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國》的正面讀法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4-06-10 07:55:46訪問量:0

 

作家王躍文是以寫官場小說著稱的,他多是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前幾年,他在參觀山西的“皇城相府”時忽生靈感,要為“相府”主人清代康熙朝的大臣陳廷敬寫部小說。這就有了今天為人關注的曆史小說《大清相國》。 

曆史小說與虛構小說不同,要有史實的依據,至少是“大事不虛”。陳廷敬在曆史上實有其人,但名氣并不很大,此次借這本書得以揚名。他原名陳敬,因科舉會試時有兩個陳敬名列進士名單,被順治皇帝賜名廷敬。他是清代前期的能臣,又以清廉出名,史書上對他有“清勤”的評價。為官近50年兢兢業業,政績斐然,康熙皇帝對他的評價是“卿為耆舊,可稱全人”。這樣一個正能量的曆史人物觸發了作者的靈感,決心以小說的形式給今天的廣大幹部(或許是所有人)樹立一個效法的楷模。 

在中國曆史上被稱為清官的廉儉官員代不乏出。與陳廷敬同時代就有一個叫于成龍的官員,在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為“卓異”,并以“天下廉吏第一”的名聲聞名朝野。至今他的形象還活躍在舞台上,成為對幹部進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大清相國》中也提到此人,他去查處陳廷敬親家的行賄案,發現了問題。陳廷敬、于成龍是小說中的正面人物,與之相對的反面人物更多,把持朝政、貪渎弄權的明珠、索額圖,表面勤謹、實則陰險的徐乾學,趨炎附勢、善謀私利的高士奇。而曆史上被譽為聖君的康熙在書中的形象卻不是很好,他心裡似乎一切都明白,但面對問題多多的官場卻處置不力,或許這是作者為突出主人公讓皇帝受點委屈。 

讀小說除有怡情悅意的作用外,還有觀世态、明事理、啟哲思的功用。毛澤東曾提倡讀《紅樓夢》,以之來認識封建社會;恩格斯曾稱巴爾紮克的小說《人間喜劇》是了解19世紀法國的百科全書。同時曆史又是現實的鏡像,這使曆史小說更添了一層意義,以其來做現實的鏡鑒。讀《大清相國》其中有些情節讓我們有似曾相識之感。陳廷敬任欽差去外省辦事,地方上為糊弄他做盡表面文章。在山東遇到敲鑼打鼓“自願”稱頌巡撫的百姓。山西陽曲知縣為顯清廉讓兒子當轎夫,還弄出百姓“自願”捐建龍亭的事,以緻陳廷敬在了解真相後得出一個結論,地方上所謂百姓的“自願”大多有假。這種為迎接上面檢查做假,熱衷搞花架子政績工程的事至今仍常見不鮮。 

作為以古況今的正面人物,《大清相國》塑造的陳廷敬至少有三個方面值得今人仿效。首先是他的廉潔。清朝官員的俸祿是比較低的,小說中對此有描述,陳廷敬還就此向皇帝上奏:“皇上,如今一個知縣,年俸四十五兩銀子。天下有誰相信,知縣是靠這四十五兩銀子過活的?”這樣的低薪使得不少官員都有點經濟問題,而陳廷敬則廉潔自持,即使遭人誣陷也最終還以清白。他曾主管鑄錢,依循陋規撈錢的機會很多,晚年被尊為“老相國”,多有人想以錢财結交他以換取利益,他卻始終能清白做人,不染纖塵。 

其次是他卓有成效的實心辦事。陳廷敬是廉臣,更是個能臣。據說官場上好官多庸,而他是好官,卻精明強幹。常見的另一種情況是有能力的官員問題也多,呈現出兩頭冒尖的特點。《大清相國》則将曆史人物和文學形象完美地結合起來,刻劃出一個作為理想官員的陳廷敬。書中有一段描寫他管理錢法。當時金融混亂,市面上銅錢短缺,不便國計民用。他很快查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銅錢的銅價已超過面值,使得私商偷偷熔化銅錢為銅塊牟利,應對的辦法是減少銅錢銅的分量。另外寶泉局的官員交接時從不盤點倉庫,他不怕麻煩,堅持盤點,發現了倉庫的巨額虧空。為增加鑄錢所需銅的原料來源,他提出減少稅收,鼓勵民間采銅。這一系列的整頓措施,解決了當時錢法混亂的難題。 

再次是他的韬略氣度。官場險惡,康熙朝的名臣多難有善終,而陳廷敬卻宦海浮沉半個世紀終得榮歸故裡,并在青史上留下美名。從小說中我們能看出他胸有韬略,處理棘手的問題舒緩有度。如皇帝身邊的奸佞小人高士奇做了不少壞事,也曾設圈套陷害陳廷敬,但他能沉得住氣,等高士奇劣迹昭著時再由别人出面發難參劾。而這種韬略并不是心機,書中描寫的陳廷敬有一段與皇帝的對話,講的是一個典故:有個漁夫與海鷗相伴相戲,一天漁夫被妻子挑唆要去抓海鷗,海鷗見了他遠遠地飛走。原來海鷗看破了漁夫的機心。皇帝聽了典故後說,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與人應相互信任,不存機心。 

這些是從正面了解《大清相國》的讀法,若是從厚黑學的反面去讀,看到的則是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或是做人的僞善,阿谀的谄媚,則是沒有讀懂書中的深意,枉費了作者的心血。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