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為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李小敏:關于學習和工作的幾點認識
文圖來源:北京西路瞭望
本文系李小敏7月7日在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幹部會議上的講話摘要,根據記錄整理。
在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時,我有一個強烈感受: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見證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且身處和工作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的曆史交彙期,既令人自豪,更催人奮進。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作為一名人大機關黨員幹部,不僅要把不負曆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作為自己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而且要把這個信念追求轉化成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實際行動。邁上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人大工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人大機關幹部的理論水平、法律素養、工作作風、業務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隻有适應這個要求、達到這個要求,才能做出不負曆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工作業績。在常委會黨組的領導下,研究室注重加強思想教育和規範管理,注意調動每個同志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團結協調、認真履職的良好氛圍,比較好地完成了各項重點任務,應當給予充分肯定。目标在前,尤需努力。借今天這個機會,圍繞學習與工作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學與用結合
無論做什麼工作,學習都很重要,都是第一位的任務,對研究室的同志來講尤其如此。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可能有的同志會講,我學習是為了完善自身并不是為了什麼運用。這是不對的,完善自身也是一種運用。在座的同志,大多是大學畢業以後參加工作的,在中學學習,主要是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使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在大學學習,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主要是學習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掌握正确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學習,主要是為了适應工作、勝任工作,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工作的成效。一個人不斷進步,工作越做越好,肯定是學習與運用結合得好。有的同志工作的基本面是好的,肯幹、不怕吃苦,但能力水平始終沒有明顯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與運用結合得不好。我這裡着重講的不是想不想學、肯不肯學的問題,相信研究室的同志都是想學、肯學的,而是如何學得好的問題。學得好與用得好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衡量學得好的一個主要标準,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把所學轉化為所用。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勤于學習,更要善于學習。
一是要有目的地學。為把牢方向學。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對總書記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要及時跟進學、持續深入學,領會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用新思想武裝頭腦、引領方向、指導工作。為把好大局學。隻有深刻理解中央的重大決策和省委的部署要求,隻有全面了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改革攻堅任務,我們才能在大局中找準位置,更好地融入大局、服務大局。為把握規律學。學會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分析問題,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問題,在把握本質、把握關鍵、把握規律中不斷提高工作質效。
二是要有重點地學。學習無止境,所以提倡多學,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有限,如果求多不求精,效果反而不好。要立足崗位學。除了共同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外,人大與黨委、政府、政協職責不同,學習應有側重;同在人大機關工作,研究室與其他工作機構、委員會職責有所不同,學習應有側重;同在研究室工作,各個處室之間的工作職責不盡相同,學習也應有所側重。沒有重點的學習與沒有重點的工作一樣,往往事倍功半。要帶着問題學。工作總會碰到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工作就是解決問題;自身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努力解決,解決了才能做好工作。人大機關不少同志尤其是調研處、綜合處的同志都具有一定的文字工作能力,近年來文稿質量也有提高,但以高标準衡量還存在差距和不足。有的材料思想性不夠、缺乏深度和真情實感,結構不夠合理、各部分各層次咬合不緊,文字人為雕琢的痕迹比較重、不夠平實和自然,等等,既有共性的問題也有個性的問題,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認真加以解決。要即用即學。平時學習積累很重要,用時集中學習也不可少。接受一篇文稿的起草任務,首先要把中央及省委的相關要求搞清楚,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搞清楚,把我省以及外省的相關做法情況搞清楚,把已經做、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搞清楚,在此基礎上,經過比較深入的分析、比較系統的思考,真正弄清楚寫什麼、怎麼寫。不下這番功夫,怎麼能下筆?
