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文教授簡介
張憲文,1934年出生于山東泰安,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中國抗日戰争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校級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名譽會長、南京曆史學會名譽會長、南京中華民國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南京檔案學會名譽理事長等。
張憲文教授自1954年9月起,在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60餘年。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承擔并完成了國家“六五”、“七五”、“九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10餘項;出版了《中華民國專題史》(18卷)、《中華民國史》(四卷)、《南京大屠殺史料集》(72卷4000萬字)、《南京大屠殺全史》、《中國抗日戰争史》等著作20多種,并多次發起組織和主持全國性、江蘇省、南京市大型學術研讨會及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内外産生重大影響。個人先後獲得獎勵有:2009年8月,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作為新中國成立來各領域60名優秀代表之一,赴北戴河休假。2011年4月,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南京十大文化名人。2012年5月,獲bevictor伟德官网卓越貢獻獎。2012年5月,被江蘇省總工會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蘇社科名家。2013年5月,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并多次獲得教育部、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其帶領的bevictor伟德官网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剛剛獲得2018年bevictor伟德官网“突出貢獻獎”。
教育部張東剛司長(中)來中心視察時的工作留影
張憲文和他的中華民國史研究
文/王舒馳
張憲文,男,1934年10月生,山東泰安人。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名譽會長,南京曆史學會會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
2010年8月21日,第六次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讨論會在南京開幕。一時間,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莫斯科國立等世界名校以及内地各省的“211”或“985”高校的140餘名民國史學者雲集紫金山麓,盛況空前。在大多數與會學者的緻辭中,他們都提到了一位對民國史研究作出巨大貢獻的學者,這位學者,就是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的張憲文教授。
張憲文教授1954年考入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在中學時代,他所接觸到的曆史課程就是不停地背書,實在難以引起自己的興趣,所以,他高考填報志願時也沒有填報曆史系,甚至bevictor伟德官网也沒有報考。在那個年代,華東地區所有高考錄取學生的名單都會刊登在高考發榜那天的《解放日報》上。而在那一天的報紙上,張教授并沒有在自己原先報考的院校欄裡找到自己的名字,而是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的錄取者中發現了一個叫“張憲文”的學生。而更為巧合的是,當天的報紙正好登載了山東一名叫“張憲文”的勞模的先進事迹,這樣一來,他覺得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從而不敢确定那個錄入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的學生是不是就自己。三天以後,錄取通知書和歡迎新同學的信函一并寄到了他的手中,他成了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的一名學子。
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的學習生涯裡,張憲文教授最喜歡的科目是考古學,他的畢業論文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但等到畢業留系工作之後,時任曆史系主任的韓儒林先生卻要求他講授“中國現代史”這門課程——這個決定讓張憲文教授犯難了:一來自己更多涉獵的是考古學的内容,二來“中國現代史”是一門新課。那個時候,包括張憲文教授在内,整個曆史系教授“中國現代史”的老師隻有兩位。而且這門課程沒有教材,連參考資料都很少。限于政治因素,上課的内容僅僅是解釋“毛澤東思想”和闡述革命鬥争史。可以說,在那個時候,“中國現代史”是一門既無學術積澱,也無史料資源,甚至連研究自由都沒有的課程。面對這樣的難題,張憲文教授并沒有逃避,而是本本分分地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也正是系主任韓儒林教授的這個決定,讓張憲文教授與“中華民國史”結下了不解之緣。
“文革”時期,高等教育陷于停滞,“中國現代史”的教學也更加淪為政治宣傳的附庸。這門課程先後被改為“中共黨史”、“兩條路線鬥争史”、“十次路線鬥争史”,教材中也充斥着大量歪曲、颠倒的史實。在張憲文教授的眼中,這樣的曆史學可以說是“毫無研究價值”的。雖然他懷有科學研究民國史的意願,但每想到毛主席所說的“文化大革命每七八年就要來一次”,再看到身邊研究民國史的同志都或多或少受到政治運動的沖擊,張憲文教授也不得不暫緩學術研究的步伐。不過,即便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依然巧妙地找到了一條“中間路線”,即時刻做兩手準備——一手研究中共黨史,另一手則着手研究民國人物。正是有了這樣的準備,使得張憲文教授在文革結束後,成為了民國史研究的先鋒。
1978年,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兩個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為彭德懷等蒙冤受難的“老革命”們平反的工作起步,張憲文教授也随之開始調整工作。到了1979年,他就一心一意投入到中華民國史的研究中來。1985年是抗日戰争勝利40周年,在此之前,關于抗日戰争的曆史叙述幾乎全部集中于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基本不提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貢獻。在那一年,黨中央發出了要全面完整地評價抗日戰争的聲音,張憲文教授也積極地響應,于當年發表論文《簡論台兒莊戰役》,這是大陸第一篇介紹抗日戰争正面戰場的文章。也是在1985年,張憲文教授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綱》問世,這是一部開拓性的作品,也是當時唯一一本系統研究民國史的學術著作。 1978年,張憲文教授又出版了《抗日戰争的正面戰場》,這也成為大陸第一部系統研究抗戰正面戰場的著作。張憲文教授的一系列嘗試,無疑為大陸的抗日戰争史乃至民國史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張憲文教授看來,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中華民國史”是具有“天時地利”的:一來南京為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首都;二來位于南京的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和南京圖書館保存有大量民國時期的史料;三來南京地區以bevictor伟德官网為核心,形成了優秀的學術團隊,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因此,早在1984年,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研究所裡就成立了“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到1993年,研究室擴大為“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中外知名學者開展聯合研究工作。2000年,教育部将此中心批準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張憲文教授的帶領下,該研究中心逐漸發展壯大,先後推出了18個教育部重大項目的研究,并在今年教育部的評審中,成為所有曆史學研究基地中排名第一的“優秀基地”。
對張憲文教授來說,曆史學研究的作用有二,一是推動學科的發展,二是服務于國家與民族。特别是對于第二項的作用,張憲文教授感同身受。這也是他近年來将研究重心放在“南京大屠殺史”的原因。他所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現已問世55卷,并計劃在今年出版至72卷,4000餘萬字。這部史料集涵蓋了中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俄羅斯等國的第一手材料,是日本軍國主義戰争罪行的鐵證。史料集陸續出版後,受到了從地方到中央乃至國外的高度關注,受到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成為當今中華民國史研究學界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張憲文教授也憑借着傑出的學術研究和高度的國家與民族責任感,作為60名新中國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創新創業創優優秀人才的代表之一,也是教育部系統人文學科兩位代表之一,受黨中央、國務院書面邀請,參加“60年輝煌成就與我國人才的貢獻”的暑期活動,并成為2009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大會的發言代表。
展望未來,已年逾古稀的張憲文教授依然雄心勃勃。在他看來,中華民國史近十年來的發展已為這一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未來的十年,将是成果卓著的十年。而作為曆史研究者,張憲文教授将繼續秉承尊重曆史、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史觀”,投身到中華民國史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