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電視台報道了一則新聞:女大學生小芳(化名)在應聘六合區信用社時,筆試成績第一、面試成績第二,綜合評分為第一名,但最終她落聘了。信用社人事科長接受記者詢問時說:該同學的誠信有問題,不符合我們招聘的要求。
後續報道使人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去年10月,六合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到小芳所在的學校辦了一場招聘會。小芳參加應聘,由于時間緊,學校還沒有發放推薦表,小芳就憑個人的記憶寫了份個人簡曆,交給招聘單位。今年元月小芳初試合格,2月8日,小芳在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參加第二輪筆試,以95.5分的好成績在140多名考生中穩拿第一,兩個月後,小芳參加面試,排名第二,結合筆試成績,小芳綜合得分排在第一。随後,信用社要求小芳提供獲獎證書原件。小芳送交證書原件時,主動對信用社負責招聘的人事科長說,當初因證書不在身邊,記憶不清,簡曆上填寫的一些獲獎等級有誤。其中一個“一等獎學金”應為二等,另一個“二等獎學金”應為三等。人事科長要求小芳重新提交了一份準确的簡曆。六合區信用社此次計劃招聘4名大學生。綜合考核成績第一的小芳認為,她被錄用是十拿九穩。但最後接到的通知是,她落選了。
小芳家在農村,父親每月隻有300元的收入,家庭生活貧寒,小芳從小學習刻苦,成績一貫優秀。大學期間,她先後獲得20多個獎項。本來準備考研的小芳,投簡曆被初選後,鑒于家庭經濟壓力甚至放棄考研。
小芳覺得非常委屈,非常遺憾,但招聘單位的拒收又不能說沒有任何道理。最後用人單位提出一個補救辦法:單位招臨時工,月薪一千元,如果小芳同意,可以考慮。小芳難以接受。
這一故事留給人們的思考是深刻的。近年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給求職簡曆“灌水”者大有人在,因誠信問題而導緻求職失敗的,小芳也不是第一例。人無完人,小芳當然還年輕,即使當初是有意更改獲獎檔次,也不能說小芳今後會永遠失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小芳會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汲取教訓,步入誠實守信的新的人生之旅。但作為後來者,卻絕沒有理由僥幸試圖拿誠信繼續“練攤”。古人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不僅是政府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是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對此也有着嚴格的要求,以誠信為内核的道德品質,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高于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一位企業老總就說過:一個人道德品質優良,學習成績一般,那麼他到單位後還可以繼續學習,不斷提高,最後幹出成績;但如果一個人在道德品質上存在缺陷,即使他知識淵博、技能出衆,企業也無法接納,因為他淵博的知識和出衆的技能給企業帶來的可能會是損失,而不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