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專業(030107)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
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備嚴謹科學态度、優良學風、敬業和奉獻精神,面向 21 世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國近現代史專業人才。 1.碩士學位 掌握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學識基礎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學科的現狀和發展動态,基本上能獨立開展本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或現實性,并具有創見,顯示相當的深度和廣度。 2.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獲得者應系統掌握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廣博和堅實的學識基儲深厚的史學研究功力。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曆史、現狀和最新動态,能獨立承擔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課題和教學工作。學位論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或現實性,并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深度和廣度上均需達到相應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史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曆史變遷、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涉及近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l )晚清史( 2 )中華民國史( 3 )當代中國研究( 4 )當代台灣研究( 5 )中國近現代社會史( 6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7 )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 8 )中國近現代對外關系史( 9 )中國現代化研究( 10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
三、招生對象
1.碩士研究生:已獲學土學位的在職人員和應屆本科畢業生,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合格,再經面試合格者。 2.提前攻博:已獲學士學位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筆試和面試均合格者,入學後前一年半完成基礎課及學位課程,享受碩士生待遇。第四學期進行考察,基礎課和學位課程成績優秀(即最多一門課成績良好,其它各門課程全優且外語成績達到75分以上)并有一篇達到發表水平的論文者,經系學位委員會同意并報校研究生院審核批準後,可提前轉入博士階段學習并享受博士生待遇,其比例不高于碩士生總數的5%。 3.博士研究生:已獲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與應屆碩士畢業生,經博士生入學考試,筆試和面試均合格者。
四、學習年限
1.碩士研究生:二年半。 2.碩-博連讀研究生:五年。 3. 博士研究生:基本學制三年。
五、課程設置
A類 全校公共課 必修 學分
1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2
2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3
3 外語 4
B類 一級學科基礎公共學位課 必修 學分
3 史學理論與方法 3
C類 二級學科專業學位課 必修 學分
4 中國近代史研究 3
5 中國現代史研究 3
6 中國近現代史料與史論 3
D類 課程名稱 選修 學分
7 中華民國史 3
8 中華民國史史料學 2-3
9 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 2-3
10 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研究 2-3
11 社會史的理論方法 2-3
12 當代台灣研究 2-3
13 海峽兩岸關系與政策研究 2-3
14 中國近代社會思潮 2-3
15 太平天國與晚清史研究 2-3
16 近代城鄉變革 2-3
17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 2-3
18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介紹 2-3
19 台灣曆史 2-3
20 港澳研究 2-3
21 改革開放研究 2-3
22
民國财政金融研究
2-3
23 現代化理論研究 2-3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3
25 專業英語 2-3
26 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研究 2-3
27 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 2-3
28 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理論 2-3
29 當代中國研究史料評介 2-3
30 中共黨史研究 2-3
31 當代中國文化與社會思潮研究 2-3
博士課程
序号 課程名稱 學分
1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2 英語
3 文史哲通論
3 中國現代化研究
4 中華民國史專題研究
5 國内外太平天國及晚清史研究述評
6 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研究
7 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
8 社會史方法與理論
9 中國近現代史料與史論
10 國内外台灣研究評述
11
史學理論和史學方法論研究
12
南京大屠殺與日軍戰争罪行研究
六、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入學後三個月内進行師生雙向互選,學科組協調平衡,确定導師,制定培養計劃,導師負責全部培養工作。 2.碩-博連讀研究生,中期考核後進行師生互選,确定導師,由導師負責成立指導小組,制定培養計劃,由導師和指導小組負責全部培養工作。 3.博士研究生在招生錄取時明确導師,由導師負責成立指導小組,制定培養計劃,由導師和指導小組負責全部培養工作。 4.公共課(外語和政治)以講授為主,輔以自學。基礎課和專業課,實行講授。自學和讨論相結合的方法,重在傳授專業理論、方法和知識,指導獨立研究。要求研究生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廣泛閱讀有關專業的文獻、資料和論著。 5.提倡研究生選修跨專業課程,拓寬知識面,進行學科的交叉研究。 6.研究生德育及思想工作由學科研究生德育教育小組、導師和輔導員負責。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課和基礎課以筆試考核為主,由研究生院和外語、政治課和教學單位負責相關課程考核,碩士生外語必須通過省級統一考試。基礎課由學科組織授課教師負責考核工作。 2.專業課采行筆試、專題學術報告、讀書報告、課堂讨論表現等形式,綜合評定成績,重在考核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及運用史學理論、方法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中期考核。為了保證研究生的質量,在入學後的第三學期末進行中期考核,由學科組組織相關導師成立中期考核小組,對研究生學位課程、論文準備情況,以及掌握本專業國内外最新研究動态等方面進行檢查考核,考核小組本着公正、負責、求實的原則對研究生作出綜合評價,評定成績。對考核優秀和符合條件者,推薦其碩-博連讀;對不合格或完成學業确有困難者,勸其退學或作肄業處理。
八、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應由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選定。選題力求與國家、省部級基金項目接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一定的社會意義。論文題目選定後研究生應作開題報告,由學科組組織有關專業審議,最後确定。 論文題目确定後,研究生應拟定論文寫作計劃,包括各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該計劃經導師審定後報系學位委員會批準,報研究生院備案。博士研究生完成論文過程中,應定期做階段報告,争取寫成專題論文公開發表。
九、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完成後,碩士學位論文應在答辯前至少清2位,博士論文應請5-7位同行專家評閱論文(其中至少有2位外單位專家),寫出評閱意見。評閱通過後,方可組織答辯。 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3人組成,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人組成(其中外單位專家不少于2人)。論文答辯會由答辯委會主席主持。論文答辯不合格者,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一年内補充修改論文資料,重新答辯一次。 申請碩士學位者至少發表1篇論文;申請博士學位者須在學校所列重要期刊發表3篇論文(其中有1篇為核心期刊)。如在答辯時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補充。 學位論文通過答辯後,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根據答辯委員會及院系學位分委員會的意見,并按照有關規定作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十、相關參考書目
1.茅家琦《太平天國通史》 2.蕭一山《清代通史》 3.劍橋大學《中國晚清史》 4.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述評》 5.李新《中華民國史》 6.張憲文《中國現代史史料學》 7.蔡少卿《中國近代會黨史研究》 8.劍橋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9.劍橋大學《中華民國史》 10.茅家琦《台灣30年》、《80年代的台灣》 11.Jean Chesneaux Secet Societies in China,1948-1950 12.R. N. Clough. Island china 13.Eastman, The Abortive Revolution 14.Immanuel C.Y.Hsü,The Rise of Modern China,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5.Jonathan D.Spence,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W.W.Norton& Company,1991 16.清朝.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台灣有關研究成果,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