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的研究工作還在繼續,茅家琦先生又着眼于另一學術領域,并組織人馬開始了對長江流域經濟、社會、文化現象進行研究。随着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茅先生意識到研究區域城市近代化進程之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史鑒意義,乃組織弟子完成了包括無錫、南通、常州、甯波、蕪湖、安慶等在内的長江下遊城市的個案研究,在此基礎上,1993年推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長江下遊城市近代化的軌迹》一書,被學術界譽為“國内第一部采用區域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國城市近代化發展特征、經驗、模式的力作”,開辟了區域城市近代化研究的新領域。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茅家琦先生在進行多種學術研究的同時,又應bevictor伟德官网老校長匡亞明的邀請,先後擔任“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副主編與終審組組長。這是迄今我國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可也責任重大。從孔子到孫中山,對200多位思想家進行研究,上下數千年,作者數百位,學科則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科技、天文、地理、醫藥、藝術等等,無所不包,工作繁重,千頭萬緒,時間緊,要求高,必須拿出精品。為此,茅家琦先生殚精竭慮,從制訂規劃、選聘作者,到指導寫作、審讀稿件、布置出版,無不躬于其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2006年9月,這項巨大的學術工程終于勝利完成,得到了中央領導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這裡面凝聚了茅家琦先生的多少心血啊!
茅家琦先生如此質高量多的學術成果是與他的治學精神分不開的。2006年召開的“茅家琦與近代中國研究”學術讨論會對之進行了總結,認為集中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是深思明辨、實事求是的精神。例如他提出的洪秀全沒有建立什麼“拜上帝會”、金田起義發生在1850年11月4日而不是1851年1月11日以及對中國近代資産階級形成的時間等問題的探索,都體現出這一治學精神。其次是求真緻用、不斷開拓的精神。他在學術領域中不斷開拓前進,由太平天國研究,拓展到史學理論與方法、晚清史、江南區域現代化史、民國史,又進而拓展到現當代台灣史,凸顯了他對國家統一、民族複興的關心。再次是論從史出、理論與史料并重的科學精神。在長期的史學研究實踐中,他把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思想即實事求是的原則,應用到曆史研究的具體實踐中,就曆史的本體與載體、曆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史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以及史學工作者的自身修養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針對性的觀點與主張。如他強調要“訓練思考問題的方法。沒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就無法歸納出新的看法”;借鑒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吸收國外同行學術觀點,要“得體”與“切己”,要小心假設,小心求證。這些觀點與主張,是發人深省,啟人心智的。
茅家琦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品格更是為人稱道。“茅家琦與近代中國研究”學術讨論會認為集中表現為五個方面:一是史學研究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指導,而且需要科學的方法論。史學研究方法可以多元化,但曆史文獻學的實證方法應是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是掌握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原始資料,是進行史學研究的基礎工程。三是提倡嚴謹求實和開拓創新的學術風格,堅持研究的原創性。他主張治學必須經曆“學習——思考——再研究——吸收——創新”的學術流程,學術的開拓創新必須以嚴謹求實的研究為基礎。四是深入探索史學的重大理論問題,努力推動理論創新,不斷提出發人深思的新觀點。例如,他提出,“‘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和科學,還應該加上人文。”他非常贊成《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提出的“大曆史”觀,說,對史料的綜合研究和分析,更能反映曆史的複雜性和縱深面,更能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他結合自己的多領域實證研究,對推動曆史的動力,提出了自己新的見解:曆史發展的動力是多元的,不僅有社會客體(生産力發展水平與政治民主化發展的水平),還有社會主體(社會成員自身的科學、文化、道德水平)、社會載體(社會環境、土地、資源、人口、生态等要素)。根據對這三方面所起的作用,就可以對曆史人物、曆史事件,作出基本的評價。這一評價體系既肯定了生産力發展的主體地位,又重視政治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狀況。五是重視史學家自身素質和學風的培養和建設,提出優秀史學家的評判标準。史學家從事曆史教學和研究工作,不是被動與消極地面對教育對象和文獻資料,而是積極主動地發揮史學家的主體作用,使自身與現實社會、曆史情景融合一體。因此,優秀的曆史學家不僅要具備科學的治學精神,而且要具備人文關懷的情結。茅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品格,正體現了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的和諧統一。
