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學位辦調整學科門類,将原曆史學一級學科調整為曆史學門類,下設三個一級學科:考古及博物館學、中國史學、外國史學。為适應學科調整後的新形勢,将“985”三期建設與學科建設相融合,結合本院系實際,特制定如下中長期發展規劃:
一、 規劃目标:
1、使我校曆史學科位列全國三甲。使元史研究、江南地域經濟史研究、中華民國史研究、長江中下遊考古研究、六朝史研究等方面居于全球領先與中心位置;使英國史研究、德國史研究、歐盟研究、歐洲國際關系研究、邊疆史研究、文物學研究、文化遺産研究位于全國前列。
2、在十年内,培養或引進國務院評議組成員1人,長江學者1-3人,新世紀人才7-10人。完成新老更替,使學術梯隊更趨合理,年輕中堅力量成長壯大,在全國學術界有相當話語權。
3、進入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4、十年内取得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10-12項,獲國家重大課題4-8項。
二、現有學科及師資隊伍現狀:
曆史學系現有曆史學一級學科授予權,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民族學、國際關系(法學)、外交學(法學)8個二級學科。現有曆史學和考古學(含文物鑒定與保護)2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系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中國思想史、邊疆學、國際關系(法學)8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民族學、國際關系(法學)、外交學(法學)8個碩士點。
1995年被确定為教育部直屬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1996年建立博士後流動站。
1998年獲準按曆史學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生。
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世界史),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中國近現代史),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曆史學系現有專職教師64人,行政管理人員13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28人,外單位挂靠招生導師8人)、副教授22人、博士畢業職稱待評者9人,56人擁有博士學位,占教師人員結構的87.5%,其中有海外博士學位者3人。
本系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校級資深教授2人(茅家琦、張憲文)、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江蘇省“333”工程3人(第二層次、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各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擁有全國性專業學會會長、副會長9人。
本系中青年教師90%以上曾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
三、 發展設想:
(一)體制設想:因一級學科已經發生調整,故撤系建院勢在必行,初步設想,在2012年前成立曆史文化學院,下轄如下院系:
1,考古及博物館學院:下設考古學系、文物學及博物館學系、文化遺産系。
2,bevictor伟德官网:下設中國史學系、外國史學系、邊疆史地系。
3,國際關系學院:下設國際關系系、外交學系。
曆史文化學院附設研究機構為: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文化與文物研究所、歐盟研究所、南京曆史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台灣研究所、邊疆民族學研究中心、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英國史研究所、韓國研究所、明清史研究所、和平研究所等。
(二)學科建設:十年内達成如下目标:
1、2012年确保世界史重點學科不丢失,并使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升格為國家重點學科。
2、中國古代史學科在2010年度獲得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兩項的基礎上力争在六-九年内晉升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3、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國際關系學科在六年内力争成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4、曆史學在六年内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5、重視學科交叉和新興學科點建設。綜合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專業的相關研究力量,成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并力争成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6、對文物學這類國内沒有現成博士點的新專業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予以重點扶持,争取建設碩士點并在十年内成為專業博士點。
(三)隊伍建設:在10年内,使曆史文化學院專任教師人數逐步達到95人,其中外籍5人以上;管理及教輔人員15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90%以上,管理及教輔人員大多數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第一個五年引進或産生國務院評議組成員1名,長江學者1-2名,新世紀人才3-4名,外籍專任教師2-3名。第二個五年适當擴大引進量,為教學與科研改革的深化提供必備的支撐。
