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甲子情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3-10-28 05:12:19訪問量:0

1953年10月18日是我們入學報到的日子,六十年彈指一揮間,一愰就過去了。我們這群耄耋之年的遊子又回來了,回到了母校的懷抱。母校的一草一木還是那麼清香,母校的空氣仍是那麼芬芳,北大樓依舊那麼莊嚴。我們回到母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感到格外的親切。至于母校的變化,那真是太大、太大了,當年的竹籬笆校門和那條蜿蜒曲折的小道,如今已是巍峨的大門和美麗的林蔭大道;我們吃飯、聽課的草棚飯廳和草棚教室,早為現代化的建築所替代。至于母校内在的巨大變化那不是我們所能言喻的。要說變化我們這些遊子也都變了,當年曾是婀娜少女和翩翩青年,多麼意氣風發!如今都已步入耄耋之年,頭發都白了,眼也花了,背也有點駝了,唯獨我們對母校、母系的感情沒有變,不僅沒有變,而且更深、更深了。此時此刻最讓我們懷念的是早已駕鶴西去的恩師們,他們的諄諄教誨是我們為人立業的座右銘,我們永不忘懷,永記心田;我們也特别懷念先我們而去的十幾位同窗摯友,他們的音容笑貌仍然萦繞在我們的眼前,是想忘也永遠無法忘卻的。


同窗情


六十年為一甲子,對于我們學曆史的人來說尤其重要。這一難逢的時刻,同窗四年是緣分;能維持一個甲子不斷的同窗情誼更是難能可貴,這也是緣分;這緣分凝聚成了最純真的、無法割舍的終身情誼,怎能不令人珍惜!我們班畢業時隻有32位同學,50多年來先後有12位同學謝世,這次聚會是1996年第一次聚會後的第6次,參加聚會的16位同學占了健在同學的絕對多數。雖然我們上了年紀,需要有人照顧了,還是不顧旅途勞頓趕來相聚。大家都說,不必安排美味佳肴,我們吃不下了;不要安排遊覽,我們走不動了。我們隻要能大家團聚,見上一面,握握手,擁抱一下,暢叙情誼,說聲保重健康,再了解一下母校、母系的巨變,就心滿意足了,别無他求!  


為什麼我們班的同學有那麼深的情誼,那麼大的凝聚力?這次座談會上大家回顧了許多往事,共同想到的是我們同窗四年,班上從沒發生過一件互相争吵的事,相處得十分融洽,大家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上。而且和其他年級的同學相處得也很和諧。1954年新生入學後,系裡改按年級分宿舍為不同年級混合編排,每個宿舍各年級同學都有,元旦時候我們宿舍門口有副對聯:“團結友愛不分一二三四,刻苦學習那管春夏秋冬。” 教務處的姚治勲參觀後連聲叫好;我班朱光漢、喻方達等同學的文藝才能激活了全系的文娛活動。1954年校務委員會确定“五•二0”為校慶日,我班聞風而動,朱光漢參與主編劇本,喻方達同學精心執導,幾乎全系同學都參加了排演,1955年第一個校慶日,全校5000多師生聚集在南京人民大會堂,觀看我們的演出,掌聲雷動,盛況空前,獲得一緻好評。我們班的體育活動也是全系競技體育的主力。每年運動會都為系争得數枚獎牌。我班不僅學習好,文體活動好,而且大家積極要求進步,先後有6位同學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我班的團支部被評為全校的“優秀團支部”,校史博物館裡還陳列着我們的照片。凝聚同窗情誼當然也少不了幾位熱心的組織者,朱光漢、馮逸庭、喻方達和在甯的幾位同學是功不可沒的,也許就是這些一件件的事情正是凝聚同窗情誼的源泉。在座談會上有位同學對我班同學的深情厚誼總結了八個字:團結、寬容、理解、向上。确實這八個字貫徹了我們60年的始終。


赤子心  


畢業時我班的同學在分配志願書上都隻填上了兩句話: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時,32位同學分配在内蒙、山西、福建、安徽、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蘇等八、九個省、市,而且全部在教育事業崗位上,一半以上擔任中學教師,從事着平凡又有意義的工作。我們愛崗敬業、淡泊名利、嚴謹笃學、關愛學生、殚精竭慮,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建設者。我們雖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我們沒有辜負恩師們的囑托及母校的期望,我們問心無愧而且很自豪地說一句:“我們盡力了”!六十年來,我們從風風雨雨中走了過來,經受住了種種考驗和鍛煉,可以告慰母校、母系的是:我們留得一生潔白,都是堂堂正正的人!這次回到母校,我們所能做到的是向母校捧上我們這些遊子的一顆赤誠感恩的心!敬祝母校更加繁榮昌盛,祝母校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建設成享譽國内乃至世界著名的曆史系!


