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内第一本紀述南京大屠殺的書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5-06-15 11:17:34訪問量:0

 

最近有幸讀到楊金榮同志的“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記錄者和堅定捍衛者——記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出版進程中的南大學人”一文。這是一篇好文章,它縷述了bevictor伟德官网幾代學人,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使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查實、研究和論述,由涓涓細流變成滔滔巨浪,沖涮着近幾十年來日本死不改悔的軍國主義分子所攪起的歪曲乃至否定南京大屠殺的一潭污泥濁水。作為一個曾經較早對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記述略盡棉薄的南大人,我感到由衷高興和無比自豪。但是楊文中關于國内第一本記述南京大屠殺的書之編寫原起和最終未能出版的緣由,與亊實大有出入,這不能不說是一缺憾。為此,我這個曾參與編寫該書的知情人,有責任進行補正,以恢複曆史的本來靣目。 

1959年秋季學期臨近結束時,我所在的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室,按系的規定,制訂新的科研計劃。經教研室全體成員讨論,通過了兩個項目:一是時任教研室主任的蔣孟引先生所提議的翻譯一本蘇聯學者編著的“英國史綱”;二是時任教研室秘書的高興祖同志所提議的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調研和記述。随即成立了由蔣先生主持的翻譯小組和由高興祖同志任組長的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前者的成員有尤書蛟、張樹棟二同志和我;後者的成員有胡允恭先生和查瑞珍同志。特别要指出的是,胡先生雖主要從事中國史的研究和教學,但編制卻在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室。查瑞珍同志當時所從事的也是世界史的教學工作,文革後才調往考古教研室任教的。至于我,當時是擔任世界古代史的教學工作,而且并不是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的成員。 

1960年春開學後不久,高興祖同志問我能否與他一起去上海報刊圖書館搜羅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這與當時我家就在上海,而我抄錄文字資料的能力又頗為迅捷有關。我當即答應了。于是經蔣先生批準後,我們兩人就前往上海,住在我家,大約有一周左右,天天從早到晚在位于徐家彙的報刊圖書館查閱和抄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此項任務完成回校後,我還是一如既往忙于自己的工作,并未進一步與聞高興祖同志所領導的那個小組之亊。 

1961年秋,我在學校設在栖霞山的農場勞動鍛煉一年後回到系裡,被調往系資料室擔任期刋閱覽室的管理工作。高興祖同志來找我,說是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書稿正在加緊編寫,其中有兩章,即第一章"南京淪陷前的情況"和第四章"皇軍的獸行",系參加調查工作的學生所㝍,不符合要求,希望我能接過來重新編寫。我答應了。高興祖同志随即領我到今鼓樓校區西南大樓底層的一間教室去,參觀他們那個小組在七位1956級學生協助下收集到的大量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檔案抄件、報刋資料、訪問紀錄和書刊。于是我就利用此中的資料,重新撰寫第一、四兩章,并參與全書的通稿讨論。我記得當時大家同意将書名定為“南京大屠殺——侵華日寇暴行實錄”。之後高興祖同志和我又按同意出版此書的江蘇人民出版社之要求,對書稿從頭至尾校讀了一遍,并作了文字潤色。 

1963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高興祖同志和我一起會見來訪的江蘇人民出版社負責編審我們書稿的編輯。他向我們緻歉,說“南京大屠殺——侵華日寇暴行實錄”一書原已發排,正待上機之時,接到上級指示,内雲此書在當前強調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之際(在此前後,日本歧阜市和中國杭州市交換"日中不再戰"和"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碑文,并相互據以在當地樹立紀念碑),不宜出版,因而隻好停機作罷。但他特地印了15冊樣書送給我們作為紀念。我分到了兩冊。 

1965年,高興祖同志接待了一個來甯訪問的日本青年代表團。由于該團成員希望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高興祖同志征得我的同意後,将我所得的兩本樣書拿回去送給了日本朋友。 

1979年,在系領導的支持下,高興祖同志獨力将“南京大屠殺”書稿進行了修改、增删和調整,并補充圖片,易名為“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以日本史小組編寫的名義,作為内部刊物,鉛印出版。我并未與聞此亊,但獲得兩本贈書。 

1982年8月,“人民日報”記者高集、顔世貴來系采訪“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一書的編寫經過。由于當時正值高興祖同志出差在外,隻得由我代為接待,我簡要地介紹了有關情況,接着他們又去胡允恭先生家中進行采訪。胡先生和我兩人的談話,都已披露在1982年8月10日的“人民日報”上。 

1983年6月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将此書摘要發表,以"南京大屠殺"為題,編入“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并給予作者以稿費和贈書。  以上就是我與國内第一本論述"南京大屠殺"之著作的全部因緣。我将之一一寫出,無非是如本文開頭所說的,想由此證明以下三點:第一,在國内首先提出"南京大屠殺"作為研究項目的是高興祖同志,而非如楊金榮同志的文章所說的:"蔣孟引教授以曆史學家的睿智建議,将南京大屠殺之研究列入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的研究課題'";第二,最早成立的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是當年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室内教師的自然組合,而非楊金榮同志的文章所說的"蔣孟引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影響力和超越同侪的學術視野,将日本史教學小組的高興祖老師、從亊專門史教學的吳世民老師以及胡允恭、查瑞珍兩位中國史教學的老師,整合在一起,組成研究小組"。第三,書稿曾被江蘇人民出版社接受并拟加以出版的時間是1962年,而非楊金榮同志所說的1972年。至于最終未能出版的原因,我在本文中已說得很清楚了。  

最後我還要說幾句話:高興祖同志不僅首先提出南京大屠殺作為科研項目,領導調研小組進行大量工作,為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寫出國内第一本論述南京大屠殺的書稿;而且在1963年調研小組解散之後,獨自堅持不懈地對南京大屠殺進行深入的研究,于1985年出版了專著《日軍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又陸續發表多篇論文,批駁日本右翼分子抹煞南京大屠殺的謬論,終于在社會各方面支持下,于1995年促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的建立,當選為會長并擔此重任直至去世。高興祖同志是完全意義的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理應得到後人永遠的欽敬!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