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偉大在于文化傳承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4-10-16 08:12:58訪問量:2

 

來源:新華日報 2014年10月15日 

我們今天講座的主題是古都南京,就以我喜歡的詩,劉禹錫的《石頭城》開場:“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故國、空城、寂寞,這是南京特有的味道。我們今天就講南京這座城市的曆史,它是怎樣的故國,這座曾經的空城又是如何寂寞的。

  最亮的名片是六朝,最深的印象是滄桑

  若幹年前,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南京旅遊形象調查,在旅遊景區請遊客填表。我們設計了很多問題,其中有些是關于南京的城市印象的,了解外地遊客心目中南京是什麼樣。關于您為什麼到南京來旅遊?排在第一位的是來參觀古都遺迹,這說明南京最有吸引力的不是現代化的東西,而是中山陵、明孝陵、總統府這樣的曆史遺迹,這跟上海、香港都不一樣。排第二位的是自然風景,以紫金山、玄武湖為代表。說老實話,南京的自然風景并不突出,至少不能和中國西部比,但一個景點憑什麼有名啊?重要的是有多少古代詩人、文人寫過、吟詠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經評選過100個中國最美的景點大部分在西部,而國家旅遊局發布的中國40個最著名的景點絕大部分在東部。東部的山水是有文化的山水,西部的山水是自然的山水,玄武湖風景一般,但有曆史有文化;紫金山并不高大雄奇,但還有哪座山裡有中山陵、明孝陵呢?大家想想,把中山陵、明孝陵從紫金山裡面拿掉,那這山還有什麼可看的?所以來南京看自然風景,實際上看的是自然風景裡的人文。

  第二點,南京的代表文化是什麼?西安的代表文化是盛唐文化,開封的代表文化是宋代的文化,那麼南京呢?超過60%的人選擇的是六朝文化。南京的文化名片很多,有雨花石,有鹽水鴨,還有中華民國文化,但大家覺得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六朝文化。有趣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南京人,都說不清到底是哪六朝,例如南京六朝博物館在青奧會前開館,我現在是六朝博物館的館長,很多遊客就問我:“館長,你們這裡為什麼沒有朱元璋啊?”我說:“不好意思,朱元璋那時候還沒出生呢,六朝結束于公元589年,而朱元璋生活在公元1300年以後,差得遠呢。”

  還有一個問題是,你感覺南京的城市氛圍是怎樣的?我們遊客的答案排列出來,基本上是厚重、平靜、包容、休閑、風雅、滄桑、悲傷、文藝等等,這個印象跟上海、杭州、香港不一樣吧。形成這個印象并不奇怪,我幫來南京的朋友制定旅遊路線,當然要看看夫子廟、秦淮河、總統府等景點,但是陵墓類的景點也是非看不可的,往東走看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寺,靈谷寺主要看裡面的無梁殿,牆上是國民革命軍烈士的名錄,有幾萬個名字;往南走看雨花台、菊花台、南唐二陵、鄭和墓;除此之外,往西走還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些景點當然也會對南京的城市印象産生影響。

  調查表裡還涉及到南京的文學。大家最熟悉的詩是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認為這首詩是南京的靈魂,讀懂這首詩,就大緻把握南京的城市性格。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滄桑!朱雀橋、烏衣巷,曾經是南京建都的六朝時代最重要的渡口和高門大宅族的住宅區,到了唐朝劉禹錫的時候,已經野草開花,夕陽餘晖。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我們說起一座城市,常會想起一首詩,說起一首詩,也會想起一座城市。以江蘇的城市為例,說起南京,馬上會想起這首《烏衣巷》,說起揚州,那肯定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再有就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而揚州對岸鎮江,最先讓人想起來的就是辛棄疾的《北固亭懷古》,“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一股英雄之氣撲面而來。而蘇州,毫無疑問是《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幾首詩一讀,大家是不是就能體會到各個城市不同的味道?體會南京的那種與衆不同的滄桑?

  中國第四大古都的“環境選擇”

  南京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城市印象?當然是因為曆史和文化,南京的旅遊形象是曆史的積澱,是文化的聚焦。那麼總體來看南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呢?關鍵詞是“古都”。

