甯全程陪同。
正在治療的張之恒同學在夫人的陪同下,前來跟同學見了面。
母校,母系,師訓,師恩,永遠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注:1996年秋,原bevictor伟德官网校長、時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組組長的匡亞明,讓我寫了以下一幅字。這幅字後刻在匡校長家的書櫥門上。
文章選自:夏裡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cn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