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7日,德國冶金考古學家ERNST PERNICKA訪問我系,并在我系會議室舉辦了“西亞和中亞的古代冶金”講座。講座由張良仁教授主持。雖然是周末和假期,來自系内外的研究生16人參加了講座。
人類最早利用天然金屬,後來通過采礦和冶煉來獲得金屬。由于地球上礦産資源分布不勻,所以很多地區的社會通過貿易來獲得金屬,用于制造它們需要的裝飾品、工具和武器。因此金屬生産和貿易是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冶金考古的重要研究課題。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冶金考古學家,包括ERNST PERNICKA本人,發掘了伊朗的一處冶煉遺址,烏茲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兩處錫礦遺址。最近,他們又在哈薩克斯坦東部發掘了幾處錫礦遺址。本次講座介紹了這幾次發掘工作的成果以及最近的有關土庫曼斯坦出土的公元前三千紀金屬器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次講座還介紹了利用鉛同位素尋找含錫金屬器的礦源問題。
ERNST PERNICKA教授現為德國海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活躍在歐洲、美索不達米亞和中亞,從事古代釉陶、金屬器的分析和礦源研究。迄今為止,已經合編14部著作,發表400餘篇論文,是國際著名的冶金考古學家。他近年發表的利用錫同位素尋找礦源研究是冶金考古界的前沿成果。PERNICKA教授和夫人此次訪華系北京科技大學陳坤龍教授邀請,訪問我系也由陳教授安排。在南京期間,他們參觀了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館和中華門。(張良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