三是要有感覺地學。讀同樣一本書,不同經曆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小時候背唐詩,隻覺得朗朗上口,沒有往心裡去,現在再讀,會産生内心的共鳴。大凡做事,都要找到感覺,學習也一樣。有感覺地學,才能學得進、入得深、悟得透。感覺并非先驗之物,主要來自社會實踐。現在,承擔文字工作任務比較多的年輕同志,最缺乏的是實際工作經驗。講起來同志們在研究室工作,但大家一年有多少時間在調查研究呢?一方面,具有比較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同志往往不專門搞文字工作;一方面,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往往又沉不下去,這就是我們當下面臨的一個困境。擺脫這個困境,作為個人,我們要強化自覺意識和自為實踐,抓住一切機會用心體察、用心體悟,豐富自己的感知,找到自己的感覺。相比較個人,在這個問題上,領導者、組織者負有更大的責任,既要在内部營造幹中學、學中幹的良好氛圍,又要創造條件讓大家走出去、沉下去,從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能量,在實踐中增進情懷、升華境界。
二、手與腦并用
文章是寫出來的,也是想出來的,動手與動腦都重要,須并用。起草一份文稿,是動手與動腦交替的過程,動腦不夠或動手不夠都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動腦不夠,動手往往就是“硬寫”。而“硬寫”的結果,要麼空泛,形式大于内容,言之少物或者言之無物,本來做的是幹飯,卻做成了稀飯;要麼拼湊,東抄一段、西摘一段,有的稍加改動,有的改也不改,看似有内容,實則沒有自己的東西;要麼累贅,一個詞能夠表達的非要疊加幾個詞,一句話能說清楚的非要贅加幾句話,一段話能講明白的非要再加上幾段,層層疊疊、拉拉雜雜,讓人看得累。現在有個熱詞叫“内卷”,我看“硬寫”有幾分這個意思。
而動手不夠,即使動腦想也想得有限。如果說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那麼動手就是輔助思想的工具。借助動手,思想才能更好凝練,将比較雜亂的想法條理化,将比較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将比較冗贅的想法簡潔化;思想才能更有深度,從有些片面到比較全面,從有些失準到比較精準,從有些膚淺到比較深刻;思想才能更趨完善,由不夠系統到比較系統,由不夠貫通到比較貫通,由不夠嚴密到比較嚴密。動腦不動手,就如同一隻擺渡的木筏不是用竿子撐而是用手劃,失去了一個有效的工具。這是一個很明白的道理,卻容易被忽視,有些人即使意識到這個問題,也因為工作标準降低等原因而不願這樣做。于是,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可以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表現為:從事文字工作時間不長比較年輕的同志,往往承擔了大量的文稿起草任務,由于工作閱曆不夠豐富加之任務比較重,在許多情況下,動手比較多,動腦相對比較少,一些材料就是這樣“硬寫”出來的;而從事文字工作時間比較長尤其是擔任了一定領導職務的同志,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動手越來越少,到後來能講個提綱大概、幫助改改就已經很不錯了,這雖然可以理解,但不能不說這是一些文稿質量不夠高的一個原因。其實,即使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也要區别不同情況,該動手時還是要動手。全局性的重要材料,不僅要組織起草,而且要參與進去,該動手改的動手改、該動手寫的動手寫;臨時交辦的急用材料,時間緊要求又高,就不能按一般程序走,要主動介入、直接動手,在規定的時間拿出像樣的文稿;至于心得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作為有文字工作基礎的領導同志就更不應該讓别人代勞。如果隻動嘴不動手,不僅影響工作質量,自己的那點功夫遲早也會退化丢掉。再進一步講,分管文字工作的領導同志需要動手和動腦,難道分管其他工作的領導同志就不需要動手和動腦嗎?同樣需要,隻有程度不同,沒有本質區别。一個人經曆的崗位比較多、經驗比較豐富,這當然是長處、是優點,但也不能絕對化。有經曆、有經驗,主要說明有資曆。資曆與能力水平有密切關系,并且是正相關,但資曆不等同于能力水平;資曆與工作實績有密切關系,并且是正相關,但資曆也不等同于工作實績。看一個幹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實績,不能隻看經曆了多少崗位,關鍵是要看在每一個崗位上到底幹得怎麼樣。有的同志經曆的崗位比較多,但是在每一個崗位上幹得都不怎麼樣;而有的同志經曆的崗位相對少一些,但是在每一個崗位上幹得都很出色,兩者相比較,誰優誰次不是很清楚嗎?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是因為能比别人站得高一些、想得深一些、看得清一些、抓得準一些,這就既需要動腦,用心學習、用心思考、用心謀劃,又需要動手,把所思所想所謀深刻化、明晰化、具體化。沒有這樣的要求,不做這樣的努力,想問題、辦事情就會流于庸常。具體到講一個話、作一個報告,不能都要求領導自己動手去寫,這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但依據其重要程度,動腦并适當地動手還是應該的,否則這個講話、這個報告就很難體現應有的站位和水平。昨天,我們去看望陳煥友老書記,也是我們人大的老主任。陳老今年87歲,有着67年的黨齡,今年四月份以來因病一直住院治療。一個多星期前,省委給50年以上黨齡的老同志頒發紀念章,請他參加并代表老同志發言,陳老欣然答應。辦公廳為他準備了發言稿,他告訴我,這個稿子寫得不錯,但是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願,他就親自修改并加了一段話。病床前年近九旬的老領導戴着老花鏡動手改寫自己的講話,此情此景讓人感佩。