  中國的古都很多,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裡,拿江蘇來說,就有很多地方建過都,最北邊的有徐州,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建過都;江淮之間的高郵,元朝末年張士誠建過都;蘇州、揚州也都建過都。中國總共有多少個古都呢?200多個!中國超過1/10的地方做過都城,那麼南京這座古都有什麼地位呢?南京是中國第四大古都。我們用什麼标準為古都排座位?第一條,建都時間的長短,第二條,統治地區的大小。排在第一位的古都是西安,超過1千年,建都的王朝包括周、秦、西漢、唐,鼎鼎大名;第二位是北京,建都時間900多年,建都的王朝包括元、明、清;排第三位的是洛陽,建都時間800多年,東漢、西晉、北魏、武周等建都于此,它們都曾長期而且連續地作為統一王朝的首都。排第四位的就是南京,建都時間400多年,除稱霸一方的六朝,也曾做過統一國家的首都,如明朝初年50多年,以及後來的中華民國。再往下數,第五位的是開封,第六位的是杭州,後來又評了一個古都安陽。現在中國古都的排列順序是西安、北京、洛陽、南京、開封、安陽、杭州。這些城市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都市,如果我們為古都引入現代權重,那麼南京應該可以排在第二位,因為今天的南京城市地位比洛陽重要一些,這個大家沒有異議,那麼南京和西安相比呢?南京依托長江流域,西安依托的關中平原,顯然前者的地位更高一些。再往下說,如果按照南方、北方來說,上面提到的七大古都中,五個在北方,南方隻有南京與杭州,“龍盤虎踞”的南京,比起“西子姑娘”的杭州,作為曆史古都的地位,更加重要一些。

  那麼,南京憑什麼擁有這樣的古都地位呢?憑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城市曆史。古代城市建設受自然條件限制比較大,而南京恰好是一塊風水寶地,至今沒地震過,台風輕易也吹不到南京,這個風水按照現代語境就叫環境選擇,古代建設一個大城市,既要看經濟條件,也要看戰略地位,利于攻防。南京東有鐘山,西有石頭城,諸葛亮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北面有幕府山,南面有秦淮河,山環水繞的地理條件本身就是防衛力量。更重要的是,南京的北面和西邊是長江,古代是天塹,等于在北面和西邊給南京築起了一道防線。南京的西邊和南邊還有秦淮河,秦淮河現在很窄,但在古代則很寬,史書記載,公元490多年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南京城刮大風,到第二天早上,石頭城下的秦淮河段翻了近萬艘船。秦淮河上著名的朱雀橋,當時是一座浮橋,那一段秦淮河寬度大約有100米,一旦發生戰事,把這個橋拆了或者燒了,便于防守。在經濟上,秦淮河号稱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流域2千多平方公裡,提供了南京基本的物資需求,南京也有長江的交通便利,南京地區通太湖地區,古代也有運河,所以這樣的南京适合于建都。孫中山先生說:“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而且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遊兩岸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将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為何既叫六朝古都,又稱作十朝都會

  南京成為南方最大的古都,主要的還在于其城市的曆史。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的曆史,450多年的建都曆史。

  這座城市的創建者是陶朱公範蠡,他幫助越王勾踐在公元前473年滅了吳國,第二年,範蠡帶領着越國士兵在南京的秦淮河畔築起了越城,也叫範蠡城,這是南京第一座具有軍事和防禦意義的城池。範蠡建城近700年後,吳大帝孫權首開南京建都史,公元211年,孫權把政治中心從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鎮江遷到了秣陵,212年改秣陵為建業,雖然孫權229年才稱帝,但從212年開始,南京已經成為孫吳事實上的首都,吳國也是六朝的第一個朝代。孫吳在280年滅亡,東晉統一中國,但五胡亂華接踵而來,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政權,原來建都洛陽的漢人政權被迫南遷,王導輔佐司馬睿在南京重建晉朝,因為原來的首都在洛陽,位于西邊,稱為西晉,新建的晉朝首都在建康,位于東面,稱為東晉,這是南京建都的第二個朝代,318年建立,420年滅亡。然後420年到589年,南京在170年間先後經曆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宋(420-479)的開國皇帝是劉裕,打淝水之戰的北府兵的将領;齊(479-502)的開國皇帝叫蕭道成;梁(502-557)的皇帝梁武帝蕭衍,陳(557-589)的開國皇帝叫陳霸先,最後一個皇帝叫陳叔寶。《資治通鑒》裡說,據說隋朝軍隊打進台城以後到處搜皇帝,發現一口枯井,喊了幾聲沒人答應,說再不答應就扔石頭了,陳叔寶趕緊答應了,于是隋軍放了一根繩子下去,把陳叔寶往上拉,邊拉邊奇怪,陳叔寶怎麼這麼重啊?拉上來一看,繩子上除了陳叔寶還有張貴妃和孔貴嫔,六朝就以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方式畫上了句号。

  南京總共建都450多年,六朝占了330多年,下一個在南京建都的是937年到975年的南唐,出了一位詞中皇帝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寫得真的很好,但是一派亡國之音。

  南京再一次建都是很久以後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378年才決定把都城建在南京,改應天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由京師又改回應天,南京作為統一帝國的都城53年。

