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吳世民老師
孫江林
(轉自東山銀杏2018年4月4日博客)
2017年11月11日孫江林與譚樹林一起到無錫敬老院看望吳老師
吳世民老師2018年3月29日淩晨3點去世,享年91歲。2018年4月1日在無錫殡儀館舉行遺體告别儀式。我和張生院長、洪郵生教授、于文傑教授代表南大bevictor伟德官网全體師生前去參加告别儀式。返回南京的路上,我想,前不久吳老師生病住院,我因夫人眼睛要做手術,請于文傑、洪郵生和離退休工作處夏敏副處長前去探望,吳老師還唱了一曲《友誼地久天長》呢。唱歌的情形是于文傑用手機錄了下來的,我将視頻用微信傳給在澳大利亞任中國駐澳大使、吳老師授業過的研究生成競業,成大使看後回信說,“吳老師看上去情緒不錯,聲音洪亮。請代我問安和祝福,希望他早日康複。”但當時,我已知道吳老師出不了醫院,這是吳老師的親戚陸楓竹告訴我的,說吳老師的肺功能已完全喪失,吳老師大概意識到了,用歌聲表達他對大家的留戀。
楓竹告訴我,吳老師是家中長子,中學在上海英租界的育才中學就讀,這是所英辦的全英文學校。老師用英語教曆史物理化學,這對他有兩個影響,一是從此愛上曆史這門“聽故事”的課,二是英語對他就像母語。吳老師的父親吳公幹是辛亥志士,是黃花崗起義的策劃者和參與者。1946年5月國民政府“革命先進褒恤案”檔案有關于吳公幹先生的部分,對吳公幹先生的評價是:“黃花崗之役,與潘達微等奔走策劃,襄助實多。迨諸烈士殉難,複不避艱險,力負埋葬之責。”
吳老師是一個謙和而低調的人。從未炫耀過這些曆史。概括吳老師的一生,可能隻需寥寥數語: 1927年11月11日出生于廣東南海,1952年至1956年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就讀,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7年光榮退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任教三十餘年,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多門世界史、國際關系史課程,精心培養多名碩士研究生,為教書育人傾心盡力,得到學生的衷心愛戴和同行的一緻好評,為bevictor伟德官网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養深厚、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先後參與主編《國際關系史(十卷本)》第二卷、部編法學教材《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史資料選編》等著作,譯校或編寫《美國史1933--1973》、《國際事務概覽,1952年》、《美國對外政策史》、《聯合國文件》和《世界曆史詞典》、《世界近代史詞典》、《歐洲曆史大辭典》等重要著作,為我國教育和學術事業發展留下寶貴财富。
老師給我們79級上過世界史課程的,但這隻是在我翻閱我當年的畢業紀念冊時才記起的。作為晚輩,我對吳老師真正的印象是2007年回曆史系工作之後,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外語功底、超群的記憶力和對院系工作無限關切。
是2014年10月22日上午。吳老師叩門而入,畢業後我在校部機關工作,一直不曾見過吳老師,我幾乎認不出他來:高高的個子,穿藍色制服,戴藍色的毛線帽子,直觀的印象是臉色明顯缺少血色,但吳老師說話底氣很足,語言表述特别清晰。我看過吳老師寫的回憶文章《南園八号》,其實吳老師至少在1949年5月就是中央大學曆史系的學生,後因肺結核在南園八号休養了較長一段時間,後通過手術治愈。吳老師那天來告訴我兩件事情,一是他把二号新村的房子賣掉了,準備到無錫親戚家安度晚年(吳老師沒有子女),他寫了一個報告,希望他到無錫以後,看病的發票能回學校按規定報銷;吳老師還說他有一千多冊書,想捐給系裡。閑談中,吳老師說到他參與張憲文老師組織編撰的五卷本《宋美齡文集》,說,在宋美玲的書信中,有些英文書寫比較潦草,翻譯時容易出錯,他是如何矯正的。此後,我與同事談及此事,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吳老師的英語水平确實非常高。
