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楊德才專訪:新制度經濟學家的樂事與幸事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20-08-12 05:14:32訪問量:712


                       

楊德才教授196511月出生,安徽當塗人,經濟學博士後。19909月—19967月,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楊振亞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為茅家琦教授);19967月到bevictor伟德官网商學院經濟系工作。19993月晉升副教授。200311月破格晉升教授。現為bevictor伟德官网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全國政協委員,緻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緻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緻公黨中央委員。學術兼職主要有: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等。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課題2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0部、參與學術著作7部,在《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雜志發表論文(含合著)100多篇。教學與科研,數次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和省部級獎勵,并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本科生“我最喜愛的老師”榮譽稱号。多次面對國家領導人發言,所提建議數次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和人民日報、CCTV等媒體報道。代表性著作有: 《工業化與農業發展問題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中國經濟史新論(1840-1949)》、《中國經濟史新論(1949-2009)》、《制度變遷與制度績效》、《李國鼎經濟思想研究》、《中國經濟史新論(1949-2019)》等。 

 


新制度經濟學家的樂事與幸事

——記省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楊德才

 

“經濟學是一門顯學。做學者,要堅持獨立思考,才能遠離浮躁和功利。同樣,當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也要堅守獨立人格,把百姓放在心上,走出書齋,用腳步去實地丈量經濟社會的發展,所建之言、所獻之策才能真正利國利民。”17年的“老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委員、緻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bevictor伟德官网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楊德才教授如是說也如此做着。

最快樂的事

楊德才在bevictor伟德官网商學院的學生們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一直是學生們“我最喜愛的老師”之一。學生們說他課講得好,不照本宣科,各種實證事例信手拈來,生動有趣,就像一本活字典,哪裡都門清,又善于啟發人,“上楊老師的課特别過瘾,不由自主地就會陷入其中。”

但其實,楊德才并不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19967月,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博士畢業後,他留校到商學院經濟學系任教。或許楊德才自己也沒想到,多年後bevictor伟德官网會因此而少了一位曆史學大咖,多了一位知名經濟學家。“我并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優秀的,”他說,“但是對待每件事情我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幹好。”正是靠着這種踏實、勤奮,2003年楊德才破格晉升為教授,随後被聘為博士生導師。“破格”兩個字寫起來簡簡單單,但背後的汗水卻難以計數。如今楊德才已記不清當初自己在書房熬了多少個通宵,隻記得案頭的論文和專著書稿在不停地增高,并且,這種筆耕不辍的勤勉一直保留至今。2016年,擔任經濟學系主任後,楊德才在原本已繁多的各類社會兼職事務外,又承擔起繁雜的行政管理事務,時間不夠用已成為他的最大困擾,盡管如此,他仍然還保持着兩三年寫1本書稿、每年發表2-3篇論文的寫作節奏。楊德才說 :“寫調研報告、寫文章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了,因為把自己獨立思考的研究成果寫進文章中,這是一名學者的本分,而在講台上講授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實踐心得,也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事。” 

最幸福的事

2003年,楊德才當選省政協委員。從此,他的人生軌迹裡,又多了一個倍感自豪的身份——政協委員。

“經濟問題往往是熱點問題,而熱點問題又跟國家發展、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名經濟學者,有責任也有義務把經濟學的專業知識和參政議政有效結合起來。”楊德才說,“當選政協委員,我很高興,因為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楊德才身上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政協委員不是榮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說,“不是拍拍手、鼓鼓掌就行,而是要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弊端和難點去發聲、去建言。”因此,楊德才特别重視兩會中的提案準備工作,從江蘇省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委員,連續17年,他每年至少向政協大會提交3篇以上的發言或提案,“要走出書齋,積極建言獻策,将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每年兩會期間,各類新聞媒體也特别喜歡約請楊德才介紹自己的提案或發言,有記者說:“楊教授的提案不僅分析問題一針見血,而且提出的建議也接地氣,特别切實可行。”高質量的提案背後是高質量的調研,隻有踏踏實實地用腳步去“實地丈量”經濟社會的發展,所提建議才能兼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盡管已經是一名“老委員”了,但直到今天,在參政議政工作中,從前期選題,到中期開展調研,再到後期撰寫調研報告和為報告論證提供服務,楊德才仍始終如一地親曆親為。“算下來,這些年的調研少說有七八十次。調研中,我們會清楚地看到,雖然中國各地的發展存在一些共性的東西,但各省卻又有各省的獨特情況。例如,現在我們已進入新時代,大家都在關注增長動能轉換與新動能的培育問題。但各省的經濟結構和優勢不同,以江蘇省為例,它既是制造業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因此在針對江蘇提建議時就可以圍繞科教優勢做文章,推動江蘇在未來的發展中将科教優勢轉為經濟增長的優勢。”

“解決問題求深度,反映問題加力度”,這是楊德才一貫堅持的參政議政态度,也正是這種求真務實的态度,他的建議多次被國家決策部門采納。至今,楊德才仍記得自己向省政協大會提交的第一份提案,“是關于農村稅費改革的”,他說,“千百年來,農民最辛苦,當時各地探索的農村稅費改革對降低農民負擔、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和農村經濟發展有着積極意義。”為此,他将自己的第一份提案瞄準“三農”問題,一次次地跑到田間地頭,與農民、鄉村幹部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搜集數據,最終提出了“減免農業稅,并進而取消農業稅”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2004年江蘇省農業稅稅率由原來的7%調減為4%,2005年全省免征農業稅。看到自己的建議影響到政府的宏觀決策,多年後楊德才仍記得當初的那份自豪,并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利用學者專長,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的決心,因為“這是人生中的最幸福的事。”


在楊德才的眼裡,利用各種機會去關心時政、參政議政已成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因為本職工作繁忙,所有的參政議政工作都必須要用業餘時間來完成,“5+2”、“白+黑”式的連軸轉成了他的工作常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楊德才借用顧炎武的名言表示,“政協不是名利場,我這麼拼,隻因為這裡有一個能幫助我實現人生理想的平台,能為普通百姓去發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楊德才說,要繼續勤勉工作,不負政協委員的使命與職責,積極通過政協這個平台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建言獻策。

201910月楊德才教授被江蘇省政協選為“新中國70年江蘇最美政協委員70人”之一時的專訪,見省政協編輯公開發行的《最美政協委員——7070人》一書)

------------------

 留言精選:

沈漢老師:精神可貴!史經融彙。筆耕不辍,德才兼備!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