仙林遊


18日一早驅車到仙林校區參觀,校友總會的胡老師陪着我們。車到校門口一群校友總會組織的“接待校友會志願者”迎接着我們。他們不少是今年才入學的新生,與我們入學正好相差60年。我們站在“二源廣場”,遙望氣派雄偉的圖書館,環顧周圍嶄新的各種建築,仙林校區真美啊!我們如臨仙境一般,真羨慕現在的同學們有那麼好的學習條件。我們在廣場上留戀不已,拍了不少照片。在以我們系考古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小克鼎為藍圖的克鼎前,大家要我介紹一下由來,我簡單地說:克鼎也名善夫克鼎,是西周克氏家族的一組禮器,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曆史了。1890年在陝西扶風出土,有二件,也被稱為大、小克鼎。後流失在民間,金陵大學校長福開森以重金購得小克鼎。大克鼎為上海市博物館收藏,福開森離開中國時把他收藏的939件文物悉數贈給金陵大學供教學研究之用。克鼎内壁鑄有銘文72字,對研究西周中期的曆史具有重要價值。  


接待校友志願者們又把我們帶到了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劇場,寬廣的舞台、五彩缤紛的座椅真是太美了。喻方達同學情不自禁地登上了舞台,在大家的一緻要求下,老喻引喉清唱了一段京劇“打漁殺家”。他那字正腔圓、高亢嘹亮發自丹田的嗓音,真可謂繞梁三日。大家不過瘾又要求老喻再表演一段,他即興朗誦了一首毛主席詩詞—婁山關,他那抑揚頓挫的語音、深邃的感情,使志願者們領略到了真正的朗誦藝術,志願者們怎麼也沒有想到81歲高齡的老校友還有如此精湛的藝術功力,使他們為之折服。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還得趕回去舉行“雙壽院”,隻好匆匆看了母校新址的一角,稍稍領略了母校發展的宏偉藍圖,依依不舍地上了車。志願者同學攔住了我,要我代表大家寫一句留言,這一突然襲擊難為了我,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寫什麼好,靜了一下,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又怕我記憶有誤,就改寫“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祝願他們快快茁壯成長。我發自肺腑地對他說了一句,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祖國需要你們,希望你們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卓越的貢獻!再見了,親愛的同學!再見了,仙林校區!


雙壽宴


這次聚會既是我們入學60周年的慶典,也是我班多數同學80壽辰,所以我們舉行了“雙壽宴”。克莉絲汀的祝壽蛋糕擺在餐桌中央,84歲高齡的周月思同學主持壽宴,他點燃了壽燭,默默地許下了心願,又吹熄了壽燭。然後他激動地對大家說:我是班上的老三,老大俞文華在德國,老二杜承星在天津,他們都已87歲高齡,我代表他們向師弟、師妹們祝壽。我們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班上年齡最小的尤書蛟也已白發花白,而且長了兩條壽眉。對我們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請大家多多保重,我們再多聚幾次。馮逸庭同學接着說:健康最重要,要健康就要心情舒暢、高興,高興是硬道理,高興才能高壽!盡管餐桌上有美好的佳肴,但大家忙着相互敬酒、祝福。這時當年的班長劉為政同學高聲對大家說:這次聚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我提議2017年我們畢業60周年時再相聚,而且在座的一個也不能少,争取更多的同學來參加,大家說好不好?頓時歡聲雷動,大家齊聲說好。宴會廳裡喜氣洋溢,一個個耄耋老人都返老還童了,個個笑逐顔開,忘了年紀,連姓名也忘了,隻有小名和昵稱。讓我們盡情地歡樂吧,宴會廳成了歡樂的海洋。仿佛那首優美的名曲回蕩在空間:怎能見到同窗好友心中能不歡暢。同窗好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讓我們舉起酒杯,讓我來歌唱友誼萬歲!友誼永存,友誼地久天長!




秦浩  


2013年10月20日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