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總編輯葛承雍教授來我系講學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4-07-04 05:09:46訪問量:1

    2014年7月1日,國家文物局文物編輯委員會副主任、文物出版社總編葛承雍教授應曆史系邀請,于曆史系大會議室舉行名為“胡人的眼睛:唐詩與唐俑互證的藝術史”專題講座,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飨宴。

 

 

    首先,周曉陸教授緻發言詞,贊揚葛教授的敢于突破的學術創新精神,并向觀衆們介紹葛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在同學們的期待中,葛教授侃侃而談:文物學是一門非常難的學問,在考古挖掘的基礎上要進行解讀,需要學者有深厚的學識和廣博的文獻功底,唐詩與唐俑的獨到對接和交彙印證,是目前學術前沿進行“史詩互證、以圖證史”的拓展,唐詩與唐俑對胡人眼睛的描繪,是胡漢文化最醒目的區别标識,既是文人與工匠的藝術映襯,也是中古社會史詩氣象的契合。

    唐人對胡人眼睛的觀察,可以體現在文學上和工藝品上。詩人形容胡人的眼睛,常用“綠”字,如岑參的“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而胡俑雕塑中對胡人眼睛的刻畫藝術更是體現了我國古人高超的技藝,栩栩如生。胡人形象尤其是眼部的刻畫,也直接反映了胡漢交流中漢人對胡人的态度。葛教授通過大量胡俑文物圖片給同學們帶來直觀感受和視覺沖擊,我們歎服從北朝到隋唐的雕塑工匠的藝術悟性,詩歌與陶塑的結合,給了我們跨文化交流的認識,更給了我們感悟的有曆史記憶的藝術力量。

葛教授從唐詩與唐俑為切入點,為我們講述了胡漢交流波瀾壯闊的文化史,實際上,大到國家政治,小到民風民俗,都會留下曆史的烙印,近代著名曆史學家陳寅恪先生亦曾撰文關注過“狐臭”和胡漢區分的聯系,而唐俑中一個源于希臘胡俑武士頭戴獅皮帽,在中國逐漸被民間吸收為兒童戴的虎頭帽,我們不得不驚歎曆史的魅力與奇妙。

    雖然已步入七月,仍有不少“學霸”留守校園,積極參與講座活動,讓老師們大為感動。葛教授精彩幽默的講座結束,同學們踴躍提問,互動良好。最後,由周學鷹教授總結講話,伴随着陣陣掌聲,講座圓滿結束。

    “胡人的眼睛”不單單是一個人種的話題,涉及到審美标準的變化,也是東西方跨文化的問題,本質上是民族心理深處的文化差異。這些曆史上奇妙的音符,共同組成了一曲悠揚的華夏文明協奏曲。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