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又稱招貼畫,是指貼在街頭牆上、挂在商店櫥窗裡的大幅畫作。通常海報多為圖像,文字可以穿插其間,或位居上下。海報的種類很多,數量最多的是商業海報,如電影海報、演出海報、促銷海報等,目的是讓觀者産生消費的欲求。商業海報在今天的消費社會仍長盛不衰,不時出現在各大商場和各類展銷會上,不過随着傳媒形式的演進,形形色色的商業海報則喬裝打扮化為廣告現身在報紙、雜志和電視、網絡上。
不過,就證史的功用而言,在海報中更有意義的是宣傳海報。因為宣傳海報總是與當時發生的重要事件有關,作為吸引眼球的視覺媒介用于政治宣傳。它有着鮮明的傾向性,以此影響受衆,使人們心甘情願地遵從宣傳者的意圖。宣傳海報大多是官方為影響公衆而組織創作的,以動員社會資源和争取民衆支持,往往反映的是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态,因而成為人們了解曆史事件和社會現象的極好載體。再者,海報出于宣傳效果考慮,為便于讓路人在匆匆一瞥中理解複雜的理念,多會極力渲染,将表現的内容顯得明确而簡單,這對後來的研究者篩選曆史信息也是有利的。就以上世紀50年代的一幅中蘇友好宣傳海報為例,同類的海報當時應該很多,但随着後來兩國關系的緊張以及蘇聯的解體,這些海報現在已很少見了。這張海報的畫面上有兩個舉着本國國旗的男子并肩相擁,表達出畫面正中的那句主題語:“中蘇兩國人民友誼萬歲”。這是50年代前期中國在外交上“一邊倒”,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的生動反映。當時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都成立了有着官方背景的中蘇友好協會,制作和張貼海報也是其工作範圍。
從心理接受的角度分析,海報的宣傳效用是有層次的。“一幅有煽動力的宣傳海報似乎應當同時滿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需要。為了滿足本我的需要,宣傳力求投合人的情感,而非理智。”“宣傳為強化效果往往突出事物的某個方面。面目猙獰、手持帶血刺刀的日本兵的海報意味着日本人發動的戰争是不人道的,而不是說戰争都是不人道的;二戰時美國黑人和白人一起工作的海報反映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卻掩蓋了美國種族歧視盛行的事實。宣傳的這一特點極易激發受衆同仇敵忾的憤怒和熱情,從而為本我的釋放提供了渠道。與此同時,自我從本我的非理性中分化出來,代表了人格中理智的部分。宣傳海報通過标示諸如‘他獻出了生命,你不過是把錢借給國家’、‘工業化是通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團結起來就能勝利’等簡短有力的口号把受衆的各種情緒導向看來是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目标。正因為有了這些理性的目标,自我才在協調本我和外部世界的關系時感到心安理得。然而,自我對本我的控制力量尚不夠,所以,最具說服力的海報要能激發受衆的良心(超我),使他們相信宣傳追求的目标是人道和正義的。”“由此看來,政治宣傳若想說服影響人,須同時滿足大衆情緒、理智和道德上的需求,宣傳家為此不得不有所取舍。這樣,宣傳海報在塑造集體意識的同時,也帶來了對事物的扭曲和變形。”[1][1]
這就是說,因為宣傳海報明确的宣傳目的以及其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它所反映的曆史信息有可能是歪曲而不準确的,需要後世解讀者細心辨别。20世紀30年代是宣傳海報的黃金時代。德國納粹黨曾成功地利用海報為其在政治上得勢服務。納粹黨很注重到處張貼海報以制造氣氛。納粹黨魁希特勒曾針對海報談到,要把海報着上鮮豔的顔色,讓人看後留下永遠難忘的印象。1932年希特勒參加德國總統競選,由後來任宣傳部長的戈培爾負責造勢,在各個城市牆上貼了大約100萬張海報。在一張題為“緊跟元首”的海報上,兇神惡煞的希特勒緊握拳頭,眼睛死盯着前方,一副好鬥的模樣。在他身後滿是密密麻麻的支持者人群。海報的醒目處有德語“Ja”,相當于英語的“Yes”,表示贊同之意,其意是号召選民投希特勒一票。海報上那虛張的聲勢,堂皇的外表,危言聳聽的口号,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引向歧途。值得一提的是,這張海報以攝影圖像(蒙太奇)作為主要設計素材,而不是以繪畫入圖,在當時是很前衛的。而這一張張納粹德國的海報本身就是法西斯分子當年竊國欺世愚民的罪證,在特定的意義上為曆史留下了證據。
