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贊成這樣一句話,“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選擇一份好的工作是每位畢業生及其家長的共同心願,但何謂好工作,卻很少有人能準确道出其中的内涵。如果向畢業生及其家長作一次問卷調查,恐怕在“好工作”的注腳上面出現最頻繁的答案會是“收入高”、“單位名氣大”、“最好在大城市”之類的詞語。其實這是對“好工作”的誤解,因為他們忽視了擇業的核心要素即畢業生智力資源的個性特征。
畢業生擇業的成敗與否取決于能否實現其智力資源的最佳配位,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關注的必須是畢業生的素質、能力及專長,同時還得充分考慮到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求。近兩年我們時常聽到畢業生就業難的呼聲,但同時也聽到不少用人單位要不到大學畢業生的歎息,這兩種本當相互抵消的現象的共存,使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畢業生長期居高不下的擇業期望值,當然,也不排除有用人單位的“高消費”心理,譬如專科生能做的非要本科生,本科生能幹的非要研究生等等。
在畢業生就業方面,我們提倡學以緻用,并且提醒畢業生要客觀評估自己的素質情況和競争實力,冷靜地分析社會需求,将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專長、創造社會價值作為選擇職業的準星,少一點幻想,便多一份成功的機遇。當然在求職過程中,我們确實也看到不少畢業生他們選定的單位在待遇、地域及今後的發展機遇等方面都能如願以償,但這畢竟是少數,不是普遍現象。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說,應該将虛幻的期待、徒勞無功的競争轉變為務實的選擇,需要把握好的是不要丢掉自己的專業這個“拳頭”。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倡導者黃炎培先生說過:“一個人職業和才能相當不相當,相差很大。用經濟眼光看起來,要是相當,不曉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當,不曉得埋沒多少人才,就個人論起來,相當,不曉得有多少快樂;不相當,不曉得有多少怨苦。”這話值得我們玩味。
需要強調的是,職業本身不應用好壞來區分,對畢業生而言應用“适合”與“不适合”來加以評述。如果“不合适”,即使在最好的單位,你也幹不出成績;如果“合适”,即使在最“差”的單位,你也會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在職業選擇上,我們應該推崇這樣的信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