有一件事記憶猶新,是2017年3月bevictor伟德官网成立bevictor伟德官网六朝研究所時的英文名推敲問題。學院有一個微信群,群中90多人,有幾位老先生也在其中,吳老師是群中比較活躍的一位老先生。大家讨論英文名。2017年3月7日晚上7:10,吳老師發微信給我:“孫書記:關于bevictor伟德官网六朝研究所如何英譯的讨論,我都看到了。我特地請教我校外國語學院英文系的張子清教授。承他轉告,曉莊師範設有六朝研究所,并有英譯名:lnstitute of Study on the Six Dynasties,縮寫為lSSD(這一信息,在百度上可檢索到)。但他認為這樣也‘似有問題’。他認為簡潔而又貼切的譯法是:—— lnstitute of the Six Dynasties Nanjing University, 他所在的我校外國文學研究所,就是譯為:——l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請轉給胡阿祥同志參考。吳世民” 2017年3月16日晚上7:33,吳老師又發微信給我,“孫書記:外國語學院的張子淸教授非常熱心,他将六朝研究所如何英譯的問題提交國内外學者進行讨論,他将讨論的結果己發了電郵告我,茲将此電郵轉發到你郵箱。另六朝在國外己通譯為Six Dynasties,在維基百科上就可查到。美國華裔學者認可了張良仁同志的譯法,請也轉給他一閱。吳世民”
六朝研究所的英文名不管用何種譯法都不會出錯,都有專家的觀點作參考,但吳老師對院系工作的關心,着實讓我非常感動。
曾在朋友圈轉過自己看到過的學院教師的部分文章,吳老師看後很有興趣,要我給他多發一些,他要好好看看,看後還發微信告訴我他自己的體會:
2017-12-12 ,吳世民教授 21:09
孫書記:你轉發的幾篇文章,充分顯示我院五代學人的發展軌跡,那就是:韓儒林先生——陳得芝——陳仲丹——武黎嵩——在讀的學生(以口述史協會為代表),在四十年的時間裡,各代像接力一樣,都向前跨出了很大一步。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隻要‘代代園丁勤掇拾’,定能‘千紅萬紫滿吾華’!”
轉發給吳老師的文章不可能是學院的全部文章,也不可能是代表作,吳老師的評價也不可能代表學術機構的評價,但吳老師從文章中歸納出的看法,同樣蘊含了老一輩對學院發展的關切和期望。
另外,吳老師的詩作和國畫也很有功底。畫作曾用微信傳我看過,但遺憾的是,粗心的我沒有及時加以保存,最後被清理軟件清理掉了。吳老師的詩作還保留了兩首。抄錄如下:
2017-01-11 ,吳世民教授 20:26
海外詩友後塵追和杜甫「詠懷古迹•王昭君」:
弱女和番出塞門,黃沙滿目蔽家村;
琵琶獨抱迎朝日,笳角飛揚送夕昏。
才士諷吟頻動魄,名伶演繹更銷魂:
都将去國椎心恨,化作長歌任衆論。
2017-01-27 ,吳世民教授 09:14
靈猴将謝幕,寰宇待君旋。
振羽迎新歲,昂冠送此年;
司晨驅噩夢,昴日列天仙。
不負靈禽譽,一身五德聯。
吳老師是一個充滿情趣的長者。去無錫後,經常給我推薦一些好文章讀,有時也饒有情趣地轉一些網上流傳的好段子:碧如“不脫嫌熱,脫後嫌冷,此乃春天。不送不安,送後不廉,此乃春節。……”
無論如何,這些都已成為往事。我祝願吳老師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同樣快樂、精彩。
宋美齡手稿
蘭園八号
《新華日報》2015年1月22日星期四 新潮
孫江林
我到辦公室剛坐下,一位白發老人叩門而入,是吳世民老師,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國際關系學科的前輩。吳老師已是88歲高齡,無子女,愛人在無錫,他要去無錫定居,把房子賣了,将書捐給系裡。吳老師說,找你書記有兩件事,一是我去無錫後,看病還得回學校報銷,給校醫院打的報告需要你簽字;二是房子賣了,南京沒有地方落戶,無錫落戶口可能也會遇到麻煩。
我說,能不能回學校做集體戶口?吳老師說,是啊,我在南大學習工作了66年,想到戶口沒了,眼淚就會掉下來。吳老師蒼白的臉上依舊挂着微笑,但眼睛有點潮濕,這在飽經滄桑的老者臉上是難得一見的。我給離退休工作處打電話。王處長說,我與派出所溝通過,派出所說,戶口必須跟着房子走,實在沒辦法。吳老師失望地說,我找過王處長,他說過沒有辦法。
他見我的電腦開着,笑問,《蘭園8号》的點擊量現在是多少?