通常認為,海報出現于19世紀後期,是法國人朱利斯·查理特發明“三色石版平版印刷技術”的産物。這種印刷技術通過三色(紅、黃、藍)套印而達到豐富的色彩效果。“19世紀70年代的巴黎,是歐洲大衆傳媒的中心,也是現代海報的誕生地,這一新的藝術形式随之波及到米蘭、柏林與維也納,街道都成為海報藝術畫廊,而這也是現代廣告的先驅。”[2][2] 實際上在此之前就已有海報,甚至是宣傳海報,也是誕生在法國。法國大革命中就曾利用套色版畫技術印制海報,宣傳革命理念。有一張當年的海報是典型的圖像宣傳品。畫面正中頂部是象征革命的小紅帽,傳說古代獲得自由的奴隸曾戴過這種小帽。1792年6月20日,巴黎民衆沖進宮殿,國王路易十六為平息民怨,把一頂小紅帽戴在頭上。畫面兩邊各有一面法蘭西三色旗。左右各站一人,分别為手持斧頭的國民軍士兵和革命的主力“無套褲漢”。占畫面最多的是文字,寫着“聯合”、“共和國不可分割”、“自由、平等、博愛”,全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原則。這張海報上充斥着大革命的各種象征元素,已具備了後世宣傳海報的所有特點,開這一藝術形式先河。
在20世紀前期,宣傳海報出現的高峰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和幾次政治動蕩(蘇聯革命、羅斯福新政、納粹德國統治、西班牙共和國等),因為這是最需要海報來擴大宣傳影響的時刻。各國都會征召藝術家來創作海報,有些名畫家也在被召之列。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政府曾組織藝術家參加“聯邦政府藝術項目”,創作宣傳新政的海報,先後設計了三萬多種海報。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規模空前的大厮殺,參戰各國都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目的是說明自身行為的正義性并加強戰争動員。這場大戰使宣傳走向成熟,也使宣傳海報的創作趨于成熟。為了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海報設計者絞盡腦汁,選擇從最有說服力的角度來打動人心,因而也形成了各國海報的不同風格。以一戰時的征兵海報為例,目的都一樣,但着眼的重點卻不同。英國海報注重表現國民的社會責任感,畫一隊背着行囊荷槍出征的英軍士兵,一個英國婦女帶着女仆和孩子在望着他們遠去;法國海報着重強調多種族的參戰意識,畫一隊由黑人組成的法軍外籍軍團士兵在吹号沖鋒;德國海報透射出德意志民族的紀律和服從,畫一個面容嚴峻的德國兵,全副武裝,背景點綴着塹壕戰中少不了的鐵絲網。較為不拘一格的是美國的征兵海報,更多在煥發男性的騎士精神上下工夫。美國畫家霍華德·克裡斯蒂是名畫家,曾為國會創作了曆史畫《簽署美國憲法》。一戰中他被海軍部請去畫海報。一般情況下,設計者都不在海報上留名,而克裡斯蒂例外。他畫的征兵海報獨辟蹊徑,畫上一個漂亮的姑娘,身穿海軍服,側身微笑着面對觀者,雙手握在胸前,卷曲的頭發和軍服飄帶被風吹起。海報上印着她說的話:“嘻(Gee)!我希望我是個男人,那我就會去參加海軍。”它以性别反串的海軍軍人形象,用煽情手法激勵男性去參軍。從這些不同風格的海報也能間接感受到不同國家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
說到美國的一戰征兵海報,還有一幅名作,是詹姆斯·弗拉格的“我要你加入美國軍隊”。這幅創作于1917年的海報,使用了象征美國的“山姆大叔”的形象,一個留着山羊胡的瘦高個老頭。“山姆大叔”以凝視和食指相指的咄咄逼人姿态,用命令式的口氣說:“我要你參加美國軍隊,去最近的征兵站。”這張海報上的“山姆大叔”實際是弗拉格的自畫像,畫中的人物神情生動,在藝術上技法純熟,使之成為海報設計的經典,也成為美國人的一張名片,以後多次被人模仿。而弗拉格的這幅直指人心的作品本身也是仿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人阿爾弗雷德·裡德創作了征兵海報“英國人,需要你”。畫面中的英國國防大臣基欽納神情嚴肅,雙目逼視前方,伸手直指與這張海報視線相對的眼睛,産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以達到在不假思索中讓觀者接受海報上的要求。