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鋒教授談新發現的隋炀帝陵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3-04-19 04:52:57訪問量:0

 光明日報15日9版刊登的《專家初步認定墓主為隋炀帝》的報道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雖然墓主身份已經确定,但是該陵墓與清代大學士阮元考據的隋炀帝陵相距約 5公裡,到底哪一個墓才是隋炀帝的陵墓?為什麼隋炀帝的陵墓規模如此之小?除了一号墓,它旁邊的另一座墓是否為蕭皇後的墓?帶着這些疑問,《光明日報》記者采訪了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學系張學鋒教授:

相距5公裡是正常

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教授張學鋒認為,證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志,此次出土的石灰岩墓志上清楚地寫着“隋故炀帝墓志”,墓志中“隋大業十四年”正是隋炀帝被叛軍缢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于揚州”“……于流珠堂”,清楚寫明皇帝楊廣死後蕭皇後埋葬他的地點。正是根據這些内容,專家們認定墓主為隋炀帝。

現在墓葬位于揚州西部邗江區西湖鎮的曹莊,而之前被公布為文保單位的隋炀帝陵是在城北槐泗鎮槐二村,兩者相距約5公裡。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是唐朝為隋炀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

據史料記載,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并缢死了楊廣。楊廣死後,蕭皇後與宮人用漆制床闆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宮流珠堂。宇文化率部離開江都後,鎮守江都的大将陳棱感念隋炀帝舊恩,為其發喪并改葬于吳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将隋炀帝陵遷到雷塘。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說:“隋炀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确記載,這裡究竟是不是吳公台,和江都宮、雷塘到底是什麼關系,目前仍然是個謎。”

對此,張學鋒分析說:“此‘雷塘’非彼‘雷塘’,相距5公裡是正常的。”原來,六朝隋唐時期,揚州境内陂塘衆多,其中以雷塘(又稱“雷陂”)、句城塘(又稱“勾城塘”)等最為著名,“這裡的雷塘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六朝對一片區域的統稱。”

經考證,這個所謂的“雷塘”,在西漢時就已經存在了,在唐太宗統治時期,雷塘是全國最著名的水利灌溉渠之一。“雷塘分上雷塘和下雷塘,上雷塘方圓6裡,下雷塘方圓7裡。”張學鋒說。

唐德宗(公元785—805)年間淮南節度使杜佑又“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瀕棄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據此,水利灌溉渠途經的包括西湖鎮司徒村曹莊和槐泗鎮槐二村在内的今揚州市北10裡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屬于“雷塘”,因而,現在墓葬所在地和史料記載并不矛盾,但5公裡外的隋炀帝墓屬于誤判。

皇帝陵墓為何如此“寒酸”

目前,已經發掘的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長8.2米,寬約5米,隻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帝王陵墓為何如此“寒酸”?張學鋒告訴記者,隋炀帝陵墓可能繼承了六朝皇帝陵墓的規制。六朝名門望族的墓葬尺寸通常不過長2—3米,寬1.5—2.0米,因此隋炀帝墓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帝王風範,“寒酸”說法并不成立。

同時,在墓葬内,考古人員發現了銅鋪首、玉腰帶、銅錢和鐵釘等十幾件文物,數量雖少,但等級很高。4隻銅鋪首不但鎏金,而且體積巨大,應該是用在棺椁上的。而玉腰帶外面包金,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鑲玉,這兩類陪葬品并非普通官員可以享用,證明墓主身份非凡。

另據史料記載,公元648年,蕭皇後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炀帝合葬。東側的二号墓是否為蕭皇後墓室,兩座墓葬是何關系?更多謎團期待考古學家的進一步确認。

來源:光明日報(2013年4月16日)鄭晉鳴  範雪強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