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家柳诒徵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15-04-09 12:19:08訪問量:2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李瑞清緻函柳诒徵稱其為“大教育家”絕非溢美之詞,柳诒徵的同事吳宓在自編年譜中也說:“南京高師校之成績、學風、聲譽,全由柳先生一人多年培植之功。論現時東南大學之教授人才,亦以柳先生博雅鴻通,為第一人。”吳宓在《空軒詩話》中甚至将柳诒徵與梁啟超相提并論,指出:“近今吾國學者人師,可與梁任公先生聯镳并駕,而其治學方法亦相類似者,厥惟丹徒柳翼謀先生诒徵。”  

作為教師,柳诒徵上課頗受歡迎,如他于1908年任兩江師範學堂教習,當時兩江總督端方特派協助張之洞辦學卓有成就的梁鼎芬到各校檢查教學情況,曾留學日本并擔任過衡陽勸學所所長的左全孝聽完課後彙報道:“所有各校教師,教導有方,以柳诒徵為第一。”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憶柳翼謀師》也說:“柳先生講課時,聲如洪鐘,目光四射。講課深入淺出,層次分明,并且主題鮮明,用語生動,使人聽得入神,津津有味;而且系統性強,容易記憶。”1916年至1925年暑假,柳诒徵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任教,不僅文科學生愛選他的課,就是理工學生也愛選他的課,選不上的就旁聽,以至課堂裡總是坐得滿滿的。同事胡先骕教授在《劬堂詩錄序》中也稱其“豐頤廣颡,須髯如戟。縱論吾國五千年文化興衰之迹,如指諸掌,聲調砰訇震屋瓦。”  

柳诒徵也是成就卓著的史學家,他的《曆代史略》是我國第一部采用章節體形式編寫的曆史教科書;他的《中國文化史》是我國第一部文化史;關于他的《國史要義》,張舜徽在《柳诒徵傳》中評價道:“此書條列源流,厘析義例,無征不信,語多通核,是繼劉知幾《史通》、章學誠《文史通義》之後,在史評書籍方面,對舊史義例的綜合概括,另辟了一條新的途徑。”1948年9月,柳诒徵當選為中央研究院史學院士,大抵也能反映他的學術成就。  

當然,作為大教育家,柳诒徵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1903年正月,柳诒徵随缪荃孫赴日本考察教育,曆時五周,三月回國後,與朋友辦起了思益小學堂。柳诒徵擔任國文、曆史兩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中有大名鼎鼎的茅以升和宗白華。由于陳三立讓出住宅作為課堂,所以他的兒子陳寅恪、陳方恪也在思益小學堂裡讀過書。茅以升還在柳诒徵任教的商業學堂讀過中學,他在《憶柳翼謀師》一文中說自己“曾在南京讀過三年小學、五年中學。在這八年中,國文、曆史兩門課程,都受教于柳翼謀先生。我對文學和曆史知識,是在柳師的啟迪熏陶下,打下基礎的。”“我從先生受業八年,感到最大獲益之處,是在治學方法上從勤從嚴,持之以恒,并認識到‘知識本身隻是一種工具,知識之所以可貴,在于它所起的作用’。這對我數十年來治學治事,都有極大的影響。”  

柳诒徵在大學階段培養的人才更多,《劬堂學記•同學弟子傳略》列舉了35人,基本上都是大學教授,蔡尚思在《柳诒徵先生之最》一文中說:“我在三十年代親自聽見先後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的林公铎(損)先生當面稱贊和羨慕地說:‘翼謀先生培養出的大批人才,實為我和其他專家所莫及。’”那麼,這些傑出人才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  

首先是識才、愛才。原浙江大學史地系主任張其昀《吾師柳翼謀先生》一文中談到過他在1919年參加南京高等師範入學考試的情況:“那年入學考試,國文題目是《說工》,口試方式是五分鐘演說,題目要臨時抽簽,我的題目是《模範的學生》,由一組考試委員共同評分,到發榜之前沒有我的名字,引起了柳師的注意。經查詢,結果是體格不及格,校醫在我的名下寫了英文“very thin built”三個詞,意思是身體太單薄,緻被淘汰。柳師起來說,該生各科考試成績都很優異,就這樣犧牲掉太可惜。并且說他自己少年時身體瘦弱,中年以後才飽滿起來。那年柳師41歲。由于他的資望,提請複議,無異議通過。到了發榜登報,我竟獲得了領銜全榜的榮譽。”張其昀多年後偶然知道了這件事感激涕零,後來他在台北華岡創辦中國文化大學,于史學所大廳特設劬堂先生紀念堂并親題匾額,還動情地講:“實在說,我在華岡興學之舉,以感恩圖報為主要動機,獎助優秀清寒學生,是時刻銘刻在心的。”  

柳诒徵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他特别強調讀原著,曾在《中國史研究論文集序》中明确指出:“诒徵嘗勸學者,欲治史學,必先讀史。”山東大學曆史系教授鄭鶴聲在《記柳翼謀老師》一文中也談到了這一點:“其教學方法以閱讀《二十四史》、《九通》、《資治通鑒》、《曆代紀事本末》等書為本,例如教授兩漢曆史,則以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等為基本參考教材,其中則出若幹題目,令學生選擇其一,就指定參考資料加以閱讀,選出基本材料,然後再參考其他材料,加以組織成篇,由柳先生詳加批閱,指出問題所在,雖一字一句,亦不放過,數經修改,擇其優者,選入該校所出版的《史地學報》,以資鼓勵。我國近代對于中國曆史研究注重史料,柳先生是第一功。做他學生的我,亦被谥為‘史料派’了。”  