《蘭園8号》?哦,那是吳老師的文章,發在系版文化生活的子欄目“紫藤苑”上。
我很快找到《蘭園8号》,點擊量是481。吳老師高興得像個孩子:都481了?我出門的時候才463!我又找到吳老師的另外兩篇文章,點擊量都在1300以上,吳老師又是一番驚訝、激動。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經常留意系裡的網頁,自己的文章有人看,就很高興。我說,我在外碰到校友或者系友,他們經常談論從校新聞網或系網站上獲得的信息,彼此都非常開心,這背後是深厚的母校情懷。您在南大60多年,關心自己的文章在校友系友中的反響,再自然不過了。
送走吳老師後,我細細閱讀了《蘭園8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第二天,中央大學曆史系學生吳世民,正在上海發高燒,确診為肺結核,進入上海肺病第一醫院治療。與他保持聯系的外文系學生陳道一寫信告訴他,中央大學更名為bevictor伟德官网,解放前離校未歸的學生,隻要及時回校辦理複學手續,一律恢複學籍,患病學生可以在學校新設的休養宿舍全休或半休。吳世民于是離開上海回南大。
1950年一個春日的黃昏,他乘三輪車穿過南大操場,來到文昌橋宿舍後門旁的休養宿舍——蘭園8号。吳老師在文中寫道,“這是一幢三層小洋樓,樓前有個豎有花架的庭院,樓旁和樓後各有一排平房。蘭園8号在當時是一較為高雅的居住小區,周圍環境也頗為幽靜,很适宜于作為休養的場所。後來得知,這原是吳有訓校長的住宅。吳校長調往北京後,學校就将它辟為供患病學生休養的宿舍。”
當時百廢待興,處處需要資金,但學校仍撥出經費照顧患病學生,每天免費提供半磅牛奶 、兩隻雞蛋,并安排一位工友燒牛奶和煮雞蛋,替他們到食堂打來三餐。
吳世民病得非常嚴重,南京軍區總醫院一位肺科專家認為治愈無望,但修養半年後,病情有了極大好轉,後來做了手術,以至完全康複。
吳老師在蘭園8号住了4年,邊讀書邊治病,學校對他的關心,同學之間的關愛,都讓他難忘。他說,沒有這4年,我哪能活到今天?吳老師喜愛蘭園8号,實際上是忘不了南大。
蘭園8号在四牌樓,現在東南大學的校園内。東大的老謝是我的老朋友,我微信問他,蘭園8号現在作什麼用場?老謝竟為此專門去了一趟,微信回複:“那裡有一扇對開的大門,可以開車進出。大門緊閉,門口挂了一個玄武區政府的牌子,上面寫有民國建築,另外還有兩個報紙的投遞箱。從門縫看進去是一個挺大的院子,樹木參天,雜草叢生,有一幢三層樓的西洋髙檔别墅,已經很舊了。院子裡靜悄悄沒有一個人影。看樣子不像是單位,更像是解放前的名人故居或富人豪宅。”
我把老謝的微信發到系網頁上,希望給沒了南京戶口的吳老師一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