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專業(060108)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
培養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具備嚴謹科學态度和優良學風,熟悉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世界史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1.碩士學位 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掌握世界史的一般知識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狀态,能夠從事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教學和其它實際工作。學位論文應獨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創新性。 2.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獲得者應系統掌握世界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狀況以及國内外同行有關本學科研究能力。學位論文在選題方面應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在觀點、材料和方法上有創新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二、研究方向
世界史學科研究世界各地、各國家發展變化的過程并試圖從中尋找一般性規律及其留下的曆史借鑒。本專業研究方向:(1)英國史;(2)世界近現代史;(3)歐洲文化史;(4)歐盟研究;(5)世界現代化進程;(6)和平研究。
三、招生對象
1.碩士研究生:已獲學土學位的在職人員和應屆本科畢業生,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合格,再經面試合格者。 2.提前攻博:已獲學士學位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筆試和面試均合格者,入學後前一年半完成基礎課及學位課程,享受碩士生待遇。第四學期進行考察,基礎課和學位課程成績優秀(即最多一門課成績良好,其它各門課程全優且外語成績達到75分以上)并有一篇達到發表水平的論文者,經系學位委員會同意并報校研究生院審核批準後,可提前轉入博士階段學習并享受博士生待遇,其比例不高于碩士生總數的5%。 3.博士研究生:已獲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與應屆碩士畢業生,經博士生入學考試,筆試和面試均合格者。
四、學習年限
1.碩士研究生:二年半。 2.碩-博連讀研究生:六年。 3. 博士研究生: 四年。
五、課程設置
A類 全校公共課 必修 學分
1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2
2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3
3 外語 4
B類 一級學科基礎公共學位課 必修 學分
3 史學理論與方法 3
C類 二級學科專業學位課 必修 學分
4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3
5 歐洲史文獻講讀 3
D類 課程名稱 選修 學分
6 英國社會史 3
7 猶太文化史 2
8 英帝國與聯邦史 2
9 英國政治制度史 2
10 歐洲經濟史 2
11 英美外交史 2
12 西方文化史 2
13 世界區域發展史 2
14 世界體系與國際戰略 2
15 歐洲古典文明 2
16 英國思想史 2
17 現代化比較研究 2
18 西方思想史專題 2
19 20 世紀西方的女權主義 2
20 20 世紀國際沖突與和平化解 2
21 歐洲一體化研究 2
22 和平學與和平運動史 2
23 歐洲民族問題的曆史與現狀 2
24 歐洲學 2
五、課程設置
序号 課程名稱 學分
1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2 第一外語
3 文史哲通論
3 區域發展研究
4 英國近現代史專題
5 英國通史研究
6 英國政治和社會制度史研究
7 歐美經濟史
8 歐盟研究
9 歐美近現代史專題
10 美國史專題
11 美國外交思想史
12 歐洲社會保障制度
13 發展理論研究
14 和平學研究
15 西方自由主義運動研究
16 歐洲研究
六、培養方式
1.碩士生入學後三個月内進行師生雙向互選并确定導師,制定培養計劃,本學科實行導師集體培養制,即由學科全體導師共同負責研究生培養工作。由導師負責成立指導小組,制訂培養計劃 2.提前攻博研究生:人學後前3-4學期同碩士生,以後同博士生。 3.教學方法:公共課(外語和政治)以講授為主,輔以自學。基礎課和專業課自學與課堂教學結合,提倡采用讨論班形式。研究生應參加學術會議和其他學術活動并學會查閱有關的文獻。 4.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和論文寫作的同時,在導師指導下,參加本學科有關的科研和學術活動。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課。按研究生院統一要求進行考核,由各任課老師負責出卷。 2.基礎課和專業課。以筆試考核為主,可以出卷,可以撰寫專題課程論文。 3.中期考核。為了保證學習質量,按校研究生院規定,在人學第四學期進行中期考核,由導師小組對研究生的學習情況和論文選題進展等等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學業确有困難者,應勸其退學或作肄業處理。
八、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選定研究課題。選題力求有理論和現實意義,應該有良好的社會效果,且有學術性和創新性。論文題目确定後,應拟訂論文寫作計劃,送校研究生院備案。博士生在完成論文過程中,應定期作出階段性成果。博士論文完成後,論文進行預答辯,通過預答辯的論文方可進行正式答辯。
九、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完成後,碩士學位論文應在答辯前至少請 2 位,博士學位論文 5-7 位同行專家評閱,其中至少有 2 位是外單位的專家,寫出評閱意見。評閱通過後,方可組織答辯。 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3人組成。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人組成,其中外單位的專家不少于2人,其中必須包括一名社科院系統的專家,答辯由答辯委員會主席主持。博士論文答辯不合格者,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一年内補充、修改論文,重新答辯一次。 申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者應按校研究生院規定在國内外核心刊物發表規定數量之論文,如在答辯時間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補充。 學位論文通過答辯後,校學位委員會根據答辯委員會的意見及第學位分委員會的意見,按有關規定作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十、相關參考書目
1.C.E.Black ed,comparative Modernization,The Free press,1976 2.E.G.Dickens,and Gash Norman eds, New History of England,Edward Arnold,1985 3.John.M.Blun,ed,National Experience, New York,1980 4.G.N.Clark,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Cambiridge UniversiiyPress,1980 5.John Boardman,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6.P.Kenneth,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 ,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7.H.T. Overton,"Social Ideals and economic theories from Quesnay to keynes".HARVARD UNIVERSITY,1962 8.Thomas E. Cronin, Direct Democracy, Harvard,1989 9.Norman P. Barry,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political theory.the Macmillan ltd,London,1995 10.R.A.Skotheim and M.Mcgiffert,ed,America social thought,Addison-wesley,California,1972 11.J. Bronowski and B. Mazlish,"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from Leonardo to Hegel",new York,1960 12.Richard W. Lyman & lewis W. Spitz,"Major crisis in Western civilization",Vol 2. new York,1965 13.Richard Bellamy, rethinking liberalism, London,2000 14.A.Marwick, class: image and reality in Britain, France and the USA since 1930, William Collins, Glasgow,1981 15.Percy S. Cohen, modern social theory,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London,1978 16.Peter Bailey, Popular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Victorian City, Cambridge,2001 17.C.A. Bayly,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1780-1914,Blackwell,2004 18.Anthony D. Smith, nationalism and modernism, Routledge,London,1998 19.Brian Jenkins and Spyros A.Sofos, ed, nations&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Eruope,Routledge,London,1996 20. Jones G. Social Darwinism and English Thought,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