他還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柳诒徵本人就特别重視做資料積累工作,當時東南大學流傳着兩句話:“竺先生跑斷腿,柳先生抄斷手。”意思是說竺可桢教地理,常年在外面翻山越嶺;柳诒徵教曆史,整天在家裡抄書。張其昀在《中華五千年史》自序中談道:“柳師說,讀《日知錄》可以了解如何做劄記。古人治學沒有不從劄記入手的。否則,任何善于記憶的人,亦将如長空鳥影,往而不返。劄記就是今人所謂卡片。卡片不必具有一定的格式,隻要自己适用便是了。”柳師還說過:“假使沒有後台的慘淡經營,怎麼會有前台的精彩表演?”  

柳诒徵還要求學生對劄記進行分析比較。如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世祿在《回憶柳翼謀師二三事》一文中說:“他的教學方法、治學經驗對我印象深刻,影響很大,并對我後來的教學工作幫助最大,我内心中無限感激,永世難忘。”“柳老師教我們低年級同學怎樣做好筆記和抄錄材料。例如在中國近百年史的課上教我們參考《東華錄》分類做好筆記,來同古代史實比較,例如在日本史課上,他給我們出了個題目《日本藤原氏與春秋氏族之比較》,除摘錄日本史以外,還參考顧高棟《春秋大事表》。我以這個題目撰寫了一篇《春秋世族與藤原氏世族之比較》,登在當時東南大學曆史系所編的《史地學報》上面。”“古今中外曆史的比較,使學生們的知識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廣泛積累起來。”當然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分析能力與研究水平。  

如前所說,柳诒徵對學生們的作業都精批細改,一字一句都不放過,有的作業重新寫過,還要反複修改。在修改時往往會補充一些觀點和材料,如前浙江圖書館館長陳訓慈《劬堂師從遊脞記》談到他寫東南大學校史時,先拜訪柳诒徵請教如何找材料,又參考了柳诒徵《五百年前南京之國立大學》一文,寫完了再請柳诒徵修改,在論及将三江師範學堂改名為兩江師範學堂時,柳诒徵加上了兩句話:“三江、兩江,二而一者也。文襄定名三江,蓋取《尚書》揚州三江之義。”對于寫得好的作業,柳诒徵也不惜贊美之詞,如張其昀《吾師柳翼謀先生》一文談到“柳師上課是很認真的。每兩星期作文一篇,在課堂上作,時間兩小時,他親自批改發還。某次他給我作文批語中有‘沉郁頓挫’四字,這是莫大的鼓勵。”老師認真批改作業,學生做作業自然也就格外認真了。  

柳诒徵還大力支持學生辦學術刊物。南高師與東南大學史地人才輩出與《史地學報》密切相關。該學報是南高師文史地部的學生組織史地研究會于1921年創辦的,至1926年10月出版第四卷第一期停刊,共出了21期,發表了318篇文章。史地研究會雖為學生組織,但是聘請了柳诒徵、竺可桢等教授為指導員。柳诒徵為《史地學報》所撰序,說明了《史地學報》的辦刊緣由,略雲:“國有珍聞,家有瑰寶,叩之學者,舉不之知,而惟震眩于殊方絕國巨人碩學之浩博。……舉先民之已知者,而失墜之,而猶侈然自居于學者,其可恥孰甚。吾嘗以此曉諸生,諸生亦恥之,于是有《史地學報》之刊。”柳诒徵本人也帶頭在《史地學報》上發表文章,除二卷一期、三卷四期、四卷一期外,幾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如一卷一期上的《論近人言諸子之學者之失》,三卷一、二期合刊本上的《論以說文證史必先知說文之誼例》。這些文章都起了導向與榜樣的作用。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将學生的優秀作業推薦給刊物發表,正如鄭鶴聲《記柳翼謀老師》所說:“《史地學報》與《史學與地學》中所刊文章,大體而言,皆是課程作業中的優良作品。就我個人而論,1925年我作畢業論文時,柳先生拟出《漢隋間之史學》一題,以清掌宗源所撰《隋經籍志考證》為主,以自《史記》至《隋書》各正史、劉知幾《史通》等書為輔助資料,加以反複研究,用一年功夫,撰成初稿十餘萬字,柳先生評閱後,作‘一時無兩’的評語,寫于論文卷首,推薦《學衡》雜志發表。”  

從斟酌選題到強調讀原著、認真做讀書筆記,從布置作業到認真批改作業、直到推薦優秀作業發表,可以說柳诒徵狠抓了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每一個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與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所以在他教過的學生中人才輩出也就不足為奇了。學生們對柳诒徵也是心悅誠服的,如柳定生在《魂依夭矯六朝松》一文中提到bevictor伟德官网曆史系教授“缪鳳林先生在先生門下治史學為最,抗戰中在重慶,已為名教授,某日以事與人争執,為先生呵止,立斂容。又時在貴陽,随先生行,先生坐人力車,諸教授弟子,皆徒步随。以此,即先生再傳弟子而下,亦對先生尊崇,抗戰勝利後在南京,缪鳳林先生門下有弟子許紹光、洪誠來書自署小門生,時時來龍蟠裡圖書館請候。”許後為揚州大學教授,洪後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範仲淹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用這幾句話來形容柳诒徵顯然也是恰當的。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