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擦兒
闵凡祥1
春天裡,草木複蘇出新芽。鬥草,是為我童年最愛玩的遊戲之一。
我們老家那裡并不把鬥草遊戲叫作“鬥草”。“鬥草”太文雅,不是鄉村孩子們的語言詞彙。我們管它叫“擦兒”。
這個遊戲的核心内容是,在規定的時間内盡量采集到更多的植物(或葉子,或花兒),然後大家聚在一起一一比對,決出勝負。
遊戲的時間是随機的。隻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朋友湊在一起,願意玩兒,即可開始。
遊戲開始後,小朋友們各自發揮神通,搜尋各種“奇花異草”。尋到後就掐下一片葉子或摘下一片花瓣,置于掀起的衣角裡。搜尋範圍一般是小朋友目力所及的範圍,再大到喊聲所能及的地方内。等待覺得差不多了,其中較有權威的小朋友就會通過喊聲,叫大家停止搜尋和采摘,聚攏到一起,團坐在某家門樓下,或小溪橋洞裡,或村口大樹下。
“我有荠菜。你有嗎?”“我有!”“我也有!”大家就把荠菜放在當中的空地上。
“我有桃花!”“我有!”“我也有!”“我沒有。”有桃花者把桃花放在當中空地上,沒有者在面前自放一塊兒小石子或一節短樹枝,記錄自己輸了一場。……
鬥草結束,計算各自石子或樹枝數量,再扣減掉自家仍有的花草數量,最終石子或樹枝最多者為輸家。
輸家是要受懲罰的。于是大家把所有的草和花兒和到一起,選出力氣最大的小朋友執罰,雙手用力揉搓花草至其将要出汁,然後在輸家的小腿上用力來回擦,直到輸家小腿變成青綠色。
最後的這一擦,是遊戲的高潮,也是遊戲的結束。擦完了,大家開開心心地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隻是腿上留青的輸家,可能回家會挨老媽一頓“指責”。但更多時候,家長即使看到,也懶得說,因為這是孩子們的遊戲,家長也有過這樣的童年。
現在想來,“擦兒”還是孩子們識花認草的好途徑。在遊戲中能認知大自然。我今天的很多植物知識,就是在兒時的“擦兒”遊戲中習得的。
長大讀書了,讀到北宋詩人晏幾道“鬥草階前初見”句,才知道我們兒時玩兒的“擦兒”竟有着千年的傳承。再後來讀到曹雪芹《紅樓夢》中寫小螺、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人鬥草的文字,雖覺親切,但卻有隔閡。她們玩兒的觀音柳、羅漢松、君子竹、美人蕉、星星翠、月月紅……夫妻蕙啊,别說我們沒見過,就是連聽都沒聽說過。
1*作者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