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領域的新建樹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07-09-29 09:40:41訪問量:0

最近,李良玉教授出版了他的新著《李良玉曆史研究與教育文遜》(以下稱文遜)。這是他的第五種獨立著作,也是他在史學理論、中國當代史研究和博士生培養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和貢獻。

《文遜》關于史料學的六篇論文,是作者為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講授史料學講稿的部分内容,這本身說明了作者講課是認真的,所講内容是自己深入研究的成果。這些論文,在史料學的内容、方法以及關于史料的分類、鑒别、利用等一系列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系統意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史料學知識體系。

《文遜》所建立的史料學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内容: 在史料學水平與史學研究水平的辨證關系方面,作者提出,史料學就是關于分析和運用史料的知識方法和對某些領域史料的研究,研究人員的史料學水平與史學水平是統一的,互相融會、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這種一緻性,體現在收集史料是進行史學研究的前提;史料學水平是研究人員解釋曆史現象的前提;對史料的解釋利用受研究者史學觀念的支配;利用史料的水平是衡量史學成果的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标等四個方面。所以,作者肯定,史料學是曆史學的核心内容。 在史料分類的标準方面,作者分析研究了前人關于史料分類的幾種看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作者指出,按照史料的文字類型、物質類型和原始性區分史料,有它們的合理性,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依據史料的社會屬性,也就是按照史料的不同起源、社會功能及其對于史料價值的影響來區分不同性質的史料。在對史料的具體分類方面,作者提出可以把史料分為文獻、檔案、報刊、回憶錄、前人著述、聲像資料;遺址、遺迹與器物;口碑資料與鄉例民俗等八種。這個分類方法,是關于史料分類方法的新發展。它把所有曆史上遺留下來的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直接産物的文字資料歸納為文獻,提出了與曆史文獻學和文獻編目學不同的關于文獻的新概念;提出了前人存世的史學著作是一個史料類别;當代大量出現的聲像資料是帶有新的時代特點的史料;口述資料、鄉例民俗等生活形态化的資料是必須大力開發的史料源等,作者的分類方法,具有很大啟發性。 在史學觀念與史料學的關系方面,作者指出了科學的史學觀念對于提高史料學水平的巨大價值。作者一再強調研究人員的史學觀念與利用史料之間存在互動的關系,全面的史學觀念來自于曆史學知識、新史料的發現、現實生活的經驗和整體文化素養四個方面。它對于史學研究的意義體現在七個方面,其中包括對史料的認識和理解。 在對各類史料的讨論方面,作者提出了所涉各個類别史料的基本定義和解釋。 在如何鑒定、分析、利用史料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學術方法。作者指出,八種不同類型的史料之間,在史料的起源、屬性和對曆史的影響力方面,它們有三點不同;而在史料的起源、屬性和價值方面,它們又有三點相互交叉的性質,因此,不能站在絕對的立場上看待。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史料學分析方法,包括核心史料和關鍵史料的概念、史料價值的五點相對性分析、史料反映的史實具有主體史實與派生史實的區别等學術範疇;關于研究史料必須正确處理的八種關系、利用史料必須注意的八個要點、考實文獻的七點必要、利用檔案中常見的七種問題;關于回憶錄的九種不同類型,回憶錄對于史學研究的六種價值,利用回憶錄必須注意的四個問題;關于前人著述的内容和正确利用這類史料的三種方法,等等。總之,《文遜》改變了通常單純介紹史料的傳統局限,把史料學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當代史研究是《文遜》作者最近幾年來着手并且指導研究生大力開拓的學術領域,本書收錄的有關論文,突出地顯示了作者的全新的曆史觀念和對當代中國曆史的革新認識。作者反複強調要用整體的曆史觀、生活的曆史觀、大文化的曆史觀和批判的曆史意識解釋當代中國的所有人物、現象和事件,毫不動搖地堅持曆史學的實證性,十分注意發現曆史發展中的制度因素。作者對建國初期接管政策、财政金融政策與土地改革的研究,對當代農民問題、女性解放問題的分析,對當代有關史事的考訂,具有開拓的性質。

《文遜》中“博士生學業指導意見”、“博士生讀書與讨論會”、“文化散論”、“博士論文介紹”等欄目收錄的文稿,是作者在指導博士生學習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原始材料,它們集中反映了作者有關博士生教育的觀念、方法和成果。 作者關于博士生教育的觀念是實事求是的。比如,博士論文的質量,是衡量導師的指導水平,甚至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博士論文質量的根本标志,是按照學術規範研究和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選題是決定博士論文品位的關鍵;教師關于史學教育的相關思想、理念、手段,是曆史學的重要知識方法;應該注意養成優良的學術傳統,堅持人文素質與科研素質并重,做到遵守學術規範與發揚學術個性的一緻;導師的作用,應該體現在用統一的學術範式、風格和水準培養學生,而不是任其自流、零打碎敲等,不僅有的放矢,而且切實可行。 在對博士生的具體學習指導方面,作者非常重視讓學生接受整體校園文化的熏陶,借鑒多學科的理論,汲取老師們同學們的信息和經驗,實現“現代與傳統的銜接,師道與學統的交彙,個人與時代的融合”。通過定期舉行的讀書會、讨論會、報告會,交流學習心得,開展學術批評,增長見識,拓展視野。運用舉辦學術專欄文章的方法,進行寫作博士論文的前期訓練。作者提出并經同學讨論而制定的一些讀書規範,比如《博士論文基本技術規範》、《博士論文初稿修改階段注意事項》、《博士論文答辯須知》等,不僅對同學的學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使之有章可循。

《文遜》收錄的“博士生文稿批語”,是作者在指導同學學習過程中批閱作業、修改論文、審閱開題報告和博士論文初稿所寫下來的文字,共有十多萬字,是從作者的相關文稿中節選出來的,更多的文字本書沒有收錄。這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指導學生所付出的心血。對于老師來說,這是一種耗時間,耗精力,耗神思的事情。但我想,對于同學來說,它們肯定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許,作者所指導的同學的博士論文,能夠以《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學術文叢》的名義出版叢書,正是一份順理成章的結果。我與李良玉教授都住在港龍園,承他以《文遜贈我,讀後很有收獲,故撰寫書評,推薦老師們、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本書。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