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bevictor伟德官网舉行2021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為今年畢業的3000餘位本科生送行。校黨委書記胡金波出席并寄語畢業生無論走到哪裡,都應善于學習、敢于擔當、勇于創新,校長呂建做題為明德報國敦行立世的主題演講,校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談哲敏宣讀《關于頒發2021年bevictor伟德官网青苗獎的決定》《bevictor伟德官网關于通報表揚2021屆志願服務西部畢業生的決定》。儀式由副校長王志林主持。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bevictor伟德官网2012屆校友袁輝分享了自己的求學與支教經曆。母校的包容寬厚,激勵我忠實地做自己;母校的溫柔體貼,給予我有益的心靈慰藉;母校的大氣磅礴,指引我舒展雙臂、執着遠行。袁輝表示,勤奮勞作有時不必然産生豐碩之果,能夠勤奮勞作本就是對人生的犒賞。他勉勵畢業生們始終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放眼長遠,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袁輝發言
校友代表袁輝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校友:
大家好,我叫袁輝,現在在湖北恩施的山村學校支教,很高興參加母校2021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更榮幸能作為校友代表發言。
回到南大校園,行走在熟悉的樓宇間,那些美好的記憶場景潮水般地湧上心頭,仿佛自己未曾離開。
我是2007年9月進入南大曆史系讀書的,說來非常慚愧,那個時候,初入大學的我顯得特别幼稚,内心叛逆,神情憂郁,自閉寡言,對外間世界和自己常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整個大一上學期,我過得似是而非,始終沒有找到生活的重心,期末考試,我把體育考卷撕了,其它科目的考試也多交了白卷,最後就差要退學了。
幸運的是,當時曆史系的陳謙平、張生老師和羅曉翔老師謙和、可愛又有耐心,他們及時約我談話(我至今還記得地點),見我第一句話竟然都是誇我長得還行,張老師還說我文章寫得不錯,這讓準備同他們擺弄口舌、辯論一場的我措手不及。這件事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南大老師們的溫暖和善意,自己也默默做了反省,逐漸調整心态,努力讓自己融進大學生活。
其實,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幸運,總在重要的時刻得到眷顧。我出生在蘇北沂河邊的一個村莊,小的時候,放學早、作業少,自由自在的時間特别多。我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到塘子裡釣龍蝦、捉魚,去河中凫水,在田裡摔跤追逐,玩累了,便躺着,在沙灘上或草垛邊,久久凝望無窮無盡的遠空,無憂無慮,無牽無挂。
14歲那年,我離開家鄉和家鄉的河,跟随家人到城裡生活。後來,我順利地考上了徐州一中,在那裡,我讀到不少有趣的好書,訂閱了幾份時政報紙和經典雜志,我還當了三年班長,有機會為同學們服務,而去山村支教的夢想,大概就在那些不經意的時光裡發端、醞釀。高考,我超常發揮,幸運地得到一個不錯的分數,被bevictor伟德官网錄取。
在大學讀書的我,普普通通,多數時間在上課、泡圖書館,偶爾在寝室高聲朗誦詩歌,不時約上幾個同學騎車遠行,我從不玩電子遊戲,也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幸運的是,在南大,你即使想做個最普通的人,也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壓力。
大三的時候,也就是在仙林校區讀書時,我曾給大學裡的朋友發送自己編輯制作的手機雜志《曆史上的今天》,整整發了一年,從未漏過一天,我還把它們打印出來、裝訂成冊,送給幾個好友。
我還記得,那時常被班長郝沛然拉去在各種晚會上表演節目,回看當年的視頻時,我發現自己竟然是閉上眼睛在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十分誇張,哈哈,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不過,仔細想想,這些難得的上台表演機會,其實也磨練了自己的臉皮。
大學的日子走得飛快,幾年一眨眼就沒了。畢業聚會那天,我哭得稀裡嘩啦,我把班上每個人都抱了一遍,與親愛的老師、同學,以及心愛的女神,就此别過。
本科論文答辯的時候,我侃侃而談,大家都在笑,因為我的論文寫得太扯,洋洋灑灑80多頁。王濤老師說這論文再加點内容就可以出書了,于文傑老師說這論文更像是社會學論文,于老師還問我找工作沒,我說沒有,于是答辯結束後他即刻為我寫了封推薦信,要我去某家雜志社上班,不過,那時候我一心暗暗盤算着去村裡支教,婉拒了于老師的好意。
我選擇的支教第一站是四川小涼山,去了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那兒的校長沒要我,剛出來就碰壁,但我沒有灰心。後來我又去貴州溜達了一圈,幾經輾轉,我來到湖北巴東的一處高山學校—姜家灣教學點,當地教育部門聽說我是南大畢業的,欣然同意我留下,那一刻,我開心得差點兒哭了出來,終于有人要我了!