基欽納是英國名将,曾鎮壓過蘇丹的馬赫迪起義,打赢了與南非布爾人對陣的英布戰争,在英國很有聲望,故被選作海報的主角。同樣在一戰征兵海報中,英國人重權威選取政府高官的形象,而美國人重個性用了自己的形象,這也透射出兩國的不同政治文化。1920年在蘇俄,莫爾畫了征兵海報“你參加紅軍了嗎”,一個持槍的紅軍戰士向觀者發問,明顯是模仿了前面的作品,但人物形象更為簡練質樸,整個畫面隻用黑紅兩色處理,讓人印象深刻。後來蘇聯在二戰的征兵海報以及美國為羅斯福競選的海報上都再次使用了這一直指人心的招牌造型。直到2003年3月3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又使用了弗拉格的“山姆大叔”形象,隻是将弗拉格的臉改為美國總統小布什的臉,文字改為“你要這場戰争嗎?”,顯示伊拉克戰争在美國引起的質疑。
在20世紀前期的宣傳海報中,蘇聯海報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十月革命勝利後不久的蘇俄(1922年蘇聯成立),首都莫斯科市中心郵電局的櫥窗裡貼滿了海報,每隔幾天就會換上新的海報,甚至這已成為政治活動的風向标。很多不識字的市民往往是靠看這些花花綠綠的海報來了解形勢的發展。櫥窗裡的海報畫的是一個騎着戰馬奔馳的紅軍戰士,上面的口号是“無産者上馬”,這是紅軍騎兵的征兵海報。幾個月後海報換成一群年輕人在火車前幹活,這是在号召青年參加“星期六共産主義義務勞動”。沒多久,海報換成一個紅軍戰士舉足向境外的敵人踏去,歐洲地圖在他的腳下,人們知道紅軍已開始向波蘭華沙進軍。為最大限度地動員人民,藝術家們提出“藝術上街”的口号。“他們在船舶的船舷上、火車的車身上、城市的牆壁上張貼宣傳共産主義意識形态的海報,将這些流動的、靜止的空間轉變為一種信息傳播媒介。反過來,他們又以這些信息建立起一個信息高度密集的空間和環境,蘇聯大地上展開了一場紅色宣傳風暴。”[3][3]
這些海報迅捷地反映當時的政治理念。有一幅早期海報題為“帝國主義的末日”,畫面上是各國無産者正在圍殲象征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吃人怪獸,表現當時宣傳者希望在本國革命成功後轉而進行世界革命,很快消滅帝國主義的理想。20年代以後,蘇聯海報的題材随着形勢變化也在改變,由戰争轉向建設。有一幅題為“面向未來”的海報就反映了這一變化。海報上革命領袖列甯正揮手指引人民面向未來,準備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海報背景是冒着濃煙的煙囪和巨大的工廠廠房,象征着蘇維埃國家已拉開了大規模工業建設的序幕。在人物形象上蘇聯海報也有特色,比如一幅描繪蘇聯紡織女工的海報,畫面上有個面帶微笑、身體健壯的女工。她的形象體現了當時的審美标準,身材高大、圓臂粗腿的健康勞動者,與西方海報中纖弱、嬌柔、妩媚的女性形象迥異。另外,蘇聯海報中的女性形象還有去性别化的特點。1920年斯特拉赫夫的海報“3月8日——婦女解放日”是為慶祝國際勞動婦女節創作的。海報中畫家以堅硬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棱角分明的無産階級婦女形象。她手持紅旗,怒目前視,身後的煙囪與手中的紅旗構成平行關系,把無産階級女性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兩者聯系在一起,突出了女性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主要勞動力的觀念。人物的性别特征不明顯,隻能從她的頭巾和畫中的文字來領會。她緊張的神色暗示了形勢的嚴峻,警示還有來自外部的威脅,具有曆史的真實感。
盡管衆多宣傳海報在藝術史上沒有多少地位,但這些海報并不是沒有藝術價值。從藝術風格來看,大多數海報都是用油彩創作的具象作品,重在寫實,易于讓人理解,不在表現藝術技巧,但也有一些海報在藝術上做了創新的嘗試,尤其是蘇聯的早期海報更是藝術成就卓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許多前衛藝術家欣喜若狂,認為革命給他們帶來了實踐自己藝術觀念的機會。“他們沿用構成主義所追求的抽象和幾何的形式美,力争向公衆傳達明确、明晰的信息,打造一種新時代的美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從1917到1933年左右的時期,實為蘇聯構成主義與蘇維埃國家政治意識形态展開充分互動,先鋒藝術得以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獲得全面展開的黃金時期。