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系友在79級畢業30周年聚會上的緻辭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3-09-30 07:32:58訪問量:1

 

在bevictor伟德官网中文系曆史系79級同學
畢業30周年聚會上的緻辭
李 小 敏
(2013年9月30日)

尊敬的陳駿校長,各位同學:  

首先感謝陳駿校長在百忙之中參加今晚的同學聚會,并為我們作了熱情洋溢的介紹。這30年,母校發展很快、變化很大,我們每一次回到學校都會看到新氣象。如果把母校比作一棵大樹,如今這棵大樹已然更加偉岸雄樸,傲立于全國大學之林。感謝學校的領導,感謝所有為學校發展付出努力的人,感謝你們把母校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今天,79級中文系、曆史系的同學畢業30年後相聚在一起,很是難得。但仔細想想,又很自然。  

因為我們是同類。在文科中,中文與曆史挨得最近,相近、相同之處甚多,可以說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當年我們班同學報考曆史系,确有立志成為曆史學家的人,但不少同學主要還是出于對文科的偏好,語文考得好就報考中文系,曆史考得好就報考曆史系,沒有非此不彼的執着。班上同學中,不乏文學青年,大學期間邊學曆史邊發表文學作品,并且水平已不低。這并不奇怪,自古以來,文學家與曆史學家集于一身的人數不勝數。  

因為我們是同窗。現在講同學,泛意為多,一個系畢業的,稱同學;一個學校畢業的,也稱同學。但嚴格意義上講,同學應是同窗,也就是同在一個課堂上過課。我們同中文系79級同學在北平房一起上過哲學、政治經濟學課,大家同處一室、彼此點頭微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而同在一個系,我們沒有與其他級的同學一起上過課,你們大抵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兩個班的同學是真正意義上的同學。  

因為我們是同行。文科其他專業畢業,一般定向比較明确,學經濟的、學法律的、學外語的,大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而中文、曆史專業畢業的,除了在學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其他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專業定向。很多相近、相同的工作,學曆史的可以幹,學中文的同樣可以幹;學中文的能勝任,學曆史的同樣能勝任。漸漸地,大家發現,學曆史與學中文作同行的越來越多。我們以與中文系同學同行為伍為榮啊。  

所以,今天我們兩個同級不同系班的同學齊聚一堂,是難得的機緣,也是遲早的必然。大家要暢飲杯中酒,暢叙同窗情,共度一段好時光。  

這次各位同學是奔着畢業30年紀念而來。畢業10年和20年,我們都曾回到母校紀念。今天又一次來到母校,大家心境多多少少會有些不同,因為這是30年,人生能有幾個30年呢?這30年,大家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接下來還要繼續走下去,也不會很容易。如何走得好,相信各位同學都會有自己的認知。人這一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時期,不同時期工作生活的支點也不盡相同。如果說畢業這30年,大家是以工作事業為支點,或某一段以家庭子女為支點,那麼再往後,是不是應該以快樂健康為支點呢?我說不好,也沒有資格說。最有資格說的是已103歲高齡的文學大家、翻譯大師楊绛老先生。她在《一百歲感言》中這樣說,“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一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态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我想,今天我們兩個班大部分同學健健康康聚在一起,這便是快樂,這便是達觀人生。  

祝陳駿校長和各位同學快樂健康!

 

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79級
畢業30周年聚會上的緻辭
李 小 敏
(2013年10月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師:  

我們從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畢業已經整整30年了。30年,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長度,更是感情累積的厚度。今天,同學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目的就是一個,感恩老師,感恩曆史系,感恩我們的母校!  

大學四年,我們有幸得到母校的滋養。當年一腳踏進校園,一圈轉下來,一句感歎話也沒有,因為沒有什麼讓人啧啧稱奇。漸漸地,在朝夕相處中,我們感受到母校特有的氣息和底蘊。當時校園不大,可樹木茂盛、花草宜人,熱鬧中有甯靜,想散步總能找到可去之處。校樓不高,卻風格各異,不乏代表性的建築,或深厚莊重,或簡潔明快,渾然成一體。教室和圖書館的桌椅陳設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寒酸,但上課和自習的學生常常把它們塞得滿滿當當,晚自習更是一座難求。宿舍區比較簡陋,一幢樓挨着一幢樓,很是擁擠,但處處歡聲笑語,充溢着青春的活力。學生食堂的飯菜遠不如現在豐盛,但香味撲鼻、食之怡然,至今回味無窮。四年歲月雖然短暫,但足以讓我們觸摸到“誠”與“樸”這南大傳統精神中最本色的東西,并或多或少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成為一筆寶貴财富。  

大學四年,我們有幸得到了曆史學的熏養。我們班42位同學,當年報考曆史系,确有立志成為曆史學家或從事與曆史學有關工作的人,但也有一些人是誤打誤撞進來的。不管出自什麼想法,或有沒有即定的想法,四年曆史學的熏養對我們的影響注定是刻骨銘心、伴随終生的。受過曆史學“熏”的人,姑且不論“熏”得怎麼樣,總會比未“熏”的多了幾分厚重感。這種厚重感一旦融入人生,會使人比較嚴謹,做事講認真、講規範,不那麼發飄;會使人比較沉穩,處事注意把握節度,不那麼輕率;會使人比較求是,察事觀物注重由表及裡、有此及彼的探究,不那麼膚淺;會使人比較達觀,對冷暖得失看得比較淡,不那麼糾結。30年彈指一揮間,曆史學與我們的關系,密也好,疏也好,都是正相關;曆史學給予我們的,多也好,少也好,都是正能量。  

大學四年,我們有幸得到老師們的培養。當年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大多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很少,資曆有深淺,卻都有教書育人的熱心腸。有的富于雄辨,講話一瀉千裡;有的樸實無華,講課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嚴謹的文章;有的幽默風趣,讓人精神愉悅;有的不苟言笑,端端然令人敬畏;有的注重史料闡發,大段大段引用如數家珍;有的長于對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精辟入裡,有很強的說服力。盡管老師們性格有異、風格不同,但給我們留下的共同印象是,有為師之表,有大家風範。與其說我們從老師那裡獲得了知識,不如說我們從老師那裡學到了方法;與其說我們從老師那裡學到了方法,不如說我們從老師那裡汲取了探求曆史本象、把握曆史規律的精神。今天,又一次見到當年口傳身教的老師,真是倍感親切!我謹代表全班同學向在座的和未到場的老師道一聲:老師辛苦了!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們長記于心;你們的道德文章,我們長久仰視!  

祝尊敬的老師健康長壽!  

祝我們的母校興旺發達!  

祝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