支教生活開始略顯艱難,但也很有意思:落腳不久,我總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孤單,學生放學後,學校裡隻有我一個人,幸好我遇到了一隻流浪狗,我常扔東西給它吃,它竟跟着我不走了,後來我們相依為命,形影不離,馳騁山林;我住的地方比較潮濕,身體不适應,到處長濕疹,每天有空就抓癢;教學點沒有水,我得提着桶到附近村民家讨要,村民們極其熱情,他們主動幫我灌滿水,又給我倒茶,給我烤玉米、紅薯、白果吃,冬天他們殺了豬,紛紛請我去吃殺豬飯,邀請的太多,我的檔期排不過來,吃豬肉吃得精疲力竭……
教學點隻有學前班和一二年級,學生不多,都很可愛,初次見面,我俯身和他們一一握手交談,尋姓問名。
初來乍到,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向當地村民學習、向教學點的譚老師學習、向孩子們學習,學說方言、學習他們接人待物的方式、學習他們的熱情與樸素。盡管會有人不理解,會有人譏諷,會有人懷疑,但當我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每個孩子都照顧好的時候,那些不解、譏諷和懷疑自會煙消雲散。在基層工作,臉皮厚實點、心胸放寬點最好,把吃虧當成磨練,把困難當作機會,忍辱負重,埋頭苦幹,我們才可能有進步,才可能獲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山裡的孩子大多由祖輩照料,他們的父母多在外務工掙錢,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趟,不少孩子隻有父親,或隻有母親。我走村串戶,訪遍每個學生家庭,盡可能為生活相對困難的孩子尋求幫助。
村裡有個叫青青的孩子,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她隻在教學點讀過幾天書,多次骨折後,醫生不讓她再下地行走。這個情況我既遇上了,便責無旁貸,我決定為青青上門送教,每周至少保證十個小時。青青家位置偏僻,去那裡要走很遠的山路,為節省時間,我攢錢買了一輛二手摩托,尤其是後來我到另外一所學校支教後,這輛破摩托大大派上了用場。不過,冬天,高山上道路結冰,我隻能步行去她家,為不耽誤教學進度,即使大雨大雪天,即使步走兩個多小時,我一樣準時到崗。給青青上課,并沒有報酬,我也不需要,看到青青的成長和進步,我便滿心歡喜。青青還是一位制作手工藝品的小能手,讀五年級時,她的作品就在巴東春節晚會上獲得關注,幾十件作品被搶售一空。青青心思細膩,她還經常寫詩,在北京中央電視台錄制節目的現場,她曾深情朗誦自己寫的小詩,把央視的主持人們都打動了。我陪青青讀了6年書,從一年級直到她小學畢業。我是她的老師,但她也是我的老師,她的堅韌、樂觀時常感染、激勵着我,他對大自然那些花鳥蟲魚的敏銳、獨到觀察,也啟發着我要做一個更為用心、細緻的人。現在,青青的身體狀況已經穩定,她在初中讀八年級,她媽媽每天陪在學校照看她,生活中她平靜快樂,學習上她一騎絕塵。
離開姜家灣教學點後,我去了白沙坪小學,在那裡服務了近6年。為了鍛煉自己,我在學校主動承擔接近兩個老師的工作量;為了增強教書本領,我常抽空去附近的中學問别的老師要課上。那個時候感覺自己有使不完的勁,勞動已然成了我的需要。
我常想,一個孩子通過學習掌握許多知識固然是他在學校的要務,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情感、視野、體力、創造力、想象力和身心健康是否通過學校教育而有所增益。習近平同志2015年10月在英國的一家孔子學院演講時說到:“中國的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玩,不是件小事,會學又會玩,張弛有度,豈不更好。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在學習課本知識方面都有好的天份與可能,記得當時白沙坪小學有個學生,我叫他“小棉花”,“小棉花”做不好作業和考試題,他總被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後頭,不過他的身體特别靈巧,我帶他去爬樹,他像猴子一樣矯捷,三兩下就蹿到了樹頂,後來我們舉辦了爬樹比賽,他不出所料地摘得桂冠,我們給他發了獎狀,還訂做了一個獎杯,刻上“2018年度白沙坪小學爬樹之王 小棉花”,送給他,全班人一下子都圍攏過來,從沒得過獎狀的“小棉花”開心極了,我也為他感到驕傲。我想,鄉村的教育應有自己的倔強與特質,應立足于泥土和草木,完全沒必要追趕城市那花裡胡哨的腳步。
可能是因為長期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容易快樂了。現在的我住在學校的山景房裡,每天日出聞鳥鳴、日落聽蛙聲,山中綠樹蔥郁,田頭百物競生。課餘時間,我喜歡站在窗前靜靜發呆,凝望遠空;喜歡登山遠足,擁抱自然;喜歡和村民們交往,同他們促膝長談;更多的時候,我喜歡看書,沉浸其中,卻漫無目的。總體而言,我的支教生活簡單而有力,自由而有序,平淡而有趣。
從做公益的角度看,我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也乏善可陳。很高興看到母校的研究生支教團來到巴東,接續支教,扶貧助困。很高興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到鄉村扶貧和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我想,我們生存的這個偉大國度和嶄新時代定然不會辜負那些用心默默耕耘者,但我們是否也應該有這樣寬宏的思考:勤奮勞作有時不必然産生豐碩之果,能夠勤奮勞作,本就是對我們人生的犒賞。
以志願者身份支教那麼多年,我做的都是小事情,完全談不上功成名就,僅按收入水平看,我怕是處在社會底層,有時自己也會想到身邊人和社會輿論的期待,但就像一位詩人說的:“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能夠實現自己少年時代的夢想,能夠通過自律地勞作獲取精神自由,能夠陪伴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從中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樂趣,我心滿意足,無怨無悔。
此刻,我無比感念母校bevictor伟德官网,是她為我注入了長新的精神血液:母校的包容寬厚,從來激勵我忠實地做自己;母校的溫柔體貼,一直給予我有益的心靈慰藉;母校的大氣磅礴,始終指引我舒展雙臂、執着遠行。
最後,願各位即将結束本科生涯的朋友們始終樂觀地面對生活,放眼長遠,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我的發言結束了,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