  下一次建都是太平天國時期。從1853年到1864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12年,被稱作天京。

  第十次建都是中華民國,首先是1911年元旦到1911年3月底,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後來袁世凱做總統首都定在北京。第二段是1927年到1937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第三段是1946年的5月到1949年4月,抗戰勝利後還都南京至敗退台灣。

  以上總共十個朝代,所以南京既叫六朝古都,又被稱作十朝都會。

  偉大屬于羅馬,光榮屬于南京

  在中國七大古都中間,南京保存下來的古都遺産最少,世界文化遺産隻有明孝陵一處,還是申遺擴展項目。這跟南京的城市地位不符啊,為什麼如此?是因為南京的最大的特點在于興衰起伏非常明顯。

  一般來說,一個城市的發展總是越來越好,越來越大,但是南京這座古都的命運往往不由自己掌握。總體而言,國家統一時南京衰落,國家南北分裂時南京興盛。中國古代統一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南方的曆史使命,唐朝以後就是給北方輸送财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就是一根巨大的吸管,吸走了江南的民脂民膏;南北分裂的時候,南京是南方最适宜建都的地方,所以南京可謂成也“金陵王氣”,敗也“金陵王氣”。因為有金陵王氣,所以南京貴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但是金陵王氣比不上、壓不住北方的王氣,所以這裡的王朝難逃滅亡命運,我們說南京是一個滄桑的城市,原因就在這裡。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曆代帝王定鼎,其在黃河流域者最占多數。而其據于此者,為外界之現象所風動、所薫染,其規模常宏遠,其局勢常壯闊,其氣魄常磅礴英鸷,有隽鹘盤雲,橫絕朔漠之慨。建都于揚子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大率皆創業未就,或敗亡之餘,苟安旦夕者也。其為外界之現象所風動、所薫染,其規模常绮麗,其局勢常清隐,其氣魄常文弱,有月明畫舫緩歌慢舞之觀。”這樣一比,孰強孰弱已經不難明了吧?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比較南北,軍事上北勝南,而文化上南勝北。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文明程度遞進的狩獵民族、遊牧民族、農耕民族,軍事方面是前者勝過後者,文化方面則是後者征服前者,也就是說,軍事上的征服者總是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你打敗了我,占領了我的地方,但多少年後,你卻變成了我,你消失了,我壯大了。現在我們就以六朝為例,看看南京在中國曆史上所擔負的使命。

  六朝時的南京是一個什麼地位呢?西者有雲,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回望六朝,我們也可以說偉大屬于羅馬,光榮屬于南京。羅馬的偉大在于軍事的征服,南京的偉大則在文化的傳承。東晉南朝的時候,北方被五胡十六國占領,草原民族剛剛入主中原時,對農業文明有破壞,他們覺得詩書禮樂是沒有用的東西,南京就成了傳統文化的避難所,這個過程被稱作衣冠南渡,華夏的傳統的農耕文化在南京保存下來了,等到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感到也要按照漢人農業制度來運作的時候,南京就提供了一個樣闆。農耕經濟下面怎麼建王朝,國家的禮儀制度怎麼建設啊?南京不有個王朝在那裡嘛?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嗎?這個就是中國曆史上經常說的“漢化”。

  所以我們說,南京是一座堅韌、光榮、偉大的城市。它的堅韌,在于多次遭受毀城,而又屢仆屢起;它的光榮,在于華夏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乃至發揚光大;它的偉大,在于軍事的被征服和文化的反征服。被征服,使南京是座滄桑、起伏、使人懷古之城,反征服,又使南京是座令人深刻、讓人思考之城。

  因為南京繁華和衰落的對比太強烈,南京古代文學的味道總是那麼一股滄桑和悲情,所以南京特别能産生懷古文學,甚至中國懷古文學的巅峰就在南京。除了我剛才念過的劉禹錫的兩首詩,還有唐人韋莊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杜牧的《後庭花》:“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一直到清朝的孔尚任寫的《桃花扇》,還是那種滄桑味道。就像朱自清所寫的那樣:“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是一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妓。”

  最後總結一下,在中國的古都中,無論是城市的具象,還是文學的意象,最為起伏滄桑的悲情古都,就是南京。我們說精神的南京屬于六朝,那是一種灑脫;文學的南京屬于唐朝和南唐,那是一種深刻;物質的南京屬于明朝,那是一種天人合一;建築的南京屬于民國,那是一種中西合璧;而今天的南京,是山水城林的南京、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南京、最優最美最适合人居的南京……

  (本文根據胡阿祥教授2014年9月24日在東南大學“人文講座”上的演講編輯整理,内容已經本人審閱。)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