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英國工會運動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5-07-06 11:23:28訪問量:5

“新工會”的出現,是英國工會運動史上一個重大轉折,它把大多數工人都組織到工會中。在新工會領導下,罷工活動進入新的高潮期,各種罷工此起彼伏。

 

英國工會組織出現于17世紀末,而它的發展壯大卻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早期工會是少數技術工排斥一般勞動者的組織,對政治不感興趣,隻關心自己的工資收入、工作條件以及工作機會不受競争,具有中世紀互助會的特點,因而對政府不造成威脅,也沒有引起雇主的強烈反彈。工會運動的宗旨是經濟目标,而不是政治目的,因為工會最注重的就是内部團結,這是他們與資方鬥争的唯一手段,而政治與宗教問題是當時英國社會紛争最激烈的兩個方面,工會不願卷入其中而造成内部分裂。

  英國工會組織的興起

18世紀末,面對日益高漲的激進主義運動,托利黨政府于1799年頒布《結社法》,禁止一切工人結社,工會也包括在内。不過,正因為工會所具有的互助會性質,在此後20年時間裡,許多地方當局認為其存在有助于解決工人群衆所面臨的生老病死問題,因此對它的存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1824年,《結社法》一經廢除,全國立即出現了組建工會的浪潮,罷工四起。政府立即在1825年制定新的《結社法》,雖不像1799年《結社法》那樣嚴厲,卻也大大地限制了工會的行動。不過,工會卻因此而獲得了合法的生存地位。

1829年成立的“聯合王國工廠紡紗工總工會”是英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會組織,也是工廠工人組建工會的最早嘗試。1834年,由歐文出面組織了“全國大團結工會聯合會”,它支持各地的罷工活動,一時間罷工活動遍及全國。憲章運動衰落後,工會成了主要的工人運動形式。1851年建立的“機械工人混合工會”是一種新形式的工會,被韋伯夫婦稱為“新模範工會”, 它在英國工會運動史上是一個裡程碑。這種工會有比較嚴密的組織結構,成員須交納很高的會費,隻有收入高的技術工人才能入會。工會設有帶薪的全職幹部,主要通過與雇主談判而不是罷工來達到自己的目标。“機械工人混合工會”成立後,很快被其他行業所模仿,出現了一批這樣的工會。這種工會由技術工人組成,控制着各行業的關鍵生産部門,經費充足,又不輕易發動決戰式的罷工,所以能長時間地存在下去,在工人激進主義日益消沉的年代裡,它成了唯一的工人鬥争形式。當然,它不輕易發動罷工,以高收入的技術工人為主體力量,因此被有些人稱為“工人貴族”。但無論如何,“新模式工會”标志着英國近代工會的形成,工會運動也成為英國勞工運動的主流。

  工會被迫加入政治活動

工會運動主張避開政治領域,專注于工人階級的經濟利益。但工會提出的要求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沖突,必然涉及法律問題,同時工會的地位也需要法律界定。可是法律是由議會制定的,工人階級在議會内沒有代表,法律就很難體現工人階級的意志。當時規範勞資關系的法律《主仆法》偏袒雇主,若工人違反雇傭合同将面臨刑事審判,而雇主違約隻需按民法處理。事實讓工人階級意識到經濟利益需要得到政治的支持和法律的保護;同時,在第二次議會改革後,一部分工人階級已經得到選舉權,這就可以用它來維護工人的經濟利益。這樣,工會開始卷入政治活動。

“工會代表大會”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它成為勞工運動的正式發言人。1868年召開了第一次工會代表大會,以後形成制度,每年召開一次。參加工會代表大會的多數是“新模範工會”,各工會在代表大會上協調立場,交換觀點,使它成了工會運動的一個全國性論壇。工會也已經介入政治活動,早在第二次議會改革期間,總部設在倫敦的五大工會領導人經常在一起協商,确定共同的立場觀點,在改革鬥争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改革的成功作出了貢獻。19世紀70年代,工會與自由黨簽訂“自由—勞工聯盟”,工會開始派代表參加議會競選,并且選出了工人議員。可以說,保守黨的“新托利主義”和自由黨的“新自由主義”都是對工會運動的一種應對,工人階級已經成為一支政治力量。