(四)教學改革:适應國際化辦學需要,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基礎。前五年内每個碩士專業至少要開出一門英語講課的課程,本科五年内至少開出英語授課的必修、選修課各一門。強化與世界各知名大學的學生交流,逐步與越來越多的境外名校做到學分互認。改變教師輕教學重科研傾向,鼓勵教師申報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教學名師。對教學獲獎的教師予以經費配套。将學科教學質量優劣和學科教學體系是否合理納入學科組長考核内容。力争在頭五年取得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教學名師零的突破。
(五)科研及專業特色建設:利用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基金和“985”三期建設資金、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資金對以科研成果擴大bevictor伟德官网在全國曆史學界的影響予以扶持。既要出一些标志性的集體成果,也要出一批質量上乘、被國内同行普遍認可、達到學術前沿地位的個人論著。鼓勵教師在國内一流期刊和SSCI刊物發表論文。發揮學科特色:
1、世界史在繼續保持英國史方面研究優勢的同時,建立完善歐洲史研究隊伍,強化已有較好基礎的歐盟研究。引進世界中世紀史、法國史、俄國史研究人才,加大德國史研究投入。目前已引進德國史方向博士王濤副教授,已引進德裔教師一名,可望在3-5年内使bevictor伟德官网成為德國史研究重鎮之一。
2、中國近現代史在保持中華民國史研究全國中心地位的同時在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經濟史研究、太平天國研究、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會黨史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等方面繼續做出特色,在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基金支持下籌建台灣研究中心。
3、中國古代史在保持蒙元史、明清江南經濟史優勢同時,确保邊疆民族史、六朝史、先秦思想史、曆史地理等方面的學術地位,力争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4、考古及博物館學将加強科技考古和田野考古的交叉滲透,争取建立一個科技考古實驗室。加快人才引進,強化中國文化與文物研究所和博物館學方面建設。抓住國家空前重視機遇,強化文化遺産方面研究,力争成為教育部、文化部共建的首批文化遺産保護基地之一。強化與地方聯系,為地方文化經濟發展服務。
5、國際關系史專業在保持歐洲國際關系史研究傳統的同時、深入整合美國研究科研力量,健全外交學研究團隊,加深與國家相關部門傳統合作,更好地為國家外交決策提供咨詢建議。
(六)人才培養:
設立曆史學優秀博士論文和優秀碩士論文培育基金,對研究生在核心和一流刊物發表的論文予以獎勵,改變近年來在優博優碩論文方面的頹勢,在下一個五年培養出1-2篇全國優博,十年内培養出2-4篇全國優博。
本科生培養方面,力争在5年内使“文物鑒定”進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提高該專業的教學水平,把文物鑒定專業辦成國内一流的本科專業基地。繼續堅持一流教授為本科生開課制度,探索培養模式創新。在設立專業有所松動的前提下,開設“外交學”本科專業。
領會中央精神,加強專業碩士培養,使專業碩士培養水平居于全國前列,招生數十年後與科學碩士達到1:1-2:1。
(七)學術交流
利用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基金設立學術講座。每年邀請國内外著名學者開設學術講座10-15次,國際學者邀請對象為海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機構的資深教授,國内學者為國務院學位評議組成員、長江學者、學科帶頭人等著名學者。
從海外著名大學在人文科學研究領域成就卓越的大師級學者中選聘“講席教授”,每年來校工作時間不少于30天。講席教授的職責包括舉辦學術講座、承擔課程、指導青年教師和博士研究生、指導研究團隊等。
從國内外人文科學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一流學者中選聘“特聘教授”,聘期3年。特聘教授的職責包括承擔本科或研究生課程、領銜承擔國家或省部級科研項目、舉辦學術講座、指導青年教師和博士研究生、指導研究團隊等。
利用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基金設立“國際學術交流專項”,包括:每年舉辦高水平國際性學術會議2-4次;每年資助本系教師10-15人去海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研修、查閱資料,時間1-10個月不等;每年邀請海外著名學者2-3人來本系進行合作研究,時間1個月;定期組織系行政班子成員或學科負責人赴海外一流大學曆史系考察,學習海外大學曆史系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科研動态、學生管理、行政教輔、社會服務等内容,提升本系教、學、研以及行政管理的綜合水平,同時深化、拓寬與海外著名大學曆史系的合作渠道。
鼓勵研究生、本科生的境外交流學習,為其提供短期生活費和往返路費。結合研究生院在這方面提供的經費,使十年後出國交流的學生達到學生總數的50%,從而拓展學生眼界,使其早窺學術門徑。
(八)探索服務社會的新途徑
曆史研究的現實服務性非常重要。目前啟動的合作項目有
1、同常熟市政府合作,在該市東南經濟開發區建立“bevictor伟德官网文化創意博士後工作站”和“bevictor伟德官网文化創意博士研究生實習基地”,以此為平台,進行江南文化研究與開發工作。
2、同天地集團、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合作,對文物鑒定新學科實行共建,在無法完成體制性轉變的情況下,采取靈活的人才引進模式,從南京博物院等單位聘請兼職教師,授課講學。與長風堂博物館、長風拍賣公司等單位結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使其成為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基地。
3、與江蘇省政府、江蘇省委宣傳部共建“南京大屠殺研究所”,每年獲研究經費100萬元。
4、與南京市委宣傳部共建“南京曆史文化研究中心”,每年獲研究經費50萬元。
在今後十年内我系将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政府聯系,探索為地方經濟文化服務的新途徑。
四、預計所需經費
目前本學科每年算上“985”三期建設資金、人文基金、優勢學科建設基金、課題基金大約每年800萬左右,看似很多經費,其實不然。仙林的曆史大樓裝潢布置需要大筆經費,而在目前财務制度中中無法開支。希望學校在資金或政策上予以支持。支撐這一十年計劃,總經費将達到一億元人民币以上。