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彜(1909-2000)字肇倫,又名哲瑪魯丁,回族。1909年生于河南開封,1925年考入上海文治大學,1929年考入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學習中國哲學史。1938年後曾任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後一直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曆史系教授,并長期擔任曆史系系主任職務。
白壽彜的史學人生
白壽彜同志是中國著名的曆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 1932年研究生畢業後,白壽彜同志先後創辦《伊斯蘭》半月刊、《大河雜志》和《新兒童》半月刊、《雲南清真铎報》和《益世報》的《邊疆》半月刊,還協助顧颉剛教授主持過文通書局編譯所的編務工作。1937年白壽彜同志參加西北考察團赴綏遠、甯夏、甘肅、青海等地,考察民族、宗教和水利情況。
1938年到1949年,白壽彜同志先後任教于廣西桂林成達師範學校、雲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等學校,講授治學的材料和方法、中國上古史、中外交通史、中國史學史、春秋戰國史和伊斯蘭文化等課程。 1949年7月,白壽彜同志從bevictor伟德官网到北京出席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議,并受聘于北京師範大學。此後一直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曆史系教授,并長期擔任曆史系系主任職務。 1949年9月,白壽彜同志出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白壽彜同志有幸同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白壽彜同志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的專門委員。中國史學會成立,他又當選為常務理事。他和侯外廬教授等共同籌建了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二所,并兼研究員。他在《光明日報》創辦了《曆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同志發起創辦了《曆史研究》雜志。 1957年,白壽彜同志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轉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 文化大革命中,白壽彜同志被當做“資産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批判。1971年,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白壽彜同志開始了二十四史标點工作,并負實際的領導責任。 改革開放以後,白壽彜同志先後擔任了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務委員會顧問等職務。他在北京師範大學主持創立了史學研究所,任首任所長。後又創立全國高校第一個古籍研究所,任首任所長。白壽彜同志是北京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之一。 白壽彜同志還擔任了多種學術和社會職務。他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回民文化促進會副主任等職。他是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國家民委委員、人大民委副主任、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是中國共産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列席代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
白壽彜同志是當代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他的學術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在中國交通史、中國伊斯蘭教史、回族史、中國民族關系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史學史、中國通史和史學理論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是在中國通史、中國史學史和民族宗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開創性成果,推動了這些學科的發展。在民族史方面,他提出回族是中國境内形成的民族;中國曆史上民族關系的主流是越來越趨向友好、團結;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形式,即單一民族内部的統一、地區性的多民族統一、全國性的多民族統一、社會主義全國性多民族的統一;統一意識是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等理論。在中國通史方面,他對于中國封建社會的分期問題、疆域問題、土地所有制問題、分配問題、階級關系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和論述,重要的有:封建等級所有制、多種生産關系的并存、封建國家職能的兩重性、中國封建社會分期的依據和标準、科學技術在生産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在中國史學史方面,他首先提出了中國史學史的研究任務是要闡明中國史學發展的規律和民族特點、研究範圍和内容應包括曆史理論、曆史教育、曆史文獻學、曆史編纂學;曆史的兩重性和曆史認識的辯證發展等。強調史學的社會功能,認為史學的主流必須是回答現實生活中提出的問題等。 白壽彜同志曾創辦多種雜志并擔任主編。他主編的《史學史研究》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在國内外學術界享有盛譽。他撰寫論文數百篇,著作幾十部,在史學界享有盛譽。主要著作有《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中國伊斯蘭史存稿》、《回族人物志》、《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第一冊等。編有《回民起義》、《中國伊斯蘭史綱要參考資料》、《朱熹辨僞書語》等著作。他的論文集主要有《學步集》、《曆史教育與史學遺産》、《白壽彜民族宗教論集》、《白壽彜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論集》等。《中國交通史》是國内至今唯一的有關中國古代交通發展的曆史著作。《中國通史綱要》有英、日、西班牙、法、德、蒙、羅馬尼亞等多種外文版本,中文發行量近百萬冊,獲得過全國首屆通俗政治理論讀物一等獎、國家教委頒發的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等。白壽彜同志總主編的《中國通史》,是他學術成就的典型代表,是本世紀最大規模的史學著作之一,也是本世紀最高水平的史學著作之一。白壽彜同志在全面研究通史著作的基礎上,提出了“體大思精”的編纂設想,他約請全國五百餘名專家學者曆經二十餘年,終于在1999年完成了這部卷帙浩繁、體制完備,反映了最新的中國通史研究成果,具有獨到理論創建的一部優秀曆史學巨著。這項工作及所取得的實際成果得到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史學界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和贊譽。
白壽彜同志具有高尚的學術品德。文革期間,“四人幫”曾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對教育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文化考試。白壽彜同志在考卷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後,拂袖而去。批林批孔時,白壽彜同志頂着極大的政治壓力,多次進行演講或撰寫文章,對秦始皇和法家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表現出執着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
白壽彜同志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在高校,特别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的幾十年裡,培養了大批教育和科研人才。他在主持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工作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思想,并努力付諸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有的還獲得了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有示範意義的探索。他還把曆史研究與教育結合起來,在理論上闡述了曆史教育的重要,為中國曆史教育學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白壽彜同志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社會活動家。他積極參政議政,熱心主持各方面的社會工作,為祖國的建設事業貢獻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特别是他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的成員,為民族團結事業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多次出訪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科威特、埃及、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芬蘭、日本等國家,為國際和平友好及國際學術交流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http://name.cnnic.net.cn/cn.dll?pid=2748&locale=zh-cn&charset=utf-8&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