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鑄學魂: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淵源
編纂:計秋楓、武黎嵩、梁晨
目錄
序言 2
一、黌宇肇建——從三江師範國史科到南高師歷史系 3
二、獨步江東——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 4
三、國學巍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 5
四、文化之光——金陵大學歷史系 7
五、人文淵藪——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 9
歷史學系歷任系主任、黨委(黨總支)書記名錄 11
序言
大江之畔、鐘山腳下,中華著名學府bevictor伟德官网座落在金陵城中。一百一十年來,歷史學系和bevictor伟德官网一起經歷著風雨滄桑,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興衰開闔。歷史給人以智慧,歷史給人以借鑒,歷史給人以啓發……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凝聚所在。“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百餘年來,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的發展就像一面鏡子,折射著文化中國的變遷。
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堂國史科。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原中央大學歷史系、邊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學歷史系合併而成。經過幾代學人的辛勤耕耘,本系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分為三個一級學科,三個本科專業,七個碩士點和七個博士點。現有專職教師75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23人,講師11人,另有博士後研究員23人。
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全體同仁立志發憤圖強、開拓進取,即著大師,亦建大樓,建立歷史文化學院。為此,我們竭誠希望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支持與合作,共同努力推動本系(院)躋身世界一流歷史學科的行列,為傳承文明與發展文化貢獻更大的氣力。
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 系 主 任:陳謙平
黨委書記:孫江林
一、黌宇肇建——從三江師範國史科到南高師歷史系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陳籌辦學堂情形折》,稱:“江南地大物博,素稱人文淵藪。省會高等學堂規模必求宏敞,俾可廣育人才。”事未成,劉坤一病逝。同年,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維新名臣張之洞署理江督,其上《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稱:“查各國中小學堂教員,鹹取材於師範學堂,是師範學堂為教育造端之地,關係尤為重要。”又雲:“現已延聘日本高等師範教習十二人,專司講授教育學及理化學、圖畫學各科;並選派舉、貢、廩、增出身之中學教習五十人,分授修身、歷史、地理、文學、算學、體操各科。”並在江寧府北極閣以南,前明南京國子監舊址建設學堂。
光緒三十年十月(1904)校舍建築完備、教師聘請周全的學堂開始招生,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三江師範學堂更名為兩江師範學堂。學堂先後延請時名流繆荃蓀、徐乃昌、李瑞清、陳三立、夏劍丞等任總稽查、總辦、監督、提調等。
兩江師範學堂國史科就是今天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的主要前身。學生當中初級本科、優級選科預科、優級本科公共科均需修讀歷史課程。至宣統元年(1909)冬,兩江師範學堂已有歷史輿地選科學生38名。劉師培、柳詒徵、盛平章、侯必昌、盧重慶、陸長康等有功名的學者在學堂擔任歷史教員。
辛亥革命前後,由於南方戰亂,兩江師範學堂停止招生兩年。民國三年(1914)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將“兩江師範學堂”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委任江謙為校長,並於次年恢復招生。至民國九年(1920)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下設國文史地部、數學理化部兩個部及教育、英文、農藝、工藝、商業、體育六個專修科,其中國文史地部即設有“歷史科”。現代意義的“歷史學系”的正式設立即由此開始。
二、獨步江東——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
民國九年(1920)張謇、蔡元培、江謙、王正廷、袁希濤、穆湘玥、蔣夢麟、郭秉文、沈恩孚、黃炎培等十人在《申報》發表宣言,倡言《國立東南大學緣起》,稱:“吾國學術向多倡自東南,近年輸入歐美文化,亦以東南為捷,發揚國粹固必有管握之樞,牖辟新機尤貴得折衷之所,近世各國社會風氣,率視大學學者為轉移,往往以一二巨子之學術思想,冀進國情,作新世運,各國鮮此學府,故新舊爭訟,而群德坐是不昌,使東南有一完備之大學,為煥發國光、吐納萬有之地,匪獨可以融貫群言,作吾國社會之準的,充其所得,且將貢輸於各國,植吾國於世界大學之林……”本年,經函請北洋政府教育部同意後,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設國立大學,名“國立東南大學”。自民國十年(1921)起,南高師停招學生,俟舊有學生全部畢業後,南高師即併入東南大學。
