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幅畫面形成鮮明對比。一幅是中央電視台的公益廣告:一位忙了一天的年輕母親給病榻上的老母親洗完腳正要休息的時候,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給這位年輕的母親也端來了一盆水,并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媽媽,洗腳。”另一幅畫面是在影片《美麗的大腳》結束時:一個孩子對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師說道:“我奶奶不會死……因為我媽說我奶奶是老不死的。”
同樣年齡的兩個孩子,同樣稚嫩天真的話語,我們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似乎朝着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而引導他們的正是家長。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和人格。有專家指出,孩子性格和人格的缺失大多有不良的家庭背景;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才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未成年人可塑性極強。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成才、不成器的時候,應該首先想一想,我們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行,是否為孩子成長付出過辛勞。老百姓常說,父母如果時時處處以孝為先,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孩子必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反之,作父母的如果把自己的老人當成負擔,甚至虐待老人,他們終将自食苦果。
摘自《人民日報》2004年04月11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