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是指人在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識、價值觀及社會交往與适應能力等方面的素養。它是在環境的熏陶下,個體經過長期的修養、逐步内化出的一種心理結果。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心理保持健康狀态的重要基礎,其重要特征是“接受”,即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接受環境,接受生活現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尋找理想職業的重要前提。
求職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1、有遠大理想,但不切合實際
對大學生而言,由于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他們對未來的職業生活必然會抹上更多理想化的色彩。但是,由于他們接觸社會較少,因而在很多時候,其理想與客觀實際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如許多大學生都想闖蕩商海,希望自己能成為大老闆,擁有很多的财富,但他們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氣質、情商等是否适合從商,這一點他們卻很少考慮。正由于這一原因,許多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往往感受到理想自我膨脹和現實自我委瑣之間的矛盾。眼高手低對個人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2、想成就一番事業,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可以說所有的大學生都想畢業後幹一番事業,但有不少人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一位副院長曾介紹說,分到院裡來的個别大學生,在做實驗前,不肯做前期的準備工作,看着讓老同志做,準備工作做好以後,他們才開始工作,好像他們是做研究的,老同志是做鋪墊工作的,他們不知道這些老同志都是這個領域裡很有成就的專家。美國作家乃·詹姆士曾經說過:“記住,前進路途中的困難,不是敵人,而是恩人,它能造就你。”逆境可以鍛煉人的意志,經得起摔打的人,才有希望到達事業的頂峰。
3、自我意識較強,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大學生活,使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完善。在擇業過程中,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人才,将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才智。同時他們也迫切需要社會的承認。但是由于他們經驗不足,自我意識還不完善,還不能正确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以緻出現期望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在擇業過程中,遇到順利的事,忘乎所以、狂喜狂歡;遇到挫折時則會煩躁苦悶、自暴自棄,不能冷靜地理智地對待現實,缺乏駕馭自我的能力。
4、渴望競争,又擔心競争受挫。
就業制度的改革,為大學生擇業提供了很多參與競争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對此渴望已久,他們十分清楚,在世界經濟面向“大市場”的情況下,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競争意識,就不可能成就事業。但當他們真正參與競争時,許多人又顧慮重重,缺乏勇氣,有的怕競争失敗丢了面子,有的怕競争傷了和氣,有的認為不正之風幹擾太大,競争也是白費力氣。他們把不願參與競争的原因歸結到外界,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們自己主觀努力不夠,缺乏實踐的能力和勇氣,這是消極心态的一種表現。
5、選擇多樣,難于決斷
擇業過程中,有些畢業生經常會遇到多項選擇。各種選擇各有千秋,倘若猶豫不決,往往坐失良機。例如,考公務員待遇穩定,但收入不高;經商收入豐厚,但不穩定;留原籍人際關系較熟,但缺乏新鮮感和挑戰性;去外地有挑戰性,但又人地兩生。需要在此提醒的是,在這種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自己的專長、發展潛力,并權衡各種機會可能帶給自己的發展機遇。
求職常見的心理誤區
心理誤區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認識上和人格上陷入無出路而又不能自拔,且本人對此又缺乏意識的狀态。大學生在擇業中常見的心理誤區有:
1、别人能辦到的我也要辦到
現在的畢業生擇業時間較以往普遍提前,往往從大四的上學期就有用人單位陸續進校招聘,由于一開始進校招聘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一般都是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單位,無論在待遇、地域,還是在影響畢業生今後發展的機遇等方面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些單位錄用一部分畢業生後,其他同學就會進行攀比,在以後接觸招聘單位時,他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拿眼前的單位與前面的單位比,拿自己和同學比,待遇不相當不去,地域不理想不去,機遇不明朗不去,結果錯過許多擇業機會。
2、多數人喜歡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
這是一種缺乏主見和自信的從衆心态,自己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不清楚,有時即使清楚,看到大多數人在朝某一方向努力,于是也改變初衷,跟着别人後面跑。他們認為大多數人喜歡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這種擇業心态需要及時糾正。因為職業選擇的特征是如何實現個人知識、技能、特長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最佳匹配,在這裡需要突出的主要是個性,而不是共性,隻有使個人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你才有可能在事業上取得别人無法達到的成就,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選擇單位看重的是“實惠”
從近幾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看,講求“實惠”的擇業心态是非常普遍的。主要表現:其一是留戀大城市。據估計,畢業希望留城工作的畢業生約有80~90%以上。其二是向往大機關。在大機關做公務員,待遇、名譽、将來的發展都要看好,而且工作比較穩定。其三、追求高收入。畢業生在職業選擇上,普遍看重待遇,正因為這一原因,這幾年,金融外貿、工商稅務、三資企業、新聞出版等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始終是畢業生求職的首選領域。我們對畢業生注重“實惠”的求職心态并不一味加以排除,但如果過于誇大“實惠”的作用,譬如誇大到忽視或者放棄專業優勢的程度,就會跨入求職的誤區。因為真正的實惠應該放在你的整個人生航程中加以權衡,隻顧眼前的“實惠”而看不到今後的發展,你可能會為此而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
4、沿海大城市發展機會更多
這一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但固守這一看法就未免失之偏頗。沿海開放城市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譬如發展機會多,待遇高,觀念新,信息量大,交通發達等,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這裡人才濟濟,競争激烈,個人的發展空間卻很小,有些很有才能的人很可能在此長期隻能幹一般辦事員的工作。而與此同時,我們卻可以看到,随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更多的機遇、機會卻可能在西部;再說,西部的人才相對于沿海城市要少,因此你個人的才華很可能會在此得到充分的發揮。
擇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适