國立東南大學建立之初,設有文理科和教育科、農科、工程科、商科四個“專門科”。文理科中設有史學系。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首任系主任是徐養秋,他是清代最後一科的秀才;金陵大學文學學士;留美於伊利諾大學研究院獲史學碩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教育學,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在南高師和東南大學,徐養秋曾開設西洋教育史和西洋文化史等課程。
著名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民國十二年(1923)進入國立東南大學學習,民國十五年(1926)畢業,受業于柳詒徵、徐養秋等師長,後來在歷史學界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三、國學巍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
北伐勝利後,國立東南大學為國民政府接收,曾易名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等。民國十七年(1928)經國民政府大學委員會(大學院)批準,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二十一年(1932)羅家倫出任中大校長,他緻力於使中央大學承擔起“創立民族文化的使命”,提出“誠、樸、雄、偉”的新學風,在其治理下,中央大學各院系得到充實和長足發展。經調整後設文、理、教育、法、農、工等六個學院30系科,文學院設有歷史學系。據民國二十二年度下學期統計,中央大學歷史學系共有教師8人,其中:專任教授4人,專任講師2人,兼任講師1人,專任助教1人。共開設課目19門。
國立中央大學被譽為“民國第一學府”,中大史學系也是當時中國實力最為雄厚的歷史系。柳詒徵、陳漢章、繆鳳林、陳訓慈、郭廷以、沈剛伯、朱希祖、張貴永、賀昌群、勞幹、金毓黻、雷海宗、羅爾綱、徐子明、楊憲益、納忠、韓儒林、白壽彜、陳恭祿、劉繼宣、鄭鶴聲等一批史學大師和著名學者先後在系任教,他們不僅有自己不朽的著作,而且有自己不朽的學術精神。
抗戰爆發後,國立中央大學在南京淪陷前夕,遷往重慶。在戰火紛飛的年月,中央大學堅持辦學。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統計,當時中央大學史學系仍有專任教授6人,兼任講師1人,助教1人,學生67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次年中央大學復校南京。
據《國立中央大學概況》(民國三十三年六月)記載:“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一乃別於本部之獨立組織,在行政系統上不屬於各院系。其中文科研究,主任樓光來,分為哲學部和歷史學部兩部。歷史學部成立于三十年夏,主任柳詒徵先生。研究範圍大緻分為中史、西史。中史分為通史、斷代史和專史。”國立中央大學自 1941年起已經開始培養歷史專業的研究生。
自1902至1949年的四十七年,是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的前身從萌芽到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並成為蜚聲海內外的第一歷史學系的四十七年。也是同中央大學一樣艱難行進,雖歷經風雨滌蕩,儒魂未散,學纛不倒的四十七年。
四、文化之光——金陵大學歷史系
近代以來,隨着中國被迫的開放門戶,大批傳教士來華傳教。1888年美以美會的傳教士C.H.Fowle在南京幹河沿(今金陵中學)創辦了匯文書院,由學通中西的加拿大人福開森擔任院長,福開森“精通中文,操一口南京話。”他熱愛中國文化,富於中國文物的收藏。其後南京又出現了基督書院、益智書院等教會學校。1910年,先是益智書院高年級并入基督書院成立宏育書院,不久宏育書院并入匯文書院,正式成立金陵大學堂,並由兩家師範學堂監督、著名書法家李瑞清題寫了校名。金陵大學按照美國紐約大學的章程設置學制,辦學嚴謹,以培養精英為目標。雖然培養學生的數量遠遜中央大學,但以高品質的教學與研究著稱。匯文書院的英文名稱為The Nanking University,金陵大學英文名則為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今天bevictor伟德官网的英文名稱為 Nanjing University 與金陵大學英文名稱幾乎相同。
金大歷史學的研究起步甚早,建立之初即有歷史學科,學術積累深厚。1925年金陵大學的文科當中和歷史學相關的學科有國學、歷史學兩科。擁有貝德士、王繩祖、陳恭祿、吳征鑄、丁雲孫等一批名教授。同時還聘請中央大學柳詒徵、徐養秋等教授來金陵大學兼任教師。
金大歷史系很重視史學理論研究,王繩祖曾發表《歷史研究》《論李思純譯史學原理》《美國歷史學家對於賴克學說之意見》等論文,劉國鈞則發表了《歷史哲學之需要》,闡述他們對於史學理論的見解,同時對當時世界史學理論研究動態進行了分析。陳恭祿對史料學有很深造詣,不僅開設史料學課程,而且撰寫《史料與學者》等論文,這些成為他後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學概述》的基礎。
歷史系在1926年就成立歷史學會,定期組織學術演講討論,以促進史學研究的發展。1929年又成立了國學研究會,每二周組織一次演講活動,聘請校內外國學大師講課,有黃侃,胡小石、柳詒徵、汪國桓、王伯沆等教授,並將所有演講稿刊載於該研究會所出的刊物上。