進入耄耋之年的茅家琦先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在史學家的沉郁之外,又多了哲學家的思辨,難能可貴地繼續保持着開放的心态和懷疑、開拓的精神。近年曾有人建議他把一生的學術成果出個總集。他卻說:“以前的文章,今天還有多少我自己還在肯定的?恐怕連自己都否定了,再編出來給人看,還有什麼意思?我又不可能都去改,而且改不勝改。如果出,也一定是選集。自我否定才能長進,才能發展。”今年已是81高齡的茅家琦先生,每天依然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做學問上。僅在他79歲這一年,就出版一部專著,發表了3篇論文。正是他的孜孜不倦的學習、日益深沉的思考與忘我的工作,使他成為目光如炬、著作等身、成果斐然的史學大家。
誨人不倦、嚴格寬厚的良師益友
自1956年起,茅家琦先生開始從事曆史教學工作,開始了他培養史學人才的工作。五十多年來,他教育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這其中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如果說茅家琦先生桃李滿天下,一點也不誇張。他的學生遍布海内外各地。大江南北、五洲各國都有他學生的足迹。其中許多人成為成為教授、專家,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
茅家琦先生認為,大至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旺,小至一個學校、一個系科的發展,光靠一個人、一代人的努力不行,而要靠全民族、全學校、全系科的世世代代的奮鬥。要做到這一點,隻有通過教育,建立一套完備的教育機制,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不斷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青勝于藍的人才,才能不斷提高人口的素質,從而推動民族和社會的進步。因此,茅家琦先生不僅自己努力從事研究,更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用于對後人的培養。
茅家琦先生的教學與教育工作嚴肅認真而又細緻有方,在bevictor伟德官网的師生中有口皆碑。筆者就曾親身經曆過這樣幾件感人至深、終生難忘的事:
在1980年到1982年我在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讀研究生期間,選修了幾門由茅家琦先生執教的課程。茅家琦先生不僅講課認真,而且對我們的每份課後作業都細心批改。我至今還保存着當年茅家琦先生批改的作業。隻見上面既有茅家琦先生對全文的總體評價,指出優缺點與改進方法,還有對行文中的語言不通之處的細緻修改。如他指出我文章中寫的“最終不可能實現的結局”這一句是個病句,因為“最終”與“結局”語義重複;再如他看到我在文章中寫到嚴複到美國留學時,寫了一句“嚴複喝了幾年洋墨水”,就指出,學術論文不宜用民間俗語套話;他甚至将我文章中的錯别字“弊足”也用紅筆訂正為“蹩足”。這一切給我極大的震動,使我認識到社科工作者必須重視中國語言文字的基本功。
還有一次,可能是在1981年的某一天吧,我因事到系辦公室找茅家琦先生。系辦公室的人告訴我,茅家琦先生正為研究生開課。我找到他講課的教室,從門縫往裡一看,隻見茅家琦先生正襟危坐,拿着教材極其認真地講着,而在他的對面,隻坐着一位女研究生。原來這年國家壓縮研究生招生數,bevictor伟德官网的太平天國史專業隻招收了一名叫戴瑩琮的女研究生。茅家琦先生即使對一位聽課的學生,也如同對數百、數千人的聽衆一樣,一絲不苟。我站在門外注目良久,心想,茅家琦先生真是誨人不倦的良師楷模啊!
1982年我從bevictor伟德官网畢業時,還有一件事使我終生難忘。那是我在辦畢業手續時,因家庭經濟困難,對研究生畢業後的工作待遇不公有些不滿,就對學校研究生處的一位負責人發了一句牢騷。沒想到那位負責人竟大為惱火,用“文革”思維上綱上線,并立即打電話到擔任曆史系主任的茅先生那裡告狀。我大為惶恐,害怕影響到分配,急忙去找茅先生解釋,又沒想到見到茅家琦先生時,他竟對此提都不提,隻是真誠而細緻地詢問了我的工作分配與家庭經濟困難的解決辦法。一場“大禍”就這樣毫無聲息地煙消雲散。事後,我問茅家琦先生,他隻淡淡地說:“今天知識分子的待遇确實較低。你們農村出來的學生經濟更多些困難,難免發幾句牢騷,以後認識會提高的。這不是什麼大事,更不能上綱上線。我們要集中精力搞好教學與科研。國家好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就會好的。”聽了茅家琦先生的話,我又感動又慚愧。茅家琦先生對我們青年人是多麼理解、多麼寬容、多麼善良、多麼真誠啊!
我從bevictor伟德官网畢業後,分配到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任教。茅家琦先生仍像我在校時一樣,時時關心着我,教導着我,指引着我。每當我在近代史教學與科研中遇到困難時,常常匆匆趕到茅家琦先生家請教。這時我看到,茅先生不管在幹什麼,總是立即停下手中的事熱情細緻地解答我的問題。1999年我将多年寫下的一些史學随筆文章與知識性文章結集,定名《史海閑話》,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些文章不是學術論著,常為一些專家學者看輕,但茅家琦先生卻給予我熱情的支持與很高的評價。他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先認真通讀了全書的書稿,又認真而熱情地寫了一篇分析細緻、情文并茂的序言,刊于書前,使全書大為增色。他寫道,此書收錄的文章“标題新穎,文筆流暢,故事性強,讀之有味,還能夠引起讀者的沉思,從中悟出一些‘辦事’與‘做人’的道理來”。他稱贊此書為史學著作的寫作與擴大讀者面“作了嘗試”。 茅家琦先生為我這本小書寫了這樣認真、熱情而又公允的序言,令許多讀者感動,使此書連版三次,遠銷海内外,更令我這個作者終生難忘,時時鞭策與推動我向人生的更高層次攀登。
從在bevictor伟德官网求學,到走上社會從事各種工作,始終受到茅家琦先生教誨與關愛的學生絕非我一人,我更不是茅家琦先生成百上千個學生中較好的一個。但所有茅家琦先生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我們因曾是茅家琦先生的學生而終生受益,我們将永遠是茅家琦先生的學生,一輩子都要向他學習。
茅家琦先生不僅在國内培養了大批人才,而且經常出國講學,宣揚中華民族文化,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同時與外國學者交流經驗,共同促進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他先後去過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不少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講學,得到海外學者的一緻好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