大學生應認識到,人生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也是個人對環境不斷适應的過程,在人生的某些階段,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社會對個人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緻使個人感到難以适應。此時如果個人能夠主動自覺地改變自己或改變環境,使個人與環境保持協調,就可以渡過難關順利進入新的人生階段。面臨畢業,大學生們自然會考慮社會給自己提供了哪些職業位置,有多少選擇的機會與可能;同時也應想到如何認識自己,調整自己,使自己能夠做出最佳選擇并盡快适應職業活動。
有關專家研究出一整套自我調試的方法,歸納如下:
1、認識和評價自我的方法
(1)自我靜思。自我靜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對各種矛盾和沖突,首先能冷靜地、理智地思考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面對擇業,大學生除了要客觀地分析就業環境外,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應當明确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是什麼,自己的愛好特點是什麼,自己的性格氣質是什麼,自己最适合幹什麼工作,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等等。隻有通過理智、冷靜的自我思考,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地評價,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處于主動的位置。
(2)社會比較。人是社會的人。大學生要正确地認識和評價自我,首先,可以将自己與社會上其他人做橫向比較,特别是要通過與自己條件、地位相類似的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其次要通過社會上其他人對自己的态度來認識自己;通過對自己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結果的分析來評價和認識自己,即在客觀上尋找評價的參照尺度來認識自己。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與他所獲得的各種比較信息基本一緻,那就基本可以認為他的自我認識發展比較好,比較客觀。如果不一緻,差距太大甚至相反,那就表明他的自我認識發展不好,不夠客觀,缺乏自知之明。
(3)心理測驗。心理測驗是心理測量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對人的行為用數字或圖線加以确定的方法。心理測驗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智力測驗;②人格測驗;③神經心理測驗;④能力測驗。有關的心理學著作中對之都有詳細的介紹。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使用,最好能在有關專家指導下進行。
2、自我調适的方法
(1)中心轉換。按照條件反射學說,人在發怒時,會在大腦皮層上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中心,這時如果出現一個新的興奮中心,便可以抵消或者沖淡原來的興奮中心。有些時候,不良情緒是不易控制的,這時,可以采取迂回的辦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其他的活動中去。如一種新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利用假日郊遊,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等,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以得到心理平衡,保護自己。
(2)适度宣洩。因挫折造成焦慮和緊張時,消除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宣洩”。切忌把不良情緒壓于心底。憂慮隐藏得越久,受到的傷害就越大。較妥善的辦法是向朋友、老師傾訴,一吐為快,甚至也可以在親友面前痛哭一場,求得安慰、疏導和同情,因為哭也是平衡機體的一種方式。有些大學生錯誤認為哭泣與眼淚有損于男子漢大丈夫的形象,因此就強忍眼淚,事實上這樣會增加患某種疾病的機率。有研究表明,大學生中胃潰瘍患者男生比女生多,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情緒壓抑造成的。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參加大運動量的活動,宣洩情緒。但是,宣洩一定要注意場合、身份、氣氛,注意适度,應是無破壞性的。
(3)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法,實質是自我辯解。人不可能事事皆順心、處處是英雄。擇業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已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無法實現時,可說服自己适當讓步,找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說服自己,讓自己保持内心安甯,承認并接受現實,以求得解脫。“退一步海闊天空”。
(4)松弛練習。松弛練習法也叫放松練習法,是一種通過練習學會在心理上和軀體上放松的方法。放松練習可幫助人們減輕和消除各種不良的身心反應,如焦慮、恐懼、緊張、心理沖突、入睡困難、血壓增高、頭痛等症狀,且見效迅速。大學生擇業中如遇類似心理反應,可在有關人員指導下嘗試進行放松練習。
(5)理性情緒法。人有理性與非理性兩種信念。人的不良情緒的産生根源來自人的非理性觀念。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緒,就要設法将人的非理性觀念轉化為理性觀念。例如有的學生擇業中受了挫折便消沉苦悶或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認為“大學生就業應當是順利的”,等等。正是這一觀念作怪,才導緻或加劇了他在認知失敗時的情緒障礙。如果能使這類想法得以糾正,則不良情緒必然會得到一定的緩解。大學生在運用理性情緒法時,應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極情緒,從中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相應的非理性觀念,并對其進行質疑和論辯,同時對比兩種觀念狀态下個人的内心感受,鼓勵自己向理性觀念方面轉化,從而排除不良情緒。
(6)償還。即通過建立新目标來代替未能實現或遭受挫折的原目标。在一定意義上補償方式有益于戰勝挫折,以建立健康的心境。同時補償過程中,很多人往往會産生過激情緒,而人的過激情緒往往是創造天才的萌芽表現。所以,學會将自己的某些情緒和頭腦中的瞬間靈感聯系起來,利用它作為自己從事某種創造性活動的動力,這是很有意義的。
(7)同情。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憤怒、憂愁、懼怕等情緒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緒,而喜愛、歡快則有益于身心健康,盡力地發展自己愛的情緒或同情心就可以起到消融消極情緒、化幹戈為玉帛的效果。比如,當别人使你不高興的時候,如果你能體諒他的處境,覺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這種同情心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你的消極情緒。受了委屈卻又能理解别人、同情别人,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反映着一個人的修養層次,同時也能使自己心平氣和。
(8)幽默。研究表明,幽默可以起到緩解人與人之間緊張關系的作用。它可以冰釋誤會,活躍氣氛,和緩難堪,減輕焦躁,可以使陌生者變得相近,懷疑者消除疑慮,戒備者彼此信任,可以使生活充滿樂趣,可以使大家共同受益。
當然,自我調适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環境調節法、廣交朋友法、自我安适法等等。這些都是應變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平時就注意培養良好的品質,磨練堅強的意志,開放各種感官接觸社會,多方面體驗生活,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态度。隻有這樣,才能在擇業的重要關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态和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