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信息的準備

來源:bevictor伟德官网發布時間:2007-12-10 08:38:55訪問量:1

 

信息是現代科學的重要概念,它和能源、材料并駕齊驅,成為人類物質文明的三大要素之一。由于人們的觀察角度不同,觀察面不同,因而關于信息的定義也有多種。信息論中信息是指用符号傳遞的報道,報道的内容是接受符号者預先不知道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常将信息通俗地理解為消息、情報、指令、密碼等的總稱,是從客觀事物的運動發展中獲得的精神産品,比如通過書刊報紙、廣播電視、資料文獻等獲得的消息、情報、成果等。

就業信息則是指通過各種媒介傳遞的有關就業方面的消息和情況,如就業政策、就業機構、供需雙方的情況及用人信息等。就業不僅取決于一個人的知識、能力、體力、社會和經濟因素,而且也取決于就業信息。

(一)收集信息的途徑

收集就業信息應力求做到“早”、“廣”、“實”、“準”。所謂“早”,就是收集信息要及時,要早做準備,不能事到臨頭再去抱佛腳。所謂“廣”,就是信息面不能太窄,要廣泛收集各個方面、不同層次的就業信息。有的同學隻注意根據自己預先設定的目标收集有關地區、行業和單位的就業信息,使自己放棄或忽視了有關“後備”信息,在求職遇挫時感到無所适從,造成被動,這種情況是應予避免的。“實”,就是收集的信息要具體,用人單位的地點、環境、人員構成、生活待遇、發展前景、對新進人員的基本要求、聯系電話等各方面信息掌握得越具體越好。“準”,就是要做到準确無誤。一方面,用人單位需要的是什麼層次、什麼專業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語水平等方面有什麼特殊要求,都要搞準;另一方面,用人信息也和商品信息一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過期信息,人家是否已經物色到合适人選?這些情況都要搞清楚,絕不能似是而非。

收集就業信息,一般有以下幾個途徑:

1、校内主管部門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學校都應是收集就業信息的主渠道。因為就目前的就業機制看,學校是大學生就業工作所涉及的有關對象的核心環節,他們既與畢業生就業所涉及的各級主管部門之間保持着密切聯系,同時也是用人單位選錄畢業生所依賴的一個主要窗口。這一特定的位置,使他們對就業信息的占有量大于任何一個部門,同時其所掌握信息的準确性、權威性也沒有任何一個部門可以相提并論。就政策而言,全國的、行業的、地方的,在他們這兒收集得都是比較完整的;就需求信息而言,他們接觸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用人單位針對學校的專業設置而來的,可信度最高;同時他們所接觸的各部門、各單位也就是畢業生就業工作所涉及的就業機構。因此他們是畢業生就業所依靠的主要對象。目前各高校畢業生就業職能部門大都轉變觀念,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在制定文件、公布信息、提供咨詢、就業指導以及為用人單位舉辦各種就業市場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

2、通過勞動人事部門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

勞動人事部門常年向用人單位輸送人才,對單位的情況比較了解,對人才需求情況比較清楚,他們所提供的需求信息比較準确可靠,有較強的指導性;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是勞動力市場的重要載體,據統計,截止1999年底全國已有各類人才服務機構4162家,已形成了區域性人才市嘗專業性人才市場和基礎性人才市場共同發展的格局。這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所掌握的人才需求信息量也非常之大。而且這些機構也經常定期不定期地舉辦一些人才市常

3、各種類型的畢業生就業供需洽談會

為做好每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各地方、各行業以及各高校都要舉辦規模大小不等的畢業生就業“招聘會”,這些“招聘會”針對性很強,所容納畢業生需求信息量也非常之大,畢業生應珍惜并抓住這些機遇。這些“招聘會”除過信息量大外,還可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直接見面洽談,相互了解情況,有不少畢業生就是通過這一途徑确定工作單位的。

4、利用各種“門路”

