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面燈·元宵節
闵凡祥1
元宵節,又名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重要日子,有的地方把這個節日作為農曆新年的結束。
我老家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偏遠之地,元宵節既無廟會,也沒有舞龍鬧獅、遊園看花燈。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過得不熱鬧。家鄉的父老自有他們樸實的過節方式。
正月十五這一天,吃過早飯,大人們就開始忙着包餃子做湯圓,孩子們則會找來一些高粱稭忙忙活活做起小船來。做好的小船要放上一盞燈,吃過晚飯放到池塘、小河或水庫裡去。
吃罷午飯,全家人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面燈。先要和面,面要有一定硬度,否則做的燈會癱掉。等面和好,感覺硬度也夠了,就開始做燈:一般要先做一個天地燈,這個燈要放在庭院的中央,送給天與地。取一塊面,把它揉好壓平,做成操場上跑道的形狀,在上面用擀面杖壓出三個凹陷,深淺大小如半個雞蛋殼,然後做燈芯,加上棉籽油。天地燈做好,接下來就做正月燈和家人出生之月的燈。這種燈做起來較簡單,取一塊面團揉好做成内空的圓柱體,看起來像小玻璃杯,再在杯沿上捏棱角。正月燈在杯沿捏一個棱角,出生之月的燈則是哪個月份(按陰曆計算)出生就捏幾個棱角。這些燈做完後,就要做龍燈:龍燈就是盤繞的面龍托着一盞沒有标志月份的面燈。母親總是能做得惟妙惟肖:龍鱗、龍角、龍須、龍眼,龍嘴裡要嵌上紅紙片,等放到鍋裡蒸好就有了一種鮮活的紅色。龍燈要放在糧囤和米面缸上,保佑家中米糧豐裕。爹則做一些諸如狗燈(放在大門口,意為守門燈)、水燕子燈(放在水缸中,祈佑家中有充足的水吃)、牛燈(祈福家中六畜興旺)和小刺猬燈(放到柴垛裡,祈望年年有柴燒)。
我們小孩子則在邊上打打下手,找一下高粱米粒、黃豆粒、紅紙和類似龍須之類的東西來給那些小動物嵌上眼睛、染紅嘴巴和挂長髭須。如果碰到面團有剩餘,我們就會央求大人們給我們捏幾個小兔子。
等所有的面燈都做好,就放進鍋裡蒸熟。在放入鍋時,每個燈中還要放上一粒黃豆。蒸熟出鍋之前,母親總是要仔細觀察燈底黃豆周圍的水珠,預測那年的雨水和豐歉。等到面燈出鍋晾幹,插上燈草加上燈油,以備晚飯後“上燈”。
以前,做完面燈後大人們還要用大白菜根、蘿蔔、紅薯之類的植物根莖做一些燈。這些燈一般是送到土地廟。
所有的燈要在晚飯前準備好。晚飯後,家中的男人們要先到祖墳上去送燈。小孩子圖熱鬧,也要跟去。回來後,母親便開始忙着“上燈”。把各個燈放到它們應該放到的位置上去。這時我和哥哥的任務就是趴在大門口,看着我們那兩隻可愛的小狗燈。爸爸在院子裡開始放煙花。等到燈燃到最旺,媽媽就會喊我們進屋,用代表我們每人出生之月的那些燈給我們照一下,一邊照還要一邊說些祝福和祈願的話。就這樣,年複一年,我們在母親做的面燈照耀下,一天天長大。自從十幾歲在外地求學以來,我已很少有機會在家中過元宵節。
每當在外地過元宵節,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想起母親,想起母親做的面燈,想起母親給我們照燈時的唠叨:“照照鼻子照照眼,照照眼睛看四方;照照嘴巴吃豬羊;照照身體保健康……”
1*作者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該文曾以“回憶面燈”為題發表在《bevictor伟德官网報》第 1023 期 2010-04-30《 南苑副刊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