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臣:東方主戰場的不朽豐碑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5-12-07 11:53:33訪問量:3

 

美蘇軍隊在抗日戰争中消滅了大量日軍,加速了日本的敗降,功不可沒,但美蘇殲滅日軍主要是在戰争後期,此時日軍已成疲憊之師,強弩之末,兵力大多是匆匆拼湊而成,失去了戰鬥力,或無戰鬥意志,這與中國軍民在戰争初期消滅的日軍精銳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日德意發起,世界各地60多個國家相繼卷入,形成東西方兩大戰場,中國的抗日戰争居于東方主戰場地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作出了巨大貢獻,具有炳彪史冊的曆史功勳。

第一,太平洋戰争爆發前的十年,中國孤軍抗戰,是消滅日軍的唯一戰場。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前,日本侵華分為兩個階段。1931—1936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後占領中國東北地區;1937—1941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逐步占領華北、華中及華南大片地區。在第一階段,中國軍民在白山黑水之間,在古老的長城沿線,奮勇進行局部抗戰,至1936年7月,日軍在東北“戰死、病死、受傷、凍傷者達17萬人以上”。另據日本官方資料,日軍在“滿洲事變”中戰死人數為17176名。在第二階段,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組織兵力,與日軍先後進行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随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上高會戰、晉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數次會戰,粉碎了日軍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中國共産黨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戰術,取得了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據統計(日本靖國神社資料),1937—1941年間,共有191250名日軍死于中國戰場。

第二,太平洋戰争以後,中國仍是消滅日軍的主戰場。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并向美英宣戰。12月10日,日本政府決定:對美英戰争及今後可能發生的戰争,包括“支那事變”在内,統稱為“大東亞戰争”,中國的抗日戰争由此進入第三階段。這一時期,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總和。1941年12月,中國各地抗擊日軍(包括關東軍)35個師團,計138萬人,占日本陸軍總人數的65%。1942年,日軍在華北、華中的兵力達55萬餘人,其中用于鞏固占領區的約有33.2萬人。到1943年12月,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兵力由1941年12月的10個師團增加到23個師團,但中國仍抗擊着日軍39個師團,約128萬人,占日軍師團總數的55%。1944年4月,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援助東南亞日軍,實施“一号作戰”,五六十萬日軍向豫湘桂地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國民黨軍雖然節節敗退,但仍堅持抵抗了八個月。據靖國神社資料,日軍在太平洋戰争期間(1941—1945),共戰死2133915人(包括中國戰場)。另據戰後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1931年至1945年,死于中國戰場的日軍總數達711100人,其中東北245400人、其他地區465700人。可見,中國的抗日戰争,對日軍特别是陸軍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三,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作出了重要貢獻。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向日德意宣戰,與美英蘇等國協同作戰,成為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一員。從1942年4月起,中國先後為盟國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陽、衢州等空軍基地,以轟炸沿海日軍船艦及東京等戰略目标,支援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對日作戰。中國還為美國提供了7.4785億美元的桐油、錫礦和鎢礦産品;為英國提供了1.148億英鎊的農礦産品。當時,羅斯福高度評價中國的抗戰作用,他認為:“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日軍因此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日軍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夾擊,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并埃及,切斷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1942年3月,應英國政府要求,10餘萬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取得了仁安羌等戰役的勝利。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中國軍隊在滇西和緬甸北部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殲滅日軍16萬餘人。中國政府在國内抗戰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開辟了海外戰場,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打亂了日本和德意戰略配合的意圖。中國的抗日戰争,還使蘇聯免除了後顧之憂,支援了蘇聯的對德戰争。斯大林曾經表示:“隻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在蘇德戰争中,正是因為中國戰場拖住了關東軍主力,牽制了日軍的“北進”,蘇聯才能放心把遠東百萬兵力不斷西調,西伯利亞成為對德作戰的後方基地。

第四,中國人民在二戰中受壓迫最深,抗戰損失最為慘重。日本侵華期間,中國大片地區淪為戰場,人民慘遭戰禍,生命财産損失甚巨。1932年3月,日本建立僞滿洲國,對東北地區實行殖民統治。其後,又分别在1937年12月及1938年3月建立“臨時政府”和“維新政府”, 控制華北及華中地區,并最終于1940年3月扶植成立汪僞政權。日本對外侵略期間,在他國建立新的“國家”,僅“滿洲國”一個,這個“國中之國”長達14年之久。日本統治東北期間,為“集村并屯”,制造了多次慘案;在華北,日軍實施“三光政策”,制造無人區;在華中及華南地區,日軍實行“掃蕩”與“清鄉”,其中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世界。日本侵華期間,中國人民流離失所,陷入苦難深淵。據不完全統計,14年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蘇聯在1941年到1945年衛國戰争期間死亡約2700萬人,美國共有40多萬人在二戰中喪生,英國有27萬人在二戰中死亡。相比較而言,中國軍民在反法西斯戰争中承受的損失最為慘重。

第五,中國的主戰場地位,離不開盟軍的支持。在抗戰初期,中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37年10月,250餘名蘇聯空軍赴華作戰,到1941年6月蘇德戰争爆發前,在華蘇軍飛行員約2000人,其中約200人戰死。蘇聯還向中國政府輸送飛機、坦克等軍用物資,并于1938—1939年先後三次提供約3億美元的貸款。1941年3月,美國宣布《對華租借法案》,改變孤立主義政策,開始取代蘇聯成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援助者。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陳納德以私人名義,在美國招募了100多名飛行員和機械師,組建“志願航空隊”赴華參戰。1942年,中美共同開辟“駝峰航線”,向中國運輸了大批戰略物資。英國、法國等國家也以不同方式向中國提供了經濟及軍事援助。在中國的抗日隊伍中,還有來自越南、加拿大、印度以及德國、羅馬尼亞乃至日本的反戰人士。1945年8月,蘇聯紅軍對日作戰,以傷亡3.2萬餘人的代價,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日軍60.9萬人。8月6日、9日,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其後直接占領日本本土。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廣播“終戰诏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這裡必須指出,美蘇軍隊在抗日戰争中消滅了大量日軍,加速了日本的敗降,功不可沒,但美蘇殲滅日軍主要是在戰争後期,此時日軍已成疲憊之師,強弩之末,兵力大多是匆匆拼湊而成,失去了戰鬥力,或無戰鬥意志,這與中國軍民在戰争初期消滅的日軍精銳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軍民在東方主戰場的頑強抗敵精神,還鼓舞了被侵略國家的民心士氣。1942年2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緻電蔣介石稱:“中國軍民不顧極端劣勢,抵抗裝備遠為優越的敵人,進行了将近五年的自衛,給了其他盟國的人民及戰鬥人員一種鼓勵。”日本侵華之時,中國居于弱國地位,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共赴國難,在萬山叢中,于青紗帳裡,浴血奮戰,不畏犧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重新确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赢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一個民族的發展,猶如大河奔流,在不息的湧動中,暗藏着民族精神與大義,此種精神在浪花間閃耀,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在河流奔騰的過程中,我們不希求不會從山間突然落下巨石,隻希求在巨石落下的時候,河流能夠依靠自身力量,沖破一切阻力,依然滔滔向前。

中華民族在東方主戰場的不懈抗争和艱苦奮鬥,不但赢得了自身的解放,而且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人類文明史上鑄下了不朽的曆史豐碑。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