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幼年寫作文,總愛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從哪裡找來這些詞句,似懂非懂地照抄。隻是同一個白晝,同一個夜晚,走馬燈似的,來了又去了,去了會再來的,直到鬓邊有了白發,才蓦然驚覺光陰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來。
于是,問自己:過去幾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麼?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八月,在美國一小鎮,拜訪一位84歲的老學者,在他那狹窄的廚房裡,我向他傾訴内心的困擾。他說:“你應該抓緊現在和未來的日子。” 我說:“是的,我在盡力,但是,我已浪費了幾十年。” 他搖搖頭:“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物競天擇論》;海明威說他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終于獲得了諾貝爾獎;居裡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養成了科學家。” 我大喊:“這些人都是天才!我隻是個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權評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隻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都不會妨礙思考和研究,甚至會有助于思考和研究。” “但是,我年紀大了。” “我70歲那年,拟完成一個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計劃,當時,我向一個30多歲的年輕朋友談到這計劃,他笑了笑,我知道他為什麼笑,在他看來,70歲的老人,時日已不多,還能做些什麼,10年過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實驗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輕朋友呢?”我問。 “不再年輕了,已經中年啦!” “對他來說,這14年來,應該是黃金年齡,相信有很不錯的紀錄。” “沒有,他也承認過去的14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為什麼?” “依舊熙熙攘攘、推推擠擠地生活,14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這一番話,如當頭一棒,我呆了。他拖着我走進他的書房,說:“來,讓我們談談目标問題,烤雞腿香味誘人,邊吃邊談,并不浪費時間。”
(摘自《農婦随筆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