“門路”不能簡單歸之于“走後門”而一味加以排除。這裡“門路”實際是指途徑、渠道。如果說市場競争機制和企業進人的監督機制能夠使“唯才錄用”成為大家的共識,那麼“門路”就應是大學生求職擇業所應加以重視和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事實上每年也有不少畢業生是通過“門路”落實就業單位的,他們實現求職夙願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實力,确實也取得很大的成功。日本有不少企業他們就采用“三分之一的‘門路’錄用”的所謂“人才混合戰略”。有的幹脆稱為“三分之一主義”,即三分之一錄用所确定的幾所名牌大學畢業生;三分之一錄用“門路”介紹來的;還有三分之一留給那些與學曆無關,與在校成績無關,而具有鮮明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這種對“門路”求職法的接納與認同雖不一定為我們所照搬,但應該給我們以啟示。隻要學生的素質是過硬的,隻要不以吃請送禮的變态方式尋求“門路”,我們就應該鼓勵學生廣開“門路”。

“門路”以“三緣”為基矗作為社會人,在走入生活之前與社會的聯系不外這樣三種“緣分”,即“血緣”、“地緣”、“學緣”。完全沒有“門路”的人是不存在的。埋怨沒有“門路”的人并不是真的就一點門路都沒有,而是他沒有動腦筋去尋找“門路”。以“血緣”而論,每個人都有父母等親人,而且父母及親人也都有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以此延展下去,就會變成一個“門路”網絡。以“地緣”而論,故鄉的友人、朋友、同學以及他們的朋友、同學等等都屬此類。以“學緣”而論,一個人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直至大學,都有許多同伴、同學和師長,而他們也各自都有許多親友、同學等。通過這些“門路”,你所獲取的信息量就會激增。在這裡需要提示的是,在“門路”中,你要特别注意利用師長和校友這一“門路”。尤其是本專業的教師,他們比一般人更了解本專業畢業生适合就業的方向和範圍,在與外單位的科研協作或兼職教學中,對一些對口單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較詳細。而校友則大多在對口單位工作,通過他們提供的信息往往也比較具體、準确、成功率較高。

5、實習單位

實習單位一般都是對口單位。通過實習,你對單位的了解或單位對你的了解都會比别的需求信息更有質的含量。如果說實習單位有意進人,很可能你就是其要考慮的第一對象。通過實習單位落實就業單位的每年都有不少。

6、打電話、寫求職信或登門拜訪

這要求畢業生有一種“毛遂自薦”的意識,并且對自己單方面拟定的意向單位要有大概的了解和預測,這種形式主動性強,但盲目性較大,在缺乏就業信息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種獲取就業信息的方法。

7、有關就業指導的報刊、圖書

教育部學生司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辦的《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是專門為畢業生服務的專業性最強的一個刊物,定期為畢業生和全國各人事部門提供各種就業信息,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是畢業生求職的好幫手,如有條件可以訂閱。另外,目前不少報刊也開設這樣的欄目,如《中國教育報》,還有不少地方性的報紙如《揚子晚報》、《新民晚報》、《人才市場報》等,也都經常刊登有關的信息。上海、浙江等地每年專門收集各種需求信息,編印成冊,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傳播,也是畢業生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源。

8、計算機網絡

人才交流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存在着先天的優勢。以信息交流為主要手段的人才市場本身又非常适合電子及網絡化管理。目前,不少地方人才交流機構正是采用這一手段為人才配置牽線搭橋。而且這一現代化的信息傳遞手段也已為各高校和用人單位普遍采用。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校園網為本校的畢業生發布需求信息,用人單位也注意通過各種網絡發布招聘人才的信息,甚至不少主管部門也通過網絡發布有關的招聘通知和文件,如近兩年年國家招聘公務員,就是通過《新浪網》發布信息。目前出現的人才網站也已很多。比較著名的人才網站有無憂工作網、中華英才網、億唐職業直通車、招聘網等。有人對上網求職情況作過調查,在參加調查的1925人中間,有1053人選擇了網上求職的答案,占總投票數的55%,5成以上的網絡人群的選擇表明,網上人才交流已經成為職業發展的新時尚。據“無憂工作網站”統計,在上網求職者中,有本科學曆以上的占69%,碩士以上的占15%,網上招聘站提供的職業信息以電腦、通信行業居多,40%來自信息産業。近兩年每年就有1000萬以上人次因為找工作而遨遊在網絡空間。另外不少人才市場或網絡機構也注意通過這一途徑完善自己的服務功能。不管怎麼說,今後的大學畢業生應充分注意這一信息傳播途徑,這是畢業生獲取求職信息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

返回原圖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