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部沿海地區,長江、淮河與大海交彙,孕育出一方年輕而又神秘的土地。在人們的印象中,這片成陸時間明顯趨晚的土壤很難與“曆史”挂鈎。然而,1973年的一天早晨,海安縣沙崗公社(今南莫鎮)青墩村民的無意發現,卻改變了人們的印象。帶柄穿孔陶斧、刻紋麋鹿角、鹿角回旋镖……一件件新石器時期的珍稀文物,将江海文明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被考古界驚呼為“江蘇的河姆渡”。
1973年8月的某一天早晨,海安縣沙崗公社青墩大隊村民在開挖青墩新河時,無意間發現了許多壇壇罐罐和獸骨化石。1978年至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bevictor伟德官网先後在這裡組織了兩次重要發掘,出土了大量罐、釜、鼎、缽、杯、壺等陶器和動物遺骸,從而揭開了青墩遺址的神秘面紗。
國家文物局專家、bevictor伟德官网周曉陸教授那時候還是bevictor伟德官网考古專業的學生,作為班長,他參與了青墩遺址的考古發掘。
那年五月初一傍晚,bevictor伟德官网考古專業的同學殷志強(現為民革江蘇省委副主委兼秘書長),在T10南側隔梁旁的中文化層中發現了一把小小的陶斧,第二天趙力華(現在國家文物局工作)同學在T10的另一端又發現了一個類似把手的陶制品,将陶斧嵌入把手,竟然天衣無縫。正在T11發掘的周曉陸看到後,拿出一節剛剛發掘到的陶制殘件,與陶斧把手一接,又是天衣無縫!三部分竟組合成了一把完整的帶柄穿孔陶斧。
周曉陸教授說,正是帶柄穿孔陶斧的發現,回答了考古學家長期困惑的“古人使用的石斧如何裝柄”的難題。如今,它已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珍藏在南京博物院裡。而這把斧,也成為青墩文化遺址的“圖騰”。
在青墩,類似震驚考古界的發現還有很多。刻紋麋鹿角的發現,被稱作“東方第一卦”;六枚鹿角回旋镖,是在亞太地區最早創造和使用的狩獵工具;長江北岸五六千年前的“幹欄式”建築,為我國首次發現……随着一個個“第一”的開掘,青墩遺址由此被考古界驚呼為“江蘇河姆渡”。
海安縣青墩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其銀向記者詳述了青墩遺址的價值,“中國考古界曾困惑于‘長江以北、運河以東地區的文明史從何時算起’,而青墩遺址的發現就回答了這一問題”。
經研究确認,青墩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經過對下文化層出土木樁進行碳14測定,這一遺址距今5035±85年(樹輪校正值5645±110年)。在這之前,對這一地區的曆史起源,相關志書一般從西周算起,距今2000多年。而青墩遺址的發現,使海安及其相鄰地域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同時為确認江淮東部存在獨立的原始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說到江海文明,人們很快會想到“海陵”這個古老的地名。是的,江淮之間見諸史冊的古地名中,海陵大概是頻率最高的,且時間久遠,早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就設置海陵縣。在其後的漫長歲月裡,或撤或建或更名,可海陵之名終究流傳下來了。
事實上,古海陵大地,南有長江,東有大海,西有洪澤湖,這裡經常被洪水或海潮淹沒。從青墩出土文物看,人們對海水消退的跟進,恐怕從遠古時期就開始了。那些敢于追趕大海消退遷徙到荒灘上建造新家園的人,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開路先鋒。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告訴記者,我國最早的“幹欄式”建築遺迹是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而在海安青墩發現的大量建築木構件和柱洞遺迹表明,五六千年前長江北岸的青墩古人已和浙江河姆渡古人一樣掌握了“幹欄式”建築技術。
一座座高大的幹欄建築,讓後人不禁暢想,曾經的青墩達到了怎樣的文明?從出土的“箅形陶片”中就能管窺一二。陶片上的5個轉孔,用直線相連,就是個内切的五角星。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張敏當時作為學生也參加了發掘,他認為:“青墩遺址是我國第一次發現的五等分圓的實例,代表我國原始社會史上數學或幾何學研究的最高水準。”
這樣的文明得益于古老的多元文化在此融合。遠古的江淮東部地區,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孤島。這裡南有良渚文明、崧澤文明,北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西有賈湖遺址、侯家寨遺址。專家指出,深受江海熏陶的青墩古人不囿于海灣地帶的偏僻,博取衆長,兼容并蓄,積極和江南太湖地區、甯鎮地區,以及更廣闊地域的遠古先民進行多元文化交流,在消化外來文化的同時,創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文化。
在漫長的歲月裡,在地勢低窪的環境中,青墩祖先們以粗陋的原始工具,刀耕火種,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明,成為現代江海文明的源頭之一。
據了解,目前海安正在對青墩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根據規劃,這裡将建設一座用地總面積2800畝的青墩遺址文化公園,把裡下河特色風光、古文化遺址與人工環境有機結合,規劃建成一個融古遺址保護區、青墩文化研究博覽中心、民俗風情、休閑風光為一體的綜合性遊覽觀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