面對這支力量,兩黨相繼對勞工立法進行改革,以争取工人階級選票。1875年的《密謀與财産保護法》規定,工會罷工時采取的和平糾察行為屬于合法,同年以《企業主與工人法》替代《主仆法》,将勞資關系界定為“雇用關系”,而不是“主仆關系”。1875年的兩項立法是“工會運動大憲章”,它們使從來就處于法律邊緣上的工會運動取得了幾乎完全合法的地位。這以後,工會就成為一支體制内的力量,英國統治集團用這樣一種方式,把一支原本具有很強離心力的力量,從體制外拉到了體制内。

 

  “新工會”是曆史轉折點

19世紀最後15年,英國出現一種新的工會,稱“新工聯主義”。這種工會主要由非技術工人或半技術工人組成,它收取很低的會費,面向工人階級底層群衆,比如碼頭工人、運輸工人、工廠女工等,它們能提供的福利待遇比較低,但人數衆多,戰鬥力強,經常采用激烈對抗的方式,争取更高的工資或更好的工作條件。“新工會”一般按産業原則組建工會,與“新模範工會”的行業組建模式基本不同。

“新工會”的出現,是英國工會運動史上一個重大轉折,它把大多數工人都組織到工會中。19世紀80年代相繼出現了一批新工會,如“碼頭工人工會”、“煤氣工人工會”等。在新工會領導下,罷工活動進入新的高潮期,各種罷工此起彼伏,其中以1889年倫敦碼頭工人大罷工影響最大,大罷工再次引起英國人對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貧窮問題的關注,被視為英國工人運動的一個裡程碑。

與此同時,工會進一步卷入政治活動,1868年,在“工會代表大會”誕生的當年就任命一個議會委員會,目的是選送工會代表進入下院。1874年大選,兩位工人候選人在自由黨的幫助下競選成功,成為英國最早的工人議員。這以後,工會在大選中一般都支持自由黨,“自由—勞工聯盟”逐步形成。可是從19世紀80年代起,自由黨因愛爾蘭自治問題發生分裂,工會開始反思是否還應該繼續與開始衰落的自由黨保持聯盟關系。另一方面,自由黨不可能代表工人階級的經濟利益,雙方的聯盟關系并不牢固,在“自由—勞工”的框架下,大選中仍然會發生分歧。這樣,工人獨立參加競選活動的嘗試就開始了。

1893年,在哈迪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獨立工黨,并宣布其目标是保障“一切生産、分配和交換手段的集體所有制”。獨立工黨代表了英國最貧窮階層的利益,這個綱領沒有得到工會代表大會的支持;在1895年大選中,獨立工黨提出的28名候選人全部落選。此時事态發展讓工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地位非常不穩。工會意識到這種威脅不是通過司法手段可以解除的,它必須進一步進入政治領域,直到這個時候,工會才決定支持工人階級競選議員,而在此之前它一直反對這樣做。

1899年工會代表大會批準一項動議,同意召開一次特别代表會議,讨論組建工人階級政黨。1900年2月會議在倫敦召開,出席會議的除全國各工會外,還有社會主義團體費邊社、社會民主聯盟和獨立工黨的代表。會議決定建立“勞工代表權委員會”,任務是幫助和組織工人階級候選人參加大選。1906年,在“勞工代表權委員會”的幫助下,29名工人當選為議員,另有25名工人以自由黨的名義進入議會。同一年,該委員會正式更名為“工黨”。

工黨中的工會成員占絕大部分,工黨的經費也主要來自工會捐款,這使工黨與工會之間具有一種特殊關系,這是工黨吸引選民、赢得選舉和最終取代自由黨的關鍵因素。許多工會領袖因此認為,工會是工黨的“父親”。但工會當初參與建黨,其目标隻是在議會中制定有利于工人階級的立法,以解決工人的賠償金、失業保險、退休金、婦女與兒童的津貼等問題,因此工黨在很長時間裡并沒有政治綱領,它隻局限于關注一些具體問題,直到1918年制定了一部黨章,才明确了建立 “社會主義共同體”的目标。

  (作者單位: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