在這些政治宣傳與社會動員活動中,蘇聯構成主義者認識到海報招貼在傳播各種信息方面是最具效果的宣傳手段,許多構成主義者積極投身于這個宣傳運動中去,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耀眼奪目的精品傑作。”[4][4] 有一幅題為“邊工作 邊武裝”的海報,描繪一個幹木工活的工人,手邊放着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整個畫面幾乎全由幾何色塊組成,筆觸簡練傳神,追求誇張、簡潔的視覺效果,文字也呈幾何線條狀,與圖像融為一體。1934年,蘇聯召開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确立了新的藝術創作原則,以構成主義為代表的先鋒藝術遭到批判,此後的蘇聯海報風格趨于單一。而構成主義的簡約風格在20世紀後期仍很有活力,在各種藝術設計中已逐漸成為主流。
時至今日,随着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擴張,貼在牆頭的宣傳海報已很少見了,隻是在一些西方國家大選前,或是一些和平主義者号召的反戰運動中還能偶然見到。但以前留存的大量宣傳海報仍是值得珍視的重要史料,并要充分發揮其證史的功用,用于包括教學在内的各種公共史學用途。為達到這一目的,有四點值得注意。
首先,要了解海報是宣傳的一種形式,因而帶有政治宣傳的一切特點。宣傳是一種手段,“人可以把馬牽到水槽旁,但馬未必喝水,宣傳就是讓馬相信喝水是它自己作出的選擇。”宣傳與教育不同,“教育緻力于引導人的性格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循循善誘,在語氣上或解釋、或澄清、或讨論,是溫和的;而宣傳旨在短期内灌輸,在語氣上或命令、或唆使、或激勵、或動員、或颠覆,顯得積極主動。”[5][5] 作為宣傳的産物,海報不得不帶有宣傳者明顯的主觀性,這是後世在将之當作史料使用時須特别當心的。
其次,宣傳海報具有強烈的曆史景觀的現場感。比如在二戰中,1942年斯洛夫的海報“保衛母親伏爾加河”是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創作的,他把蘇聯紅軍步兵的基本裝備盡顯于海報中。畫面中兩個士兵使用的武器是在步兵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三大件:手榴彈、沖鋒槍和重機槍。而背景是作為母親河的伏爾加河,看這樣的海報就如同穿越了時光隧道又回到戰火紛飛的戰場。
再次,看宣傳海報要注意對畫面細節的解讀。如果不仔細審視,或是對相關曆史背景、文化内涵不了解,對海報内容的解讀就難以全面。可以美國二戰中鼓勵婦女工作的一張海報為例。畫面上是一個身穿工裝的女工,在工作間隙用餐。這張海報的宣傳目的是動員婦女以這個女工為楷模,走出家門工作,為美國赢得二戰勝利效力。這個女工的神情充滿了自信,胸前挂着一串證章,吃的是方便工作的三明治快餐。從戴着的墨鏡和腿上的鉚釘槍可知她幹的是給飛機打鉚釘的鉚工活。她身上的英文“ROCIE”指的是美國二戰中有名的“鉚工羅西”。這一形象是根據衆多在飛機裝配廠幹活的女鉚工虛構出來的,據說有人物原型。這是美國社會中全新的女性形象。至此對海報的解讀似乎已結束,但其中的一個關鍵細節還未被注意。女鉚工的腳下踩着一本書,從書名可知是希特勒的《我的奮鬥》,這暗示了海報的時代背景和宣傳目的,一切為了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
最後,宣傳海報的史學功用還有待開拓。數以萬計的宣傳海報大多還冰封在海報藏家和各大博物館中,用于曆史教學和研究的尚為冰山一角,有待整理開發。即使是已經發表、出版的海報也不為傳統史家關注,有關的研究著作很少,在各類曆史教材中使用得也有限。實際上,因為宣傳海報具有的時代特征,其所含的曆史信息在各類圖像中是比較豐富的。将其用于課堂教學,有着迅速還原曆史場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功用;用于考試測量,有着啟迪思維,有效考察學生聯想能力的作用。最近幾年,各地的高考試卷使用海報命題的數量明顯在增加。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曆史教師将宣傳海報用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