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贊初揭秘百年學府地下之謎
2007年04月07日
來源:南京報業網-南京日報
南京日報報道昨天,考古人員在位于bevictor伟德官网北京西路校門北側的南大辦公樓建設工地上發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古墓下還疊壓着一段宋代磚砌建築遺址。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中部和北側已經開挖了兩個長方形的大型探方。
新發現的古墓在北側探方中,距地面有2米深,長不到2米,寬約0.8米,方位由西北向東南。考古隊現場負責人介紹,該墓為明代的平民墓葬,下葬時為了防腐,棺材内填滿了白色的石灰。經過清理,古墓随葬品不多,出土了一些青花瓷器、紫砂器和一面小銅鏡。小銅鏡是佩戴在胸前的,素面無紋飾;瓷器和紫砂器由于埋藏太久已經破碎,器型和數量要等修複後才知道。在這座明代古墓下方1米左右的宋代地層中,一排整齊的磚砌遺迹露出一角,考古人員認為這應當是宋代的建築遺址,至于它是墓葬還是房屋遺址、排水設施,需進一步發掘後才能搞清楚。
南大地下為什麼會出現古墓?這座百年學府下到底還埋藏着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記者随後向文博界泰鬥、bevictor伟德官网著名教授蔣贊初先生請教。蔣教授告訴記者,其實鼓樓以南的bevictor伟德官网校舍及宿舍區這片範圍,應當算得上南京地下遺存豐富的區域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光是他親身經曆的考古發現就有4次之多。
在這4次發掘中,最早的要數今北陰陽營8号南大宿舍區内的新石器到商周時代的北陰陽營遺址了。從1955年到1958年,當時的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對這片南京城内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進行了發掘,“我當時還在南京博物院工作,參加了1958年最後一次發掘。”
1972年上半年,南大校園北側的高台地上挖防空洞,發現了一座8米長的大型東晉早期磚室墓。已經在南大工作的蔣贊初主持了那次發掘。“當時,高校剛剛恢複招生,我們考古系招的5個學生剛入學,還都幫不上忙,所以我就和一批南大的老師自己動手挖土。”這座古墓在曆史上遭到過盜掘,穹隆頂已經沒了,隻剩2米高的墓牆。經過1個多月的發掘,古墓還是出土了一批高等級文物,像來自東羅馬的玻璃杯,墓主人冠上刻着龍、虎、瑞獸和蟬的金铛,1.2米寬、漆着精美紋飾的陶質坐榻……根據出土文物和墓室形制,再結合文獻記載,蔣贊初認為這是東晉早期的一座帝陵,而南大和鼓樓周邊區域就是東晉早期帝陵區所在,也就是文獻記載的“雞籠山陵區”,東晉早期的明、元、成、哀4位皇帝很有可能就安睡在此地。這個觀點現在已經被史學界公認。
自從發現這座帝陵後,蔣贊初就對南大校園中另一處高台地格外關注,那就是著名的北大樓所在地。“不久,在北大樓前的大草坪上也開挖防空洞,我就天天去看。”果然在那裡又發現了數座宋代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顯示,墓主人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手下的一位官員。
蔣教授最近一次親曆的發現是2000年南大建管理學院大樓時,在地下發現了數口唐代晚期的古井。史料記載,晚唐藩鎮割據,節度使李懷光謀反,攻入長安,德宗皇帝出逃。當時統領淮南、江南二道的韓認為皇帝有遷都江南之意,便修繕石頭城,挖了數百口水井,這些水井可能就是當時的遺物。
蔣教授說,從自己親曆的這些發掘中可以看出,曆史上南大這裡曆代都有人類活動,因此發現古墓一點都不奇怪。 南京日報記者 李冀
考古名家蔣贊初回憶南京大報恩寺重修始末
來源:中新社南京 作者:申冉 2016-05-08
兩米見方的大殿柱基、琉璃塔上142盞夜明燈……7日,bevictor伟德官网名譽教授、中國考古界名家蔣贊初老人,在其九十大壽的當天,來到與他結緣半生的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老人一邊走、一邊曆數幾十年前他調研考古時日夜工作過的地方,“能夠讓這座明代第一大寺重現人間,真是一段傳奇”。
大報恩寺是南京曆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也是目前所知的明代最大寺廟。該寺後毀于太平天國年間。經挖掘,該寺以遺址公園的形式向公衆開放。
作為十多年前大報恩寺重修項目的發起人之一,蔣贊初回憶了自己與這座古寺的半生淵源:“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來過這裡,當時這裡全是貧民區,擠滿了狹小的房子,當地的居民把這裡叫做‘寶塔根’,地面上還灑落了很多古塔上破碎的琉璃瓦,不少居民用這些磚瓦來造房子。當時調研的結果,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居民的拆遷比較龐大;一個是考古發掘從何開始,真正的塔基到底在哪裡。”
1993年,蔣贊初退休。他和東南大學教授潘谷西、南京博物院原院長梁白泉組織了“三人文保小組”。“2000年左右,修複大報恩寺的想法再次被提出來,潘谷西更希望能夠重建。”蔣贊初回憶,三人就同時向省市提議,并陸續開了一些專題論證會,“潘谷西花了很多時間,試驗重造琉璃瓦”。
2007年,考古工作正式開始,持續了5年左右。蔣贊初沒有想到的是,這裡不僅重光了佛門聖物“佛頂骨舍利”,還發現了大量的建築遺址。“包括大殿、天王殿、伽藍殿、觀音殿和油庫等遺址,都可以和《金陵梵刹志》史料上的記載相吻合。”
最令其驚喜的是,這些考古發現證實了大報恩寺曾經的宏大規模。“兩米見方的大殿柱基,這個恐怕是明朝時期最大的。按照當時的規矩,大殿柱的尺寸是不能超過三大殿的,在明故宮我們看到的都是一米四到一米六之間。可以想象,當時這個寺廟有多大。顯然永樂皇帝有意把這個規模造得特别大;其次是油庫的發現,證明了大報恩寺塔晚上确實有142盞夜明燈同時點亮,光燦夜空,這是真實的,不是後人的杜撰。”蔣贊初說。
“這是明代的第一大寺,就算在北京也找不出第二個。”蔣贊初說,能讓現代人依稀想象到它曾經的恢宏壯觀和聲名遠揚,已是一大奇迹。
文圖來源:江蘇社科:
蔣贊初簡介
蔣贊初,江蘇宜興人,1927年生,本科學曆。
1950年畢業于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分配至南京博物院工作。1957年調回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1985年任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後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考古學科組成員、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考古學科組成員、墨西哥國立研究院客座教授。現任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南京曆史學會名譽會長、南京古都學會首席顧問、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
長期從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史前考古、六朝考古、陶瓷考古與南京地方史的研究。著述有《長江中下遊曆史考古論文集》《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鄂城六朝墓》《南唐二陵》《宜興紫砂》《南京史話》《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考古專業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文集》與《bevictor伟德官网文物珍品圖錄》等,以及論文百餘篇。曾獲“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傑出人物”與“江蘇社科名家”等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