中國文化研究所
1928年哈佛大學與燕京大學達成協議,成立由霍爾基金資助的哈佛•燕京學社,1930年金陵大學“亦得捐助60萬美元的基金,以其中30萬美元指定為研究我國文化之用。本校因即設立中國文化研究所。”“以哈佛•燕京學社為總主持機關,設董事會於美之劍橋,由各大學公舉代表二人,為顧問委員會,該會附設于北平燕京大學,又定書記幹事正副各一人,總理一切事務。”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後,隨即成立執行委員會,規劃所務,以徐養秋先生(曾任南高師歷史系主任)為主任委員,即所長,劉乃敬、貝德士、劉國鈞、吳景超為委員。並設圖書委員會,以研究員李小緣、貝德士、劉國鈞為委員,辦理選購圖書事宜。李小緣負責中文圖書的選購,而貝德士則負責外文圖書的選購。該所宗旨為:“(1)研究闡明本國文化之意義,(2)培養研究本國文化之專門人才,(3)協助本校文學院發展關於本國文化之學程,(4)供給本校師生研究中國文化之便利。”商承祚、王伊同、雷海宗、陳登原等史學大家都曾在中國文化研究所任職。
曾任金大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的李小緣先生一貫主張:“研究本國文化,可據資料,大別有二:曰史籍,曰古物。古物足以證史,亦足以糾史。而其彌補史闕,功用尤大。”故而該所也注重中國圖書、文物的收藏和保護。20世紀30年代初期,金陵大學創始人、前匯文書院首任院長、後任金大校董的福開森將其在中國40年來耗費鉅資收藏的文物中的一部分(近千件)捐贈給金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作為教學與科研之用。今天這些文物收藏于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五、人文淵藪——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更名國立bevictor伟德官网。1952年中國大陸進行高校院系調整,bevictor伟德官网在調整出工學院、農學院、師範學院、醫學院、水利系、航空工程系後,由原bevictor伟德官网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合併,仍名bevictor伟德官网,校址由南京四牌樓遷至鼓樓原金陵大學校址。由原居全國學術前沿的中央大學史學系、邊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學歷史系合併,形成今天具備深厚學術底蘊的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的學科架構。
1949年以後的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經歷了政治運動的洗禮,曾有過曲折低迴的時代,但學科在發展,學術研究在延續這是不爭的事實。1949年之後,韓儒林、王繩祖、蔣孟引、王栻、劉毓璜、洪煥椿、茅家琦、王覺非、蔣贊初、陳得芝、魏良弢、張憲文、蔡少卿等一批著名學者帶領著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邁步前進。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今天歷史學系的學科結構和發展格局:全系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系史、邊疆學、考古學7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係、民族學7個碩士點。
1995年,bevictor伟德官网歷史學系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直屬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6年,經國家人事部評審建立博士後流動站,並成為首批進入國家工程的單位。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評審,獲準按歷史學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生。在2011年全國的學科調整當中,歷史學系獲得了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3 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資格。
歷史學系現有專職教師75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導師30人)、副教授23人,講師11人。另有博士後研究人員23人。其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校級資深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7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人,江蘇省“333”工程4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全國專業學會會長、副會長9人。中青年教師全部擁有博士學位,90%以上曾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和港、臺等地區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
目前全系共有學生、研究生1500餘人。截止至2011年底培養碩士、博士已逾2000人,本專科生逾5000人。他們中既有學界翹楚,也有政壇明星、商界領袖、軍中俊傑,絕大多數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