三、穩與進統一
穩中求進是黨和國家工作的總基調,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标任務作出的重大判斷、重大決策、重大部署。人大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穩中求進不僅是地方人大的重大責任,也是地方人大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穩中求進,本質上是處理穩與進關系、把握穩與進統一的問題。對此,要結合職能和工作做具體的解讀,具體才能深入,具體才好實踐。體現在人大工作上,我認為至少有這樣三個方面:
一是合而有特。人大開展各項重點工作,首先要合乎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合乎省委的決策部署,合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乎人民群衆需要,合乎法定職責、法定範圍、法定程序。同時,要立足于人大職能求特色,着眼于服務大局創特色,凸顯人大工作的特色優勢,發揮人大工作的特有作用。隻有合得好,特才有前提、才有意義;隻有特得好,才能更有力地合、更有效地合。具體到人大機關,各工作機構、委員會也都要處理好合與特的關系。比如研究室的工作,既要貼合常委會黨組的部署要求,貼合全局性重點工作的需求,不能偏向偏移,不能若即若離,又要從更好發揮職能作用出發在做特色、強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不同于其他工作機構、委員會的特色做法,打造同級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工作的特色品牌。
二是準而求新。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強,對準的要求很高。不管在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都要準确把握中央及省委的相關精神,準确把握法律和政策的相關規定,力求看得準、做得準、抓得準。在此基礎上,要求新、要創新,拓寬思路需要創新,破解難題需要創新,完善制度需要創新,打開局面需要創新。準是原則和方向,隻有準确理解、準确把握,我們才能始終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新是動力和活力,隻有善于創新、不斷創新,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在婁勤儉書記帶領下,我們常委會的工作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謀劃和推進的。我希望人大機關的各個部門都要強化準而求新的意識,努力把工作提高到準而新的水平。抓工作是這樣,寫材料也是這樣。現在有的材料寫得好,好就好在既把握得準又有新意。遺憾的是,這樣的材料并不是很多。有的材料講的都是對的,看似沒有什麼毛病,但最大的毛病是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缺乏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答,講道理大而空,講工作老一套,于自己是簡單的重複,于别人是貧乏的供給;有的材料脫離基本的東西一味求新,表達意思不正确,用詞造句比較随意,這種失去準度的新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所以,做到準而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機關同志尤其是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付出艱辛的努力。
三是實而争先。争先是難能可貴的,不想争先的集體難成一個優秀的集體,不想争先的幹部難成一個優秀的幹部,甘于落後的集體必然流于平庸,甘于平庸的個人必然淪為落後。而争先,須以務實為本。隻有謀得實、做得實,才有底氣争先,才有資格争先。有的地方、單位争先喊得多、做得少,沒有做多少實際工作卻提出過高的目标。有的處在第三方陣,不是想着如何通過努力進入第二方陣,而是提出要迅速邁入第一方陣;有的處在第二方陣,不是想着如何通過努力進入第一方陣,而是直接提出要當排頭兵。我一直認為,一個地方可以加快發展,但要慎提跨越發展,更不宜提突飛猛進式的跨越發展,因為缺乏基礎條件支撐的跨越,往往伴随的是漂浮的作風,帶來的是口惠而實不至的結果。江蘇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江蘇的基礎條件所決定的;同樣,人大工作走在前列,既是應該的,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關鍵是要把工作做實。我們常委會及機關各部門都要務實創新,多想一些實實在在的招數,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把走在前列的步伐邁得更穩更實更好。我也希望,研究室保持埋頭實幹的作風,不斷提高、不斷進步,走在人大機關